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女性主义的身体认知变奏性的身体理论浅析

ji****7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08.14KB
约6页
文档ID:45866722
女性主义的身体认知变奏性的身体理论浅析_第1页
1/6

女性主义的身体认知变奏??? ?第二性 的! 身体∀理论浅析王若君提要: 心身问题是西方哲学史的核心问题, 过去的思考集中于认识论领域给身体怎样的位置以理顺心? 身? 世界间关系成了哲学的一大难题困境的造成主要来自于男性在生存观察、 在哲学中对自身的物性、 身体性的轻视, 对自然、 女性的预先偏见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 中勾勒出了在女性世界中折射出的身体概念以及包含女性认知的心? 身? 世界观, 为后来者提供了从妇女研究反观哲学的资源关键词: ∃ 心与身∃ ∃ 身体∃ ∃ 女性作者王若君, 女, 1978 年生, 厦门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厦门∃ 361006)∃ ∃ 心身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凡涉及认识论者难以躲避的话题由于肉体的存在, 人的精神超越不那么纯粹了, 这使试图提升内在意识和先验理念的人们经常陷入唯我论和唯心论; 身体作为中介也使物自体的客观不纯粹, 使经验论者难以摆脱休谟否定的阴影20世纪, 勇敢地接下前人难题的哲学家如梅洛#庞蒂, 试图给身体适当的位置以给出理顺心? 身? 世界间错综关系的图式然而, 如果这些探索只体现了人类一半的认知状况, 其真理性是否依然确定, 女性主义者有理由质疑。

梅洛#庞蒂的同龄人和学友、 法国女性哲学家西蒙娜#德#彼伏瓦在其传世经典?第二性 中勾勒出了在女性世界中折射出的身体概念以及包含女性认知的心? 身? 世界观, 为后来者提供了从妇女研究反观哲学的资源今天的人们可以不赞同她, 却不能忽视她, 她是启动女性主义身体认知变奏的先锋一、 前奏在哲学家们寻找人类精神与宇宙间事物的阿基米德点过程中, 身体由于其双重否定性往往被排斥和异化这种异化又是与对他人、 他性认知地位的看法相联系的回溯西方文明的源头, 柏拉图的著作中, 身体和身体欲望被看作理性思维和决定产生的障碍, 也是人类精神获得救助的障碍, 因此形式与物质? ?? 心与身是被区分的而且对古人而言, 这种两分是两种性别的缩影, 男人代表人类理性的潜在超越, 女人代表肉体和肉体性欲望、 内在性、 物的强制与局限基督教重设和强化了这种区分笛卡尔把认识起点定位在! 我思∀ ? ?? 自我意识, 得出! 我在∀ ? ?? 精神实体的存在, 由此推导出上帝等其他实体的存在, 并由上帝来保证! 自我∀、 ! 物质∀的真实存在于是, 心灵从物质、 从身体中分化出来了, 有关自然的知识和身体要?208?通过客观性过程相互传递。

心灵成为位于物质( 包括身体) 之上的优越者, 意识被提升到能反映、 控制自然和身体的位置女性因本质被认为与身体尤其相关而被降为低等, 男性则相反地与精神领域相连而被视为高等笛卡儿的沉思引发了几点争论一是关于认识理性起点的争论试图抬高感性起点的哲学家容易倾向经验论, 而极端经验论者休谟揭示了其可能陷入的怀疑论前景? ?? 凡凭借经验、 生理实体得到的自然因果性知识无必然性站在先验理性起点的先验哲学体系( 以康德为典型) 同样面临困境: 容易掉进唯我论和心理主义心理主义一旦牵涉自然因果链就也会遭到休谟的打击二是对他人认知问题的解决先验哲学体系若要避免唯我, 就得通过类比推导他人精神实体的存在, 从而安置他人之身若不如此, 他人之心便应被包容在他人之身中, 他人与自我的身体对于内在意识而言都是外在的, 也存在对象化问题, 会出现他人与实在某种程度的同一, 共同主体便不能成立这是心身二分及身体认识论地位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必然后果因此近代哲学家便认为! 他∀人含义主要是他人之心?? ? 精神实体, 以此来使论证并确保人类主体地位、 与绝对物性?? ? 自然?? ? 相区分的基础这样的解决不免有些失衡。

20 世纪分析哲学、 现象学等派别也想沿着这条线索走下去然而他们最终不得不由认识论的学院清谈转向日常生活、 生存这样就为女性转变哲学身体认知范式提供了可能二、 变奏的启端?第二性 的身体理论可分为本体论、 生存论、 伦理观三层面1. 本体论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中包含着对他者的敌对, 矛盾、 他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本性最初二元对立范畴有多对, 男与女这对二元范畴本在于整体! 人∀中, 又为什么会与日/ 夜、 善/恶、 上帝/魔鬼、 阴/ 阳等几对相对应呢? 两性分化是个生物学事实女性是怎样和身体、 物性、 对立面、 客体相联的呢? 按列维#斯特劳斯和黑格尔的说法, 可能这种对应是人类从自然向文化形态的转变中, 以生物学关系为参照系形成的既然这样, 把女性本质定位为性、 身体的观点便染上了太多后天的价值、 历史文化因素了男性也有身体, 为何男性的身体与世界关系直接而正常, 没有障碍, 男性心灵认识客观, 而女性的身体( 卵巢、 子宫) 会强烈限制她的主观思维? 本体上的两性二元对立预设是成问题的为了还女人以本来面目, 西蒙娜#德#波伏瓦动用了现象学还原法以剥去既存的历史文化影响, 质询将女性主体与身体等同、 物化的本体根据。

她浏览了生物依据、心理依据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依据生物学研究证实: 两性的二元区分在物种中并不是先天存在、 根本的, 而是归纳观察事实哲学上两性? ?? 物质/形式二元对立的基础并不是人本性中的先验真理 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基本信念身体存在, 但身体本质并非先验身体和物种的关系使有限性成为其特性之一, 这也是由存在现实定义的波伏瓦认为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分化、 他性固然是人类思维特性,但也非本质, 同样是存在形成的基本特性黑格尔将重要性和必然性相混了否定了本体的先验二元基础后, 应给出分析! 身体∀、 男女处境的策略, 波伏瓦的看法是: 不能先验地解释, 生命与意识(身与心) 关系上不应抱偏见; 也不从观察资料中归纳, 而从生存状态解释生存状态这样身体就和生命、 生存进程一致了两性各自功能差别优劣也不是特定的, 无权先验认定女性身体、 生物性被动, 男性主动研究表明两种配子的主被动优劣非必然, 生命作用中二者是合作的, 又都自我超越个体性别的发展也受环境影响配子、 性腺不能代表整个机体因高等动物雌性个体的确更易受物种奴役, 女性既和男性一样也是她的身体但又与之相区别、 分离, 有某种不一致。

但波伏瓦和萨特心身两分还是有所不同的, 有个双重标准: 对男性而言在其生命历程中心身基本一致, 而当女性还受后天物种奴役下身体折磨时, 她的主体性与身体分离, 到一定生理阶段她摆脱了物种奴役后, 心身才一致起来可见波伏瓦以发展、 动态的态度对待身体, 并非静止地看待问题波伏瓦承认身体是把握世界的工具, 也是制约主体设计的一个因素, 但身体处境不是生存的唯一处境, 还有经济、 社会处境由生存来解释身体作用, 身体会成为抽象概念且人也不是单纯的个体生物学意义上,男性本原为维持而创造, 女性本原为创造而维持但社会和物种不同, 习俗对生存作用更大, 物种通过社会获得生存地位, 使自身向世界外超越身体价值由生存者赋予所以本体论上的身体无固定本质, 是在生存发展中通过与其他个体交往, 在社会文化中定义价值的据此, 波伏瓦又批评了性一元论, 它把身体功能之一的性作为人的本质主体等同于身体, 尤其是性, 这又包含了形而上学的男性范式假定波伏瓦指出是所有的性现象有生存含义而不是所有生存有性的含义209?女性主义的身体认知变奏弗洛伊德把性的强制和禁令从生存者的自由选择中分离出来, 成为不可还原的基础波伏瓦看到了性欲本身包含着价值, 还可再还原到个体生存与社会价值处境。

精神分析学认为! 人最重要的是真理在于他同自己身体的关系, 以及在群体中同伙伴们身体的关系∀%在波伏瓦看来, 这是人对世界、 自然的认知过程中, 人和实在世界取得一致一切可能方式中的一种除了性行为, 人还可用身体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梅洛#庞蒂也是以身体为知识现象学的基点, 这说明个体生存者生存的相似之处在于生存是在机体中的表现身体这种作用确实是普遍相似点, 虽然这种普遍性不严格却是基本标识这和主体生存异化倾向相关主体由于自己的绝对自由要通过他者探求自我, 这是对自我的逃避他者可能是身体、 性、 物, 也可能是超自然力、 财产、 工作等, 不仅是性器官可以作为第二自我这种异化在男孩身上的体现可以是阴茎崇拜, 对于女孩而言如果她没找到对等物就可能把自我整个异化这个对等物不仅可能是性器官还可能是他人个体乃至群体所以, 人的真正特权只是由于全部处境才以人体结构上的特权为依据的对性、性器官客体崇拜的本体化解释还可以再还原到历史处境, 所以其非本体、 本原生命和世界相连, 心、 身、 世界是联系的, 主体、 心(男女都有) 通过身、 通过世界、 他人来确定自己的性处境, 不是将身体、 性与内在意识生硬切分, 逃避它们, 又在超越中寻求自我实现, 给自己的生存、 身体一个有别于以往假设的价值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和波伏瓦的观点有合拍之处:! 人类不是动物, 而是一种历史现实人类社会是一种非自然生成体, 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同自然对应的, 但它不是被动地服从自然存在, 宁可说它是按照本身的意愿接管了自然控制权这种超越本分的行动不是一种内在的主观行为, 它是在实践中客观地完成的 ∀自然通过关押心灵, 也是灵魂渴望达到的至高客观性;! 它是偶然性也是理念, 是有限也是整体, 是违反精神也是精神本身∀∋男人自身的肉体状态是这一系列双重性的根源, 身体时空上的有限性、 偶然性就是主体的偶然性、 有限性身体作为在物种循环中的环节, 令主体有了生与死、 使心物不能决然分开而这一切男人认为是女性造成的为了消除这种恐惧, 他异化女性、压制她的主体超越欲望, 又给她代表自然与非自然生成物的身体人工雕饰, 体现意识主体对自然的对立和主宰男人实质上是通过把自然的不幸命运安排到女人这个同类身上, 来实现自我意识的升华波伏瓦接着将镜头转向女性微观来考察女性个体生命历程中身体、 母性是如何在传统、 习俗的作用下和女性对自我本质的认知结合起来, 看看女性这个在生物学上有和男性不同身体处境的人眼中的心?? ? 身?? ?世界关系。

儿童时期, 对男孩对女孩而言身体不过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自身性差别的意识的产生, 将性器官异化为第二自我去认识自己将来的命运, 都是后天的观察培养和习俗从外部输入的, 并非本性使然女孩最初也是认为自己是自主超越的主体的, 这种发现产生的矛盾使她产生种种心理不安使女性生理特征、 特性变成女性气质劣等原因、 命运祸根的也是社会评价当她成长到少女, 生理特征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向母性、 生殖迈进时, 被灌输放弃自由个体超越本性, 用习俗形成的眼光、用男性梦想标准改造自己以在既定命运中求得最好的生存时, 心理冲突依然存在, 但会被全方位的教育压抑住她的! 见习期∀还未结束, 性命运的到来体现了女性处境的复杂性身体上的差异使女性性体验和男性不同 男性身体在其中保持完整性, 他对物种的服务和他的个人享受是结合的∀(而女性的快感对生育无必然作用, 女性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心身性即心理与机体感受的相联( 心身同一性), 心理的不快会抑制性感受女性不快存在的普遍性原因在于把主体自我物化的被虐心理, 没实现超越因此只有男女、 灵与肉的互相给予才有快乐的产生在性体验中, 心身是在主体中同一的, 由于在现实中女性渴望的超越、 把握自我、 摆脱物化在男女间性体验中不能尽然满足, 女同性恋出现了。

女同性恋者由于是同类间的身体接触, 感到了主体间主客二元对立的相互依存所以女同性恋是特定处境下被自由选择的行为随着性成熟的脚步, 女性一步步走出封闭个体, 走向与他人的共在、 走向生理处境和社会处境的结合共在的第一方面是和男性的一般关系? ?? 夫妻关系波伏瓦说, 对男性来说结婚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是被注定的命运, 在婚姻中他们寻找生存的扩大和证实, 但对女性却往往是强制性处境, 既是社会命运也是性命运但肉体之爱?? ? 男女肉体联系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