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玉首饰种类及制作工艺研究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ll1.绪论 12元代玉文化 22. 1元代以前玉文化概述 22. 2元代玉与玉文化 23元代玉首饰种类 43. 1首饰与元代玉首饰 43.2元代“玉顶饰”的研究 43. 3元代腰饰的研究 64元代玉首饰制作工艺 84. 1元代玉首饰制作工艺探究 84. 2元代玉首饰制作工艺与北方手工业的发展 94. 3元代玉首饰的艺术风格 115元代玉与现代玉 135.1元代玉与现代科技 136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元代玉首饰种类及制作工艺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元代时期的玉首饰种类以及制作工艺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源远流长 的玉文化、代表性制作工艺,也对几种具有显著特点的玉首饰详细深入的剖析, 然后通过玉首饰加工工艺探究元代手工业的发展;最后介绍了元代玉与现代科技 并总结概括、得出结论关键词: 玉文化;元代玉首饰种类;元代玉首饰制作工艺;手工业发展;现 代科技Study upon the varieties and processingtechniques of jade jewelries of Yuan DynastyAbstractIn this articl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varieties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jade jewelries of Yuan Dynasty is given. In addition,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jade cultures which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jade jewelries of Yuan Dynasty as well as a detailed and profound analysis of several kinds of jade jewelries having distinct features are also provid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n, a study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ndicraft industry of Yuan Dynasty is made based on jade jewelry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the end,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rough an introduction about jade jewelries of Yuan Dynasty and modern techniques.Keywords: jade culture;varieties of jade jewelries of Yuan Dynasty;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jade jewelries of Y uan Dynasty and modem techniqueshi1 •绪论玉石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历 史源远流长,儿千年以来,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与文化风俗、典章制 度,也影响了文化,历史,政治等,并产生了与与相关的思想,文化与制度,这 一切物质与精神层面的东西,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分支一中国玉文化。
元 代玉文化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玉文化中独具特点,本文以 元代玉首饰种类及制作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独特性以及原因、特点 等,并着眼于现代,辩证分析2元代玉文化2.1元代以前玉文化概述早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就有了萌芽最早的玉器与神 祇、祭祀、宗教密切相关,今天的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被人部分考古学家认定 疑为古代玉器最早的发源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都是当时玉器 的代表,也为几千年玉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夏、商、周吋代的玉器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及其注重神韵的表现,也 夸张的突出了局部,同时也拓宽了玉器的使用范围,使其不仅局限于祭祀等活动, 更增加了其观赏价值、装饰价值,赋予了玉更鲜活的生命并改变了Z前南北分 系的格局,统一了基调,也为之后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统一的基础春秋时期的玉文化仍以象征手法作为其主要表现手法,大件玉器较少,但在 主要的器形、纹样、工艺上仍与前世相似,有西周时期的影子但其却与西周时 期简谱简约的风格不同,逐步演变成繁冗、复杂、隐秘的风格,这也为战国时期 玉器进程做铺垫战国时期玉器的工艺水平更是上了一个台阶,尤以战国后期为 代表,逐渐走向写实主义。
秦汉吋期更是继承了战国吋期写实的风格并继续发展虽然迄今发现的秦朝 玉器有限、表性欠佳但是工艺精湛,器形优美两汉时期,社会安稳、民众安居, 玉文化也逐步发展,其玉雕工艺更是飞速发展堪称精湛并里程碑式的制作了玉 衣,殓尸玉是两汉吋期中颇具代表性的部分,也使其得到发展隋唐时期玉文化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其艺术雕刻更加传神,重视表现内心 较Z前有过Z而无不及,随着佛教地位的增重其形式与样式也有白己独特的特 点宋代吋期在唐代的继承中也逐渐发展,并凸显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雕刻手法 更加复杂化、并逐步向艺术性风格转变、绘画性极强,并且古玉风靡一时2. 2元代玉与玉文化元代时期的玉继承了宋、辽、金时代玉器形神兼备的主旨逐步发展,其显著 特征是粗犷元代统治者虽为少数民族,但早已接受中原的玉文化传统,对玉器 和玉文化也极为喜爱和崇敬元代玉器基本继承汉制,但生产的玉器主要讲究实 用,大致有实用器和配饰两个种类其中实用器大致有:玉杯、玉海、玉樽等玉 制实用器形;配饰器主要有:玉饰器、玉带钩、玉帽统、玉发簪、玉带扌II等此 外,还有文房四宝中使用的玉墨床、玉臂搁、玉炉顶等在制作方法上,元代玉 器只强调器物表面的完整程度,其内部的制作相对简单化。
元代时期的玉器发展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元代时期沿用汉代时期 制玉的技术,并设置有专门的机构用来管理琢玉业,并且在元大都和杭州等地形 成了较为发达的琢玉中心这一时期玉雕最大的特点是较大型玉器的雕琢,比如 后世流传的“渎山大玉海”就充分的显示出了元代时期极其精湛的制玉工艺水平, 可以称Z为划时代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为明清时期高度繁荣的玉雕业奠定了夯 实的基础玉文化从它的产生之时起就被赋予了道德观玉首饰不同于普通的首饰,它 表明了佩戴者身份、德行、品格、修养与品位孔子创立了儒家文化Z后玉文化 的道德内涵也被赋予了定义,玉文化以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为其根本 儒家的这种治玉观一直影响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古代,玉成了道德和文化观念 的载体,古玉器便成了道德与文化的载体,也成了社会等级制度的物化品古代 时期,玉器的礼仪功能始终是主导功能,古人的图腾中、佛教与道教的用玉都是 古玉器在宗教方而的体现在中国玉器的五种功能中,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是玉 器自身所带有的自然属性,现代玉器也同样都带有这两种属性,而其他的三种属 性都是古人所赋予的,所以这正是古玉器和现代玉器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中国 玉文化独特魅力所在。
3元代玉首饰种类3.1首饰与元代玉首饰“首饰”古代称之为“头面”,指的是那女头部上面的装饰性饰物从古至 今,首饰都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约50%-70%但是由于国家不同, 民族不同,以及人民的文化氛围、生产生活、宗教风俗等多方面都大不相同,以 至于玉首饰的种类有着很大的差别玉首饰犹如点缀在夜空的繁星,没有了繁星 的点缀,夜空会漆黑一片,所以人类因为玉首饰的出现而不再审美单调原始的首饰观很直观也很直接,大致可以分为首饰力量、智慧的标志;最早 就曾有野蛮人佩戴动物的牙齿、骨骼作为装饰性饰物佩戴在自己的身上,同时也 是彰显自身的力量与聪明的才干,因为自己曾经战胜过凶猛的动物,可能也杂糅 一些迷信首饰可能与宗教礼仪、部族标志等相关;在占代的欧洲就有,男子在 身上涂满颜色,在战争中会狰狞恐怖,从而震慑敌人在我国古代时期祭祀用的 礼器也有人佩戴,这就为当时的玉首饰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珠宝玉石是财富 的象征;如黄金一直带有一种非凡的珍贵感,几千年来人们始终在全世界的各个 地方坚持不懈的寻找它,同时也因为他的稀缺使得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银行 没有问世之前,人们会把积攒的财富转换成首饰佩戴于身体上,于是贵金属与珠 宝饰物就成了钱财的替代物。
其次首饰还具有美貌的彖征、也是权利与地位的彖 征中国首饰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由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有 严格的首饰制度,不允许奴隶和平民使用首饰,所以人民创造了首饰却无权享用 珠宝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元、清两个少数 民族统治政权使首饰显示出民族特色元朝是我封建时期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 民族政权,服饰方面继承了前代的汉族传统,同时也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首饰 也是如此,既秉承前代也开拓创新玉首饰的种类主要有:玉簪、玉钗、玉佩、花钿、玉牌、玉钏、玉压发、玉 发箍、玉偏方、玉珥挡、玉響珞、玉合符、玉锁片、玉花片、玉系壁、玉连环、 玉指环、玉带扣、玉兜福、玉团鹤、珠落索等元代时期的玉首饰出土物有限,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类型进行详细叙述3. 2元代“玉顶饰”的研究元代时期有多种独具特色的玉首饰种类,这些都是彰显了元代时期浓郁的民 族风情也是元代时期留下的瑰宝据记载,现代岀土的元代时期玉首饰中有一种独特的器形,底部水平,侧而 有钻孔,可以便于将其固定在其他的器物Z上,被后人称为“玉顶饰”,其在元 代时期使用广泛,其使用范畴与其他朝代也有所不同元代时期的统治者为蒙古 人,蒙古人大多披发而束髻,冬帽而夏笠,在1321-1323年间确立了冠服制度。
据元代时期的壁画、绢画和版画知,元代人帽顶上装饰的是顶珠,根据现有资料 显示,如台北故宫收藏的元帝成宗、武宗、仁宗、文宗的半身像,《事林广记》 中的蒙古官吏、仆人、乐师等,均未发现史料中明确的显示岀其帽顶饰除了圆珠 形状之外,还有馒头形状、多层楼空形状的形态学者沈徳符认为,蒙占贵族以其作帽顶饰,造型纹样区分顶级身份,九龙者 为元代皇帝御用明时恢复唐宋衣冠制度,弃之不用,直至明晚期,流行将玉帽 顶镶嵌成炉顶,价格剧增这一说法就可充分证明玉顶饰在元代的用途,虽在后 世其作用与元代时期大相径庭,但在元代当时玉顶饰也屈于玉首饰范畴,并为一 种独特的玉首饰但当今学者在帽顶与炉顶之间仍有争辩,迄今岀土物也十分有 限,遂命名也因此争论不一,但以“玉顶饰”居多元代时期的玉顶饰设计十分新奇,雕工精湛,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玉器的多种 艺术特点首先,其构图设计十分繁冗、饱满,虽然这与中国传统纹样中雍容华 贵、简明清秀的装饰技艺大不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中亚地区、西亚伊斯兰 细碎致密“阿拉伯纹样”的影响结果所以,明代时期就有学者指出其为”当时 俱西域国手所做”的结论其次,主题纹饰十分丰富,题材大多来自于山林野趣、 动植物累,盘绕交错、层层相叠、穿插呼应,兼有草原游牧文化又有中原地区的 传统文化。
代表为沿用辽金时期最具北方特色的游牧民族放牧打猎捕鱼特色的 “春水”、“秋山”等题材,还有借鉴了唐宋时期吉祥艺术主题的鹤鹭人物纹样, 莲托座龙纹、游龙穿花纹、龙凤纹、云龙纹、双狮纹、孔雀牡丹纹、鹤鹿纹、莲 鹭纹、鸳鸯荷叶纹、三羊开泰纹、凤纹等内蒙古博物院藏金座镶朵宝玉顶饰的 主题纹样为鸳鸯戏莲,是元代时期典型的肖生 题材玉器,也可将其归类为“春水”玉的广义 范围内,其体现了草原游牧文化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