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读学校嬗变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1MB
约5页
文档ID:47527207
工读学校嬗变_第1页
1/5

在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的显 龙山越北面,有一座古朴典 雅的四合院青砖琉璃瓦的起 脊平房在树木笼罩下并不显眼大院门口的小铭牌上刻粉海淀寄读学校’ ‘几个美术字这所学校建立于年,它的前身是海淀工读学校—新中国第一所工读学校上世纪年代众多 电视 剧、电影反映了工读学校的故事以致提起工读学校人们的 第一反应就是高墙、铁丝网苦 察和少年犯坏孩 子的集中 地一成了工读学校的同义词年后年月日,经十届人大 常委会修订并正式 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 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 严重不良行为 的未成年学 生 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 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 法》废除多年实行的‘工读学 校‘规定兴办’专门学校‘为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 年提供义务教育’‘南开大学法 学院副院长傅士成说 从沿用前苏联的“高尔基 工学团“至今这是我国第一次 以法律的形式将工读学校确定为“专门学校“名称的变化代表,理念的 变化,法律制定者 希望这种变化能彻底化解对工 读生的歧视事寒上在 法律正式确认 之前工读学校的嫂变早已经开始政府参照苏联模式创建了工读 学校—让流浪儿童们半工半 读,以使他们有机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谭朴多年前从海淀工读 学校毕业,后来担任过北京朝阳工读学校校长,朝阳区劲松 六中校长,如今则是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工作这么 多年我也可以 算是工读教育方面的专家了一头黑发让六十多岁的谭朴依然显得年轻谭朴对当年的工读生活记 忆犹新他告诉本刊记者,年至年,在工读学校的创 办时期学生年龄曾一度有所 下降甚至出现了十三四岁的问题学生学校实行的是带有 强制 性的半军事化封闭管理制 度基本不放假星期天属于奖 励性放假,只有表现好的学生才可以享受年冬天正是“文革”后的中国第一所工读学校最困 难的时刻那时候学校对学生的要求 不高只要能管住就行学生们 也就语文、数学和政治三门文 化课尽管‘工‘的部分几乎没有但还是叫工读学校刘锦 春带领老师和学生拔草、平地、修院墙到邻近的颐和园车站 帮忙擦车也成了工 读 教育的“务工劳动‘内容当时的学生主耍是在普通中小学无法管教但又不够逮捕法办或强劳、少管的学生,学校 招生困难、教育效果也不太理 想学生反抗惫识很强冬天 你生炉子,他就往里面撤尿于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 殊教育模式一“严甘班“‘“脱 离班”开始出现‘脱离班一 个班多名学生封闭式管理 三个月不准回家,学生加工信 封、绑墩布老师们也两周才轮 休一天。

三个月后 表现好的学 生可以获褥回家的奖励年特殊教育模式的效果在北京市中学生毕业会考 上显现出来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海淀工读学校全体初三学生全部考上高一级学校中考六门功课的平均分、及格率都 要高于海淀区的普通学校这件事在当时引起社会的 广泛关注北大、清华的大学生 以及不少中学老师都跑到海淀工读学校听课取经失落的保护工读学校简史建国初,长达八年的抗战 加上连年的国 内战争和自然灾 二产生了大批孤儿和无家可 归的流浪儿年新中 国成立工读学校的年是中 国教育 史 上特殊的一段记载这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特殊保 护也是对未成年人的一种极 端教育工读学校在获得高度 赞扬的同时也遭遇到了严厉的 抨击长久以来法治、人权认识 的不足和历史局限性导致了工读教育对未成年人权利的冲击在工读教育之初被送入工读 学校的学生们一般都是强制入 学,做出决定的往往是学校、派出所等甚至家长也没有考虑 过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中国签署参加的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九 条第一款规定“⋯ ⋯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 何人不得被剥夺自 由在家的教师刘锦春说“以前根本就不褥要征求学生的愈 见对行为不端的学生一般就 是学校和派出所商通知家 长后由派出所送工读。

人生最大的痛苦其过于失 去自由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 说广阔的天地被工读学校的 灰墙挡住了,外面的世界不再 属于他们由于教育方式的落后体罚等极端教育手段在几 年的记忆中频繁出现撰力 加上强制性剥夺自由在一定程 度上扼杀了一批工读学生原本 善良的天性咬,礁黔髓 ,工读学校成立之初接收的都是有轻徽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这也是“少管所‘的前身现在工读学校接收的生源已 经发生了根本性 改变但社会 至今未能认可这一变化尽管教育手段在不断改善 教育方式也越来越褥到认可 工读学校不可挽回的坏名声还 是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随粉对工读教育的歧视等诸多 客观因素出现一部分工读学 校的生存已经举步维艰一部 分已经成为了记忆由于我国工读教育目前实行的是“三自愿‘制度学生送工读学校必须经过原学校、学 生本人及家长三方同意这就 造成了只要有任何一方不同意 学生就无法入学的局面最终 大有严皿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因为缺乏必要的管束成为违 法犯罪的街头后备军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学 生北京市门头沟工读学校和成都 五十二中都曾经濒临关闭取 消工读学校、废除工读教育方 式的呼声不断响起可就在最困难的时刻奇迹出现了因为较早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工读教 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棋式,北 京海淀工读学校才得以绝处选生。

北京海淀寄读学校、成都 五十二中等一批存留下来的工 读学校向社会和世人证明了只 要适应形势不断改进仍可办 成好学校的道理就在众口不一、工读教育 道遇抨击的时刻一件足以双 惊整个人类世界的事件发生了年月日,北京发生了 举国,惊的‘蓝极速网吧“纵火 案名青年人被烧死人 被烧伤、人重伤策划、实施 这一建国后最大的群死群伤案 件的竟是三名未成年人原本这三个孩子都是应该 送工读学校的父母大多离异 是他们家庭的 一个重要特征但由于孩子家长始终不同意送 孩子去工读学校按照“三同 意“原则只能任其流落到社会 上最终造就了“蓝极速网吧纵 火案“这一幕人间修剧改名和转型“早年间人们,提起工读 学校就认为里面的学生都是小 流氓’海淀工读学校副校长徐 宏伟说“其实,工读学校也出了不少人才,从五六十年代开 始海淀工读学校的工读生中就不乏出类拔萃者有记者、将 军、博导、音乐家、画家等‘但是,原有模式下的工读学校仍然难以为继谭朴介绍 到了年代中期学校招生发生了困难年,北京市朝阳工读学校,多名老师却只有多名学生‘谭朴说‘大部分工读 学校都面临 粉同样的生存 难 题为了学校的生存,也为 了 消除社会上对工读教育的偏见工读教育开始向普通教育的办学方式靠拢。

生源从原来的有 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到‘问题学生‘,在征得家长、原学校和工读学校三方同意后对这 些‘问题学生‘进行超前千预 使这些学生不要走向犯罪这一举措得到了普通学校 的支持这也是“工读预备班“的开始年,海淀工读学校除了继续招收违法和轻微犯罪的青少年外 对品德行为偏常、打 架逃学、严,违反校纪的初一初二学生开办了“寄读班“继 而于年开设“职高班“并 挂起了“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的校牌尽管法人的 名称在执照上 没更改但从此工读学校的校 牌不再悬挂海淀工读学校在 校生从过去的多人一下子 上升到了多人所有的工读 生也 开 始被外人更为改称为“问题学生“年月日《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法》开始实施其 中对应该送工读学校的九种不良行为作出 了 明确规定从“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到‘’强 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 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 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 音像制品、读物以及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 宜进入 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的不良行为刃在新的 时代背景下,谭朴 说”我们现在的宗 旨是办强不办大 “海淀寄读学校的转型是一 个成功的案例年来海淀 寄读学校已经从几千平方米破 平房变成了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的花园学校。

徐宏伟说学生的 学杂、住宿、服装等费用现在都 是全免‘想让孩 子上我们学 校甭说正常招生,就是找关 系、走后门都不一定进得了教育好的 “’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下 是培养不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 学生的校史册中的旧照片 上,当年的刘锦春年富力强海淀寄读学校进行了许多 尝试就得靠说服教育家访率我们是百分之百一个班不 超过名学生,两个班主任与 他们同吃同住根本不存在孩 子来了学坏的情况年我 们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教师甚至家长进行现在 更开通了咨询热线徐宏 伟说这话时语气带肴骄傲在海淀寄读学校职高部学 生 在 获得 高 中文凭的同时 每人均持有“微软‘、“”等四个专业证书其中,有三分之一 的学生考上大专,继续深 造至今为止职高部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无一犯罪心理成为盆要的一课海淀寄读学校的大院,心理健 康教育中心设在有众多铝合 金和单向玻璃装饰的德育楼上三层的休息室里流水声中音 乐缓缓响起“学生来校后我们 都要经过心理测,、心理调查 和访谈来建立心理档案有的 家长一来就不走了,要求先给 自己做心理咨询,家长先 上 课海淀寄读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中心刘燕主任说为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学校专门建立了‘智 慈父母俱乐部“作为家长接受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有时候学生之间甚至老师 和学生之间发生了冲突我们 就让他们自己来茶室喝喝茶 聊聊天让大家通过喝功夫茶 这种细磨功夫让冲突双方慢慢 冷静下来再解决问月在刘燕 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一间 房间里都有粉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他的工读学校也在做这 种转变从《未成年人保护法》 的出台到普法宜传教育的普及现在对学生可不能打不能骂 这都是体罚,一动就违法了‘门头 沟工读学校唯一一位比校长教龄还长的张姓教师说从“只要管住、半工半读‘到“坚持德育为主“和“学职业 技能保证升学率‘’工读教育年来一直在摸索中寻找适合 的教育方式‘适应并促进问题学生发展 的工读教育也是优质教育工 读学校不是少管所而是荃础 教育的特殊成员工读学校不 是托儿所,而是家长教育的特长学校工读学校不是薄弱学 校而是优质教育的特色品 牌这是成都五十二中—当年家长用来吓唬孩子的一所工 读学校的宣言这个宜言 浓缩了工读学校 的年变迁史也代表了全国登记在册的所工读学校的转 型努 力不仅希望在名称上告 别“工读学校”更希望在内涵 上真正告别一坏孩 子的集中 营一法律缺失教学方式革命学校职能发生了转变教 学方式也随之改变年代初 期,我们最早提出要靠’环境育 人‘要‘以人为本’。

’刘锦春 从书架上拿下三本厚厚的书却 并不翻开,用手指戮粉书 的封面说“这些孩子是受过病虫容 的花朵,是未成年人可塑性 大他们的 问题是后天形成的他们是可以教育的也是能够工读学校由于把‘问题学生“跟普通学生隔离开来得到 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因为对于家长们来说把“问题孩子“隔 离、监管起来更让他们有安全 感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 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 军教授提出问题学生就读工 读学校是否还必须维持“三同 意形式当家长已丧失“监 护‘能力或其本身就有违法劣 迹时公安部门能否及时把问 题学生放进工读学校就读 皮艺军教授认为公安部门不仅应该这么做而且这种 带有“强迫“性质的‘强制“行为本身不仅不违反人权还体 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原 则可就是皮艺军教授高 度提 倡的这 种未成年 人一保护原 则“目前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确切的依据按照法治的一般 原理任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都应当由司法机关决 定或裁决否则就是便犯公民 权利与自由而作为刑罚之外的一种辅 助性的刑事制裁方法以消除 犯罪原因的积极功效而在现代 各国的刑事法治体系中被普遍 采用 的“保安处分“在国 内 尚无立法至于国内现在频繁提到的 社区娇正“则是专指“保安处 分“当中对青少年的社区矫正。

这是促使实施了危容社会、应 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的青少年顺利回归社会,新做人预防和 减少重新犯罪发生的一种措施在国外由法律赋予其职贵的专业社工是独立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他们从接手矫正工作到为其寻找新的监护家 庭进行监护人转移、提供心理 咨询等帮教工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