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1949 年9月 北平内容:① 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①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部司令②、成立过程: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③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背景:①朝鲜内战爆发,美发动侵朝战争②美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③美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2、经过:①时间:1950.10-1953.7 ②领导:彭德怀 ③主要战役:战役 ④典型人物: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烧死)、罗盛教(冒着严寒,跳入冰窟,救出了落水少年)他们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⑤结果:1953年7月,朝、中、美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⑥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1、土地改革:①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实行改革。
《土地改革法》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②土改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③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④意义: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2、国民经济的恢复①背景: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长期战乱、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 ②政策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等③结果: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本单元重点、难点知识问题释疑 1、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提示:①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③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④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新民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有哪些?提示:从理论上说,新民主义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上它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本特征,政治上要推翻以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统治,建立一个新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在当时,这个政权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特征,政治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依据宪法,领导中华民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回顾一下中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土地政策,想一想1950年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相比,有何特点?有何历史意义?提示:1950年的土改最突出的特点是采取了保护富农的经济1931年是限制富农,1947年打击富农的政策意义: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极大在解放了农业生产力4、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53年后就有变化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①、“战前”指哪一次战争之前?提示:抗美援朝战争②、说“中国战前被人瞧不起”是什么意思?提示:新中国刚刚成立,力量不大,需要巩固政权、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又贸然出兵,去对付强大的美国,没人相信中国会取胜。
③、“53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强大的美国宣告失败这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重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5、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主要从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化方面支思考如1952年土改完成后建立的仍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公有制,后来又发展到人民公社,“一大二公”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土地的所有权是在国家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背景:①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②国家经济情况有了根本的好转党和政府参照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2)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农业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4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等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贯穿着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2)第一届全国人大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2)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⑤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⑥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⑦失误: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一)失误 ①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④ 失误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⑤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二)左倾错误的纠正:①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而且还出现了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全国大动乱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错误判断,认为共产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决定发动一场群众性的“文化大革命”②林彪、江青一伙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2)、过程:①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②全面发动:标志: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文革的实际指挥部是中央文革小组2、全国大动乱和二月抗争:①全面夺权阶段:上海夺权:“一月革命”夺取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②全面夺权;③“二月抗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68年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3、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文革”中,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同虚设自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整整10年没有召开一次全国人大会议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形式的恶化和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①自1967年起,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林彪集团的覆灭:九一三事件 ③周恩来的努力: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解放干部,使各方面有了转机到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 ④邓小平的努力: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但随之而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国民经济又遭破坏2、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文化大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