文档详情

209编号机械制图知识点总结

玩***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0MB
约61页
文档ID:144925401
209编号机械制图知识点总结_第1页
1/61

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机械识图知识点总结 图之功能各国标准尺度比例线之种类与用途角法与视图 图之功能图之功能 1. 信息传递:把设计者之构想绘制成图,传递给加工制作人员、检验人员等 2. 国际性 : 图为技术界的国际语言,即须具有国际语言之性格,如图形表法,标注方法 或符号定义必须完全统一规格 3. 泛用性 :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各种产业上的互相关连加深,因此需画出各种行业 均能了解之图 TOP 各国标准 各国标准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国家标准学会 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tals,U. .S. .A. .美国金属学会 BSBritish Standards 英国标准 CNS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TAIWAN . .R. .O. .C. . CSA 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 CANADA 加拿大标准协会 DIN Detusche Normen, GERMANY 德国标准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U. .S. .A. . 美国电子及电机工程师学会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 组织 JSI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 .,Japan 日本工业标准 TOP 尺度比例 尺度比例 尺度单位 尺度单位 工至机械制图用基本长度单位,通常采用 mm ,可以不用在图中表示。

儒需使用其它单位 时,则必须注明单位符号英制则以 in. 为基本长度单位,而不必标注 常用比例常用比例 机械制图再绘图时,因尽量画出较大之圆形,以便于微缩影储存通常以 2,5,10 之倍数 为常用比例或按实物大小画出 长用比例如下所列: 实大比例:1:1 缩小比例 : 1: 2,1: 2.5,1: 4,1: 5,1: 10,1: 20,1: 50,1: 100,1: 200,1: 500,1 : 1000 放大比例:2 :1,5:1,10:1,20:1,50:1,100:1 TOP 线之种类与用途线之种类与用途 种 类 式样粗细画法用途 粗连续线 可见轮廓线,图框线 细连续线 尺度线、尺度界线、 剖面线、作图线、因 圆角而消失的棱线、 旋转剖面的轮廓线 等 细不规则连续线 实 线 细 含锯齿型弯折之连续线, 两相对锐角角度 30 , 其 尖角高度约 2mm 折断线 虚 线 中 每段约 3mm ,间隔 1mm 隐藏线 细 线长约 20mm , 中间为一 点 ( 用机器绘制时, 可为 约 1mm 之短划 ) , 间隔约 1mm 中心线、节线、假想 线等。

粗同上 表示需特殊处理物面 的范围 链 线 粗、 细 两端及转角粗,中间细, 粗线长误超过 10mm 割面线 线之粗细与其使用 线之粗细与其使用 通常绘图时,粗实线之线宽须按图之大小与其复杂程度而订定,在同一张图中使用粗线 之线宽必须均匀一致,中线与细线亦同理 粗10.80.70.60.5 中0.70.60.50.40.35 细0.350.30.250.20.18 虚线之起讫与交会 虚线之起讫与交会 虚线之起讫,如下图所示,虚线与其它线条交会时,除虚线无实线之延长外,其余应尽 量维持相交 1.实线与虚线相交 2.虚线与虚线相交 TOP 投影与视图投影与视图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正投影法之比较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正投影法之比较 第一角投影法起于法国,盛行于欧洲大陆、德、法、义、俄等国,其中美、日及荷兰等 国原先亦采用第一角投影法,后来改采用第三角法讫今目前国内使用第一角投影法之机构 约 35% ,而采用第三角投影法之机构约 65% 因此为适应国内使用者之需求,于最新修订之 CNS3 , CNS3-1 , CNS3-2 ,, CNS3-11 等工程制图国家标准规定“第一角法及第三角法同 等适用”。

唯于同一张图中,不的同时使用两种投影法,且每张图上均应于明显部位标示 “投影法”,以资鉴别 第一角投影法与第三角投影法之异同如下: (1) 对同一投影方向上而言,两者投影面之位置不同第一角投影法之投影面在物体之后方, 而第三角投影法之投影面则在物体前方 (2) 两中投影法之各视图彼此完全相同 (3) 两者之投影相于展开后视图排列,则因投影面之不同而有所分别,以前视图为基准而展 开时,除前视图以外,其它各视 图之位置相反 (4) 判断视图为第一角或第三角时,可先假定为其中任一者,以侧视图之轮廓线判断误,表 示假定正确,若虚实线相反,表示假定错误 剖视图 剖视图 对物体作假想剖切,以了结其内部形状,假想之割切面称为割面,而割面体所见之线, 称为割面线,如图 1-1 所示割面线可以转折,两端及转折处用粗实线画出,中间以细链线 连接转折处之大小如图 1-2 所示 如有多个割面图时,应以大楷拉丁字母区别之,同一割面之两端以相同字母标示,字母写在 箭头外侧,书写方向一律朝上割面线箭头标示剖视图方向,割面线之两端需伸出视图外约 10mm ,其箭头之大小形状如图 1-3 所示 割面及剖面线 割面及剖面线 假想剖切所得剖面,须以细实线画出剖面线,剖面线虚为与主轴线或机件外形线成 45 之均匀并行线,(但应避免将剖面线画成垂直或水平)。

若剖面线与轮廓线平行或近平行 时,必须改变方向如图 1-4 所示 同一机件被剖切后,其剖面线之方向与间隔必须完全相同在组合图中,相邻两机件, 其剖面线应取不同之方向或不同之间隔,如图 1-5 所示机件剖面之面积较大时,其中间部 分之剖面线可以省略,但画出之剖面线须整齐,如图 1-6 所示机件剖面之面积甚为狭小时, 由 于不易画出剖面线,则可全部涂黑之,但在相邻两机件之间须留空白,如图 1-7 各图所示之 型钢、铁板、薄垫圈、弹簧等 全剖面 全剖面 机件被依割面完全剖切着 ,称为全剖面获全剖视图,如图 1-8 所示 必要时,割面线随 机件转折,如图 1-9 所示图形机件作转折剖面时,其剖面需转折成同平后,在作正投影, 如 图 1-10 所示 经机件的中心线剖切时, 或剖切位置不标注亦能明确认时, 其割面线可予省略, 如图 1-11 所示 半剖面 半剖面 对称机件之视图,以中心线为界,其中一半画成剖视图以表示其内部形状,另依半仍画 外形轮廓线称为半剖面或半剖视图,如图 1-12 图所示图中分界之中心线不得画成粗实线, 其剖面线通常居予省略,未剖部分之内隐藏线通常可省略不画 局部剖面局部剖面 只需表示机件某部分之内部形状,并仅剖切该部分,以折断线分界者,称为局部剖面或 局部剖视图,如图 1-13 所示。

旋转剖面 旋转剖面 机件之剖面在割切处原地旋转 90 ,以细实线重迭画出剖面轮廓形状者,如图 1-14 所 示,或以折断线断裂员机件并以粗实线画出轮廓形状者,如图 1-15 所示,均称为旋转剖面或 旋转剖视图 移转剖视图 移转剖视图 将旋转剖面沿其割面线,移画原图外者,以粗实线画出其轮廓形状,称为移转科面或移 转剖视图,如图 1-16 所示必要时得平移至任何位置,但不得旋转 辅助视图 辅助视图 六个主投影面以外之倾斜投影面上,所作之投影视图,统称为辅助视图,但习惯上辅助 视图通常仅绘出局部视图,如图 1 所示如有需要,辅助视图可平行移至任何位置画出,但 不得旋转其方向,且须在其投影方向加绘箭头及文字说明,并于辅助视图之正下方用相同文 字注明,如图 2 所示 TOP 尺度与批注之组成角度标注圆弧标注尺度安排 尺度标注 尺度标注 绘制工作图或其它机械工程图时须标注各部位之尺度,以描述机件形状大小或设计之细 节尺度,使制造者加工及检验时有所依循标注尺度用之数字及文字,依规定于注写时不得 与任何线条相交,如下图 1 、 3 所示均为不良的方法,而 2 、 4 图为良好的标注方法。

尺度与批注之组成尺度与批注之组成 物体之长度落彼此距离以其在空间中各点线或面间之线性尺度来表示而线或面间所夹 之角则可依角度弧度或弪度数值表示之标注尺度时,需借助尺度线、尺度界线及箭头等还 表明各型体之界线或范围批注则以文字说明之方式表明非尺度数值之其它数据,通常均用 指线引至视图外适当空间驻写如图所示 尺度界限 尺度界限 尺度界限以指出轮廓限界之位置, 在欲标驻轮廓之两端沿轮廓直方向用细实线延伸画出, 但其前端需与轮廓线保留约 1m m 之空隙,尾端则须超出尺度线约 3 5m m ,如图所示尺度 界线可以利用轮廓线或中心线,如图所示当尺度界线与轮廓线近似平行时,可由其两端引 出与尺度线约成 60 之倾斜线作为尺度界线如图所示 尺度线 尺度线 用细实线画出,两端带有箭头指在尺度界,表明尺度之方向及范围,如图 2-5 所示 尺度线通常与尺度界线成垂直,图则为例外情形,若以轮廓县作为尺度界限时,则尺度线应 垂直该轮廓,如图中 R50 , R20 及 80 等尺度之尺度线除了半径、直径等尺度以外, 型体 之尺度线应与该尺度两端点间之轮廓现成平行画出,如图所示 尺度线与物体轮廓线之间隔约为字高之 23 倍,尺度线与尺度县间之距离约为字高之 2 倍。

各线之间隔应求均匀画一,如图所示轮廓线、中心线及剖面线等,不得用作尺度线, 如图所示 箭头 箭头 箭头尺度如图所示,箭头之尖端须与尺度界线接触,如尺度过小时,可将箭头移至尺度 界线外侧,若相邻两尺度之空间皆甚狭窄时,可用清楚的小黑圆点代替箭头,如图所示 指线 指线 指线用细实线画出,其指示端与水平线成 45 或 60 ,带有箭头与标示位置接触,应 避免与尺度线、 尺度界线或剖面线平行 指线尾部为一水平线, 批注文字写在此水平线之上方, 同时文字应与水平线等长,如图所示 批注较长时,可将指线尾端之水平线折断,一横是书写之方式续写于其上方并对齐之,如图 2 所示 尺度数字与其书写方向 尺度数字与其书写方向 尺度标驻用数字及文字书写方向,应依下列规定: 1. 尺度线不可中断,长度尺度数值应写在尺度之上方中央部份,如图所示倾斜 之长度尺度,其数字言尺度线垂直方向书写,如图所示,及方向以朝上、朝左为原则, 若朝上与朝左互相冲突时,则以朝上、朝右为原则尺度线之位置应尽量避免在图中之阴影 线部份,不可避免时,则如图标注 2. 角度数值应写在尺度线上方之中央部份, 角度尺度线亦不得中断, 其数值之书写方向 可正交尺度线书写,如图所示。

亦可一律朝上书写,如图所示,且在同一张图中不可参 杂使用两种书写,以免混淆 TOP 角度标注角度标注 通常和面间所夹之角,及直径差或高度差与长度之比值较大之锥体或斜面,均以角 度标注之 而两者之比值较小者, 则大多以锥度或斜度标注之 有关标注之各种情形分述如下 : 夹角标注 夹角标注 标注夹缴之尺度线为圆弧,奇圆心即为该夹角之顶点,如图所示由于标注之部位窄小 或为易于读图起见,尺度界线夹角可标注于其对顶角之方向,如图所示 去角标注 去角标注 机件上有去角时,须注名其去角宽度标注方法有三种,如图 (a) 所示为标注宽度及去 角面夹角, (b) 所示为宽度、去角面与水平线夹角, (c) 为简便标注法,也是最长采用之一 种方式 斜度标注 斜度标注 斜度为物体两端高度差与长度之比值,等于斜角之正切值,如下列所列: 标注斜度时,可选择 H , h , L , 四者中任三个如图所示,较常用为 (a) , (b) , (c) 三种,但不可同时使用四个尺度也可使用斜度符号,符号之形状及大小如图 (a) 所 示,其高度为自。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