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汇总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73.44KB
约6页
文档ID:45699535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汇总_第1页
1/6

反应物   条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讲解(11 套实验)1.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与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等方面的对比:反应现象件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后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木炭和     持续红热,放出 剧烈燃烧,发出白 生成使澄清石灰氧气           热量       光,放出热量  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       二氧化碳氧气       色火焰,放出热 色火焰,放出热量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硫磺和     发出微弱的淡蓝 发出明亮的蓝紫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       量硫+氧气         二氧化硫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红磷和氧 燃 发出黄色火焰, 发出耀眼的白光,气          放出热量       放出热量     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氧气        火后迅速变凉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闻气味 两种气体均没有气味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均没有气味铁丝和     灼烧至红热,离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固体(不能燃烧)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步骤 2.取一瓶空气与一瓶刚收集的人 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呼出的气体,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 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 氧化碳气体变浑浊步骤 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 呼出的气体中小木条火与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焰先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较少5.实验室制取氧气 特别提示:催化剂1.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 B 或 C 所示)过氧化氢            水+氧气(2)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步骤 4.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另一块玻璃片比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形较 成水雾步骤 1、2、3、4 具体操作见下图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较多(3)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如图 A 所示)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装置: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4.氧气的化学性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使用如图 D 所示装置,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得到比较稳定的氧气流12.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如图 E(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如图 F(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验满方法:(1)排水集气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氧气已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4.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气体是氧气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塞好带导管的橡皮塞3)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预热后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3)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决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所示)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5.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 CO2 生成气体名称                    氧气                            二氧化碳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MnO2(5)收:导管口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6)离:实验结束,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7)熄:最后熄灭酒精灯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2HCl=CaCl2+H2O+CO2↑6.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特别提示:检验氢气方法(根据爆鸣声的高低)2. 实验现象:(1)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2) a、b 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证:(1)a 中气体点燃火焰呈蓝色(若气体量少,可能有爆鸣声),3. 证明是氢气;(2)b 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 氢气+氧气H2O H2 O2结论: 从上面的实验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气体验4.实验结发生装置(注意: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要放一小团棉花)收集装置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验满方法则证明满了                            熄灭,则证明满了8.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7.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77g/L,比空气大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 体积水中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 (4)固态 CO2 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置如下: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讨论:观察课本实验 6-4(如下图所示)并分析现象与分析: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2)装置连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2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CO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思考 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讨论:观察课本实验 6-6(如下图所示)并分析实验 1实验 2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可燃性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灭                      后氧气被完全消耗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实验 3 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煤球很难燃烧起来温度比较高(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10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C  +2  CuO现象与分析:A 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B、C 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D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 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3)CO2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清变浊)3.二氧化碳的用途:(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H2 还原 CuO          CO 还原 CuO化学方程           △                    △式 H2+CuO   Cu + H2O    CO+CuO    Cu +CO2装置图①试管口略向___倾斜;   因 CO 有____,增加对尾C 还原 CuO2Cu +CO2↑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