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yh****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9页
文档ID:161632876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_第1页
1/9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36 题解题技巧)1. 1840 年—1919 年旧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 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 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 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 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2.1919 年—1949 年新主义革命时期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 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 (注: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 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 ①1919 年 5 月 4 日—1927 年 7 月 15 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 大众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 了 1924 年—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革命战争 ②1927 年 7 月 15 日—1937 年 7 月 7 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共建立工农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革 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 年 7 月 7 日—1945 年 8 月 15 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 年 8 月 15 日—1949 年 10 月 1 日,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主 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 1946 年到 1949 年的解放战争,这就是第三次国革命战争 3.1949 年 10 月 1 日—1956 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 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①1949 年 10 月 1 日—1952 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各种敌对 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继续完成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恢复 国民经济为完成此任务,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造和“剿匪”斗争 ②1953 年—1956 年,土地改造完成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基本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 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1956 年至 1978 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共八大指出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这就决定了 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 遗憾的是,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没有得到的认可1957 年 10 月,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 大化,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

这以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 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 ,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容中国社会以后几十年的 成串灾难, 都是由于这种错误判断所导致 但是, 这 20 多年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了建设的成就, 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5.1978 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中 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到 21 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 结论:改革前几十年的弯路和改革开放以来辉煌的发展史说明,执政党如何判断社会的主要矛盾,事关千家 万户的祸福和国家兴衰。

例题 (2006.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5 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 1953 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 分)真题解析: 一、2010 年政治理论试题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二、2011 年政治理论试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三、2012 年政治理论试题 (1)如何理解材料 1 所说的“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四、2013 年政治理论试题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五、2014 年政治理论试题 (1)1980 年,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2)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涵及其意义?附录 2不平等条约汇总1.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江宁条约》 ,第二次鸦片 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

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条约》 (又叫《江宁条约》 ) ;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攫取的权益有:协 定关税、设置租借、领事裁判权、强占;而甲午中日战争的《马关条约》可以投资设厂,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此开始;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可以驻扎军队,赔款最多的条约 《条约》的 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 《马关条约》 的签订标志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3.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割占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 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2附录 3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 1.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产生,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 前途,新的革命方法 2.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指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新主义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以及中国共 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3.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提出了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4.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争取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以及建立工农联盟的问题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 年 8 月 7 日,汉口) (1)容:①纠正了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④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 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会议(1935 年) (1)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的正确主,选举为 中央政治局常委;③成立了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 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3.瓦窑堡会议(1935 年)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①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② 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③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 年) :①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②强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是让抗战成为全面的 全民族抗战;③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2.中共“七大” (1945 年,)容:①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 立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 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平山县西柏坡)容:①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两个“转变” (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的发展方向) ;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④农村 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 9 月,北平) 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国;中华人民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 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 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年) 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国宪法》 :规定坚持人民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意义: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和法制,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八大” (1956 年)容:①正确分析了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