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om XL台式扫描电镜操作规程一、样品制备1. 佩戴无粉手套,使用专用镊子把丁型样品台放置在制样台上(严禁在样品杯中直接制备样品,以免污染样品杯!)2. 剪取导电胶并将其一面粘于丁型样品台上,之后将样品粘于导电胶的另一面(导电胶与样品严禁超出样品台)3. 若样品为块体或片状,将待观测的表面朝上,把样品粘附在导电胶上若要观察样品的截面,则须使用飞纳专用的截面样品台,将导电胶贴在样品台的截面上,与样品台上表面恰好呈90度垂直,再把样品粘附在导电胶上,确保观察的立面朝正上方4. 若样品为粉末状,用药勺或牙签取少量粉末,将其分散地洒在导电胶上,用专用镊子夹住样品台,在桌面上轻轻磕碰,使得没有粘住的样品更加松散,以便后续清除5. 若样品为磁性块体,须用更多的导电胶加固样品的四周样品磁性要弱,而且必须为薄片,否则不好加固块体过小会影响加固效果,为保证加固效果满足电镜要求,应使用大样品台配合稍大的磁性块体磁性粉末不能直接进行测试,须溅射在一个基底上面,无法自由移动才能进行测试6. 在完成步骤3或4或5之后,需确保样品与导电胶粘贴牢固,并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样品去除松散颗粒及粉末浮灰(不可使用洗耳球代替吹扫样品),避免被吸入电镜,引发仪器故障。
7. 若样品导电性较差,在完成步骤3或4或5之后还需进行喷镀,并再利用压缩空气吹扫样品去除粉末8. 样品须为干燥清洁的固体,易挥发、含液体样品、含有油状物的样品、易分解和低熔点的样品不能进行测试,否则会影响真空系统二、装样品1. 佩戴无粉手套,从收纳盒中取出样品杯放置于水平台面,旋转样品杯的高度调节环钮,将样品杯装样平面调节到样品杯最高面(样品杯使用过程中,严禁用手接触样品杯后侧的电极片,以免损坏电极片,造成电镜无法识别样品杯)2. 使用专用镊子将带有样品的丁型样品台从制样台上取出,插进样品杯装样平面的小孔中(在样品杯上插拔样品台时,一定要直上直下,严禁摇晃),确保样品台完全插入样品杯,样品台的台面完全坐在样品杯的装样平面上3. 旋转样品杯的高度调节环钮,降低样品的高度,直到样品的最高面和样品杯最高面齐平后,继续向左旋转6个刻度的高度调节环钮,使样品继续下降3 mm(样品的最高面严禁高于样品杯的最高面,否则样品和设备在进样过程中会被破坏)三、进样品1. 点击电镜显示器右上角的按钮,等待舱门自动完全开启2. 将样品杯对准舱门,轻推样品杯至样品槽最深位置(不要太过用力)3. 点击电镜显示器右上角的按钮,等待舱门自动完全关闭。
四、参数设置1. 当样品安装且舱门完全关闭后,样品会自动移到光学成像位置,光学照相机被激活此时,点击工作界面选择条的“设置”,进入设置界面设置界面中按钮变绿代表按钮功能被激活2. 在设置界面的“加速电压”栏,可供选择的加速电压分别为“通用(5 kV)”、“高分辨(10 kV)”和“元素分析(15 kV)”当选择“通用(5 kV)”时,电子束穿透深度浅,表面细节丰富,适用于所有材料的表面形貌观察,特别是生物组织、各种纤维、高分子材料等质地柔软的样品;当选择“高分辨(10 kV)”时,电子束穿透深度较深,成像质量最高,适用于金属矿石等质地坚硬的样品的观察;当选择“元素分析(15 kV)”时,电子束穿透深度最深,适合做能谱分析3. 在设置界面的“束流强度”栏,可供选择束流强度分别为“低束流”、“标准束流”、“能谱点扫”和“能谱线面扫”低束流”代表最低的束流强度,主要用于不导电样品的观测;“标准束流”代表中等束流强度,用于大多数样品的成像;“能谱点扫”代表高束流强度,用于能谱点扫分析;“能谱线面扫”代表最大的束流强度,用于能谱线面扫分析4. 在设置界面的“真空度”栏,选择“高真空(0.1Pa)”。
5. 在设置界面的“探头模式”栏,经常选用“背散射”与“二次电子”模式背散射”探头模式主要适用于样品表面不同成分分布情况的观察;“二次电子”探头模式主要适用于粗糙样品表面的形貌观察6. 在设置界面有“优盘”和“网络储存”两种存储方式若在主系统右侧面底部的USB 插口中插入一个 2.0闪存驱动版本的U盘,则选择“优盘”,那么拍摄的图片将会自动存入U盘;若未插入U盘,则需在“网络储存”右侧输入图像储存路径(\\phenom-world-pc\sem\个人文件夹名),然后依次点击“断开”、“网络存储”和“连接”,待“网络存储”变绿后,图像储存路径设置成功,那么后续拍摄的图像将自动储存于该路径下7. 在设置界面的左下角为数据栏内容点击激活“包含数据栏”,使其变成绿色,那么在这里选中的数据选项(例如:“标尺”、“放大倍数”、“视野”等)就会出现在图片上;反之图片中无任何数据信息,只是一张裸图其中“探头模式”与“工作距离/压强”只可二选一;图像格式“TIFF”、“JPEG”和“BMP”只可三选一8. 在设置界面“系统状态”栏左侧,可供选择的系统状态包括“待机模式”、“休眠模式”和“关机”三种其中,点击“待机模式”,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点击“休眠模式”,系统进入休眠状态(不要主动点击休眠)点击“关机”,系统关机(不要主动点击休眠,设备平时应处于开机状态, 若通知断电,需要关机,必须与工程师联系,否则易导致设备故障)五、观察样品1. 点击屏幕上工作界面选择条的“成像”,屏幕出现三个成像界面,左边界面为成像主屏幕界面,右上界面为光学导航界面,右下界面为电子导航界面(光镜成像模式下此界面无图像)此时,光学成像出现在主屏幕上2. 光镜成像:1) 变换位置:点击主成像界面或光学导航界面上感兴趣的区域,该区域会自动移动到主成像界面的正中央2) 成像主屏幕亮度/对比度调节:点击按钮,使其变成绿色 / ,激活亮度/对比度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调亮度/对比度3) 成像主屏幕焦距调节:点击按钮,使其变成绿色,激活焦距粗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粗调节焦距激活焦距粗调节功能后,点击按钮,激活焦距细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细调节焦距4) 成像主屏幕放大倍数调节:点击屏幕右下角的按钮,使其变成绿色,激活放大倍数粗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粗调节焦距激活放大倍数粗调节功能后,点击按钮,激活放大倍数细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细调节放大倍数。
5) 光学导航界面放大倍数调节:类似于成像主屏幕放大倍数调节3. 电镜成像:1) 当感兴趣的位置居中到主成像界面后,点击按钮,光镜成像模式向电镜成像模式转变当成像模式成功地从光镜转换成电镜后,当前倍数的图像出现在主成像界面中;一张最低倍数的图像出现在电子导航界面中;此外,一个带颜色的方框出现在电子导航界面中,框内的区域是当前位于主界面上被放大的区域2) 变换位置:点击主成像界面或光学导航界面或电子导航界面上感兴趣的区域,该区域会自动移动到主成像界面的正中央也可以通过点击位于主成像界面四周的箭头向相应的方向移动样品的位置3) 如果样品被移动,右下部的电子导航界面变黑,那么通过点击,即可刷新出当前位置的电子导航界面图4) 成像主屏幕焦距调节:点击按钮,使其变成绿色,激活焦距粗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粗调节焦距激活焦距粗调节功能后,点击按钮,激活焦距细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细调节焦距长按按钮2秒钟以上,图标上出现字母A ,焦距即将进行自动调节;长按该图标2秒钟以上,当字母A消失后,即可通过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手动调节焦距5) 成像主屏幕亮度/对比度调节:点击按钮,使其变成绿色 / ,激活亮度/对比度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调亮度/对比度。
长按按钮2秒钟以上,图标上出现字母A ,亮度/对比度即将进行自动调节;长按该图标2秒钟以上,当字母A消失后,即可通过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手动调节亮度/对比度6) 成像主屏幕放大倍数调节:点击界面右下角的按钮,使其变成绿色,激活放大倍数粗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粗调节放大倍数激活放大倍数粗调节功能后,点击按钮,激活放大倍数细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细调节放大倍数7) 光学导航界面放大倍数调节:类似于成像主屏幕放大倍数调节8) 图像旋转调节:点击按钮,激活图像旋转粗调节功能,使其变成绿色,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粗旋转图像激活图像旋转粗调节功能后,点击按钮,激活图像旋转细调节功能,旋转鼠标滚轮或旋钮盘,细旋转图像长按图标超过2秒,图像就会回到最初位置4. 图像拍摄与储存1) 储存图像的参数如图像质量、分辨率、格式等均可通过“设置”界面进行设置2) 主成像界面的图像通过点击光学导航界面右边的按钮保存3) 光学导航界面的图像通过点击光学导航界面下方的按钮保存4) 拍摄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同一视野下观察,并且高倍像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可先拍照,再观察分析,减小样品损伤,改善成像质量。
六、存档界面分析1. 拍摄完成后,点击“图库”,进入图像存档界面,此时为默认模式,图像以56阵列的小图显示双击选中图像,图像将以大图显示之后,旋转鼠标滚轮,可滚动图片2. 点击按钮,使其变成绿色,旋转鼠标滚轮即可放大选中的图像3. 点击按钮,使其变成绿色,即可在当前图片中进行尺寸测量在图片中选择一点,点击鼠标,则此点被固定为起点,另选一点为终点,点击鼠标,两点间距就会显示在该图片上当此按钮处于激活状态时,单击此按钮,就可以把之前的可动终点转变为固定起点,长按按钮3秒,可以进行新的距离测量,并且原来的测量长度会自动保存4. 点击按钮,即可把上述记载有测量数据的图片进行另存5. 点击按钮,即可进行两张图片的对比当想要进行比较的第一张图片展现在主屏幕上时,点击按钮,激活该功能;当滚动其它图片时,主屏幕上展现的依然是第一张选中的图片;当点击第二张图像时,主屏幕上的图片会切换为第二张图像;再次点击第二张图像,主屏幕上的图片则切换回第一张图像6. 选中图像,点击按钮,样品恢复至图像拍摄时的位置7. 点击按钮,即可删除当前选中的图像七、EDS能谱测试1. 如果结束图像拍摄后需进行EDS能谱测试,则将Phenom电镜上设置界面的加速电压设置为“元素分析(15 kV)”;将束流强度设置为“能谱点扫”或“能谱线面扫”。
在Phenom电镜上找到待测试的样品区域,调节聚焦、放大倍率和亮度/对比度,获得较为理想的图像效果2. 在右边EDS能谱电脑显示器上双击图标,打开能谱软件,进入“Phenom Prosuite”界面;之后双击按钮,进入获取界面“Acquisition”此外,通过点击界面右上角的 和 按钮,可实现获取界面“Acquisition”、分析界面“Analysis”和面扫界面“Mapping”的切换3. 点扫1) 在“Acquisition”界面点击按钮,将Phenom 扫描电镜图像获取到右边电脑的能谱分析软件上Acquisition”界面左下角的是图像标签,默认为“Image 1”、“Image 2”等,点击该区域,可以为当前所选的图像进行自定义命名每次刷新获取的图像将自动保存鼠标左键单击某图像,则该图像为激活状态,可进行该图像的元素分析操作鼠标右键单击某图像,则出现删除当前图像的选项2) 在“Acquisition”界面的右下角有一指示灯当指示灯为绿色时,所有参数最优;当指示灯为橘红色时,有些参数没有最优,应按照提示信息进行优化设置当提示信息为“check acceleration voltage”时,则应将加速电压切换至“元素分析(15 kV)”。
若轻元素 (C, N, O, F, Na) 进行分析时,可以选择较低的加速电压(如通用(5 kV));而对于重元素的分析建议采用最高的加速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