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5.40KB
约30页
文档ID:537277141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1/30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以北京林业大学的本科生为例人力资源管理08-2 丁贺指导教师 汪雯摘要 评价是提出的一个理论概念, 他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评价,对个体的工作、学习态度与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采用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大学生绩效量表(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编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编制)对一三5名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四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其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同时进一步验证核心自我评价理论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对调查的数据运用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其绩效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2、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绩效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绩效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关键词: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绩效,综合素质 ' 08-2 n a , . , , . ( ) 一三5 , ' , . , , 17.0 . : 1, ' ;2, ' ;3, . : , , , 目录第一章 绪论 10(一)研究背景 10(二)核心自我评价的定义和结构 10(三)大学生绩效的界定 11(四)有关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回顾 111有关核心自我评价的国外研究 112 核心自我评价在国内研究动态 12(1) 核心自我评价的验证性研究 12(2) 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 12(3)本土化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的提出 一三(4)核心自我评价在企业中的研究 一三(5)有关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 一三(五)有关大学生绩效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回顾 14(六)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大学生绩效的研究的缺陷 14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五(一)研究目的 一五(二)研究方法 一五(三)研究的程序和步骤 一五(四)研究意义 16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一)研究对象 17(二)调查工具 171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172大学生绩效测评表 17第四章 数据分析 一八(一)数据的有效性探索分析 一八1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绩效的信度分析 一八2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总得分的效度分析 193 大学生绩效分数的效度分析 20(二)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21(三)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其绩效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4(三)男生和女生在核心自我评价和绩效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26(四)不同专业在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绩效上的均值检验 28第五章 结论 30(一)研究结论及其原因分析 301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其绩效水平呈高度的正相关 302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智育和能力素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03性别和专业在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绩效水平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31(二)研究结论的应用分析 33(三)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绩效之间的主要传导路径 34(四)本篇论文研究的不足 34(五)未来的研究趋势 35致谢 36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国外学者 根据在职业领域的研究结果及 的评价理论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理论。

核心自我评价,即个体对自身所持有的基准的评价,它包含了 4个相关的人格特质: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控制点与情绪稳定性四个维度,并通过元分析、比较研究证实,核心评价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与职业倦怠此理论一提出,即在工业组织心理领域得到广泛的验证研究核心自我评价理论在我国受到杜建政、杜卫等重视,并先后进行文献分析和调查验证[1]甘怡群则提出了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核心自我评价理论,同时将这一问题扩展到了教育领域[2]随后,大量的学者将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大学生的某些特性放在一起进行研究,例如,大学生学业倦怠[3],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4],专业承诺,学习满意度[5],隐性逃课等[6]他们企图找出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这些特征的联系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还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绩效不好界定,很难用客观的一些指标去衡量除此之外,大学生的绩效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大学期间的目标,校园的氛围,舍友的影响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绩效进行有效的界定来研究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二)核心自我评价的定义和结构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喜爱程度以及能力及效能的认知程度。

等提出了 4种相关的人格倾向: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和情绪稳定性,这 4个方面构成了个体对自我的核心评价这四者不仅在理论含义上存在重叠,而且实证研究中也发现两两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如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两者都是对自身的一种判断,但是判断的依据是不同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基于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种判断,通过他人的反馈或模仿学习而得到,而自尊则是建立在积极自我评价上的更为整体性的认知成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源两个概念从认知角度推断,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在许多情境下都可以做的很好,也会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自尊和神经质的联系也是紧密的, 对自尊概念的研究中提出神经质是低自尊的一个迹象相应的在的神经质等级模型中,自尊是神经质的一个指示变量,自尊在预测人格失调上与神经质有相同的功能那么自尊和控制源也有一定的关联, 的可塑性行为假设认为有低自尊的人比有高自尊的人对与自我相关的社会暗示更加敏感,他们的控制源是外在的尽管对四种特质的研究很多,但却仅限于单独研究,此前从未有学者注意到这四者间可能潜在一个更为基本的构念 等人率先在研究人格特质、动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将这四个特质联系起来,并进行了定义描述。

三)大学生绩效的界定大学生的绩效是指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大学生的绩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基础性素质是整体素质结构中处于基础的部分,这里的基础既是指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础,也是指形成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所需要的基础;基础性素质中包含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等五项素质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是指开展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素质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绩效的测评也就是对上述三种素质的测量对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以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测评指标测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0]四)有关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回顾1有关核心自我评价的国外研究 以及同事所做的两项研究将工作满意度与核心自我评价联系起来,并发现内部工作特征起着中介作用 等发现拥有积极自我评价的个体不仅能知觉到更多的内部工作特征,而且会选择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如高复杂性的工作)。

在对 169 份相关的元分析中, 和 (2001b)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四个特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11] 等还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在非西方文化背景下检验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效度以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预测效果研究者选取了以集体主义、男子气、追求权力以及不喜欢不确定因素为文化背景的日本员工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影响满意度、幸福感存在着跨文化的特质因素,即核心自我评价[12]2 核心自我评价在国内研究动态(1) 核心自我评价的验证性研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及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7 年研究较为集中,共 10 篇在全部的 20 篇相关研究中(包括博士、硕士、期刊论文及会议论文),验证、修订性为 5 篇,综述类为 3 篇,其余为多变量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部分研究在理论立论中也强调了不同文化研究背景下的验证性这一目的可见,在我国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是以验证性和相关研究为主的验证性研究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直接验证 所提的经典理论,包括其高阶因子的推断以及相应测量工具,如杜卫等以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对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结构加以检验,并以大五人格、关系绩效展开了进一步验证;第二,部分验证核心自我评价相关内容,李昌林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相关研究证明,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很好的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张丽的研究揭示,核心自我评价是基层民警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在经典理论基础上,提出新的内容结构加以验证,如甘怡群对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中提出集体自尊这一新的维度[一五]。

2) 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依然围绕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倦怠(学业、职业)几个较为成熟的方面展开程卫凯对基层党政干部的研究中发现,核心自我评价是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预测指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于工作满意度最具预测力郭泽芳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以成就动机为部分中介来影响工作满意度甘怡群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得到,神经质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自尊水平与学业倦怠水平呈负相关,而内外控与学业倦怠的相关不显著这说明 等提出的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 4个维度可能并非都是中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成分张丽以基层民警为对象研究其职业倦怠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结果除内外控外与甘怡群基本一致马立军等得到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倦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学业倦怠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李昌林等、张丽华、许思安等、杨晓峰、李玮分别以不同的研究对象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幸福感的关系,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很好预测幸福感谢义忠等对失业人员的研究揭示,核心自我评价能有效调节经济困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张翔、赵燕也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密切。

3)本土化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的提出虽然国外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相对充分,包括基本理论的提出以及概念确立,并发展了测量工具;同时与其相关的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研究对象也从企业员工、职员到大学生、青少年拓展,证明了这一理论在国外的持久力但是总体来说国内对此研究比较少,尤其提出拓展性理论,仅有甘怡群做过相关工作甘怡群立足于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的基本框架上,根据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以及东方文化强调的集体主义的事实,提出适合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理论构想,同样包括四种核心特质:善良、才干、处世态度和集体自尊并随后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回归验证了集体自尊这一维度的合理性(甘怡群,2007)但是到目前,尚没有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4)核心自我评价在企业中的研究在企业中,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张翔在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及其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及其各维度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