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8KB
约27页
文档ID:466880562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_第1页
1/27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本科教学使用)《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 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 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 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 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充分运用图表、 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 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2.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3.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衡变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5.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6.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 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2. 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3. 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 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4. 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衡变的典型例证5. 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了解四诊顺序可 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6. 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温病条辨》等对中医诊断的 贡献;《诊籍》、《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7.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第一章问诊【目的要求】熟悉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主诉、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 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 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含义,询问的意义,询问的方法 与要求3. 问现在症: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等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熟悉问诊的意义;问诊的具体方法;问诊的注意事项二、 问诊的内容1. 熟悉问一般情况的内容了解问一般情况的意义2. 掌握主诉的含义;书写主诉的要求了解主诉的诊断价值3. 掌握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熟悉现病史的询问方法了解问现病史的意义4. 熟悉既往健康状况和既往患病情况询问的内容了解问既往史的意义5. 熟悉个人生活史询问的内容了解问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等内容 的意义了解小儿的病理特点;问小儿的主要内容;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6. 了解问家族史的内容和意义三、 问现在症1. 熟悉问现在症的含义;“十问歌”;问现在症的方法2. 掌握问寒热的含义;恶寒、恶风、寒战、畏寒的区别;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 临床意义了解“寒热”产生的机理3. 掌握问汗的内容;有汗无汗、特殊汗出、局部汗出的概念、分类、表现及临床意义;自汗、盗汗、绝汗、战 汗的概念、表现及临床意义。

熟悉“病理性汗出”的概念和诊断意义4. 掌握导致疼痛的病因和病机;疼痛的性质熟悉不同部位疼痛的特点和意义了解问疼痛的要点5. 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身重、麻木、阳痿、遗精的含义熟悉各症的临床意义6. 掌握耳鸣、耳聋、重听、目痒、目痛、目眩的含义了解目昏、雀盲、歧视的异同7. 掌握失眠、嗜睡的含义和临床意义了解失眠、嗜睡的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8. 掌握临床常见饮食异常症状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不欲食、纳少和纳呆的区别9. 掌握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 尿次、尿量、排尿感异常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10. 掌握问月经、问带下的内容;正常月经、正常带下的表现熟悉异常月经、病理带下的表现和意义第二章望诊【目的要求】掌握望神、望色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熟悉望异常形体、姿态和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 义;了解望诊诊断病证的原理,局部望诊的主要表现教学内容】1. 望诊的概念,望诊的方法,望神色形态和局部望诊诊病辨证的原理,望诊的方法2.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临床意义3. 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所主的病(症)证。

4. 望形: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的表现及临床意义5. 望姿: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6. 望头面、五官:望头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唇、齿及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7. 望肢体:望颈项、望胸部、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8. 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9. 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痈疽疔疖等的表现及一般临床意义10. 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等的色、质、量变化的内容及其一般临床意义11. 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 全身望诊1. 掌握望神的概念;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望神的主要内容;少神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 解望神的原理;神乱的表现和临床意义;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2. 掌握望色的概念; 常色与病色、主色与客色、善色与恶色的概念及特点;五种病色的主要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色与泽的临床意义;望色十法的内容了解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3. 熟悉形体强弱、胖瘦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形体诊病的原理;体质形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4. 熟悉望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了解望姿态诊病的原理;衰惫姿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二、 局部望诊1. 熟悉小儿囱门、颜面、目、口唇的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头发、耳、鼻、齿与龈、咽与喉的常见病征、 临床意义2. 熟悉颈项、胸胁、腹部的常见病理形态、临床意义了解腰背部、四肢的常见病征、临床意义3. 熟悉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的表现和鉴别了解涎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三、 望排出物1. 掌握痰涕、呕吐物的主要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了解涎唾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 熟悉大便、小便的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四、 望小儿指纹1. 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望小儿指纹的方法2. 了解望小儿指纹诊病的原理3. 掌握风、气、命三关的划分;正常小儿指纹的表现;常见病理指纹及其临床意义第三章舌诊【目的要求】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熟悉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和舌象分析要点教学内容】1. 舌的形态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望舌质:正常舌质的表现、意义;舌色淡白、淡红、红、绛、紫的表现、临床意义;舌形老、嫩及胖大、瘦 薄、点刺、裂纹、齿痕的表现、临床意义;舌态强硬、痿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的表现、临床意义; 舌下络脉的诊法、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 望舌苔:正常舌苔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真假的表现、临床意义;苔色 白、黄、灰黑的表现、临床意义4. 舌质与舌苔互参,舌诊的一般临床意义,临床常见舌象及其意义教学要求】一、 舌诊概说1. 熟悉舌质、舌苔、舌象、舌诊的含义2. 熟悉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质; 舌的形态结构了解舌的组织结构; 舌乳头的分类及各种乳头的形态特征;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对舌象形成的影响3. 熟悉脏腑在舌面的分布理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4. 熟悉舌诊的体位,伸舌姿势,诊舌的顺序,诊舌的注意事项了解刮舌、揩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5. 掌握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意义熟悉舌象的生理变异;望舌质、望舌苔的临床意义二、 望舌质1. 掌握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的表现、临床意义2. 掌握正常舌形的特征;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舌形的表现、临床意义3. 掌握正常舌态的特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态的表现、临床意义4. 熟悉诊舌下络脉的内容;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三、 望舌苔1. 掌握舌苔厚薄、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苔质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2. 掌握白苔、黄苔、灰黑苔等苔色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四、 舌象综合分析1. 熟悉舌之神气(有神、无神)、胃气(有胃气、无胃气)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原则、 临床意义2. 熟悉临床常见舌象的临床意义了解舌象的动态分析;舌诊的临床意义第四章闻诊【目的要求】掌握常见病变声音的一般规律、特点及意义;熟悉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了解正常声音的特点, 病室气味所主的常见病证教学内容】1. 听声音:咳嗽、哮、喘、喷嚏、谵语、心音变化等的临床意义,发声、呼吸、语言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 化的临床意义,呕吐、呃逆、暧气、肠鸣等声音的临床意义2. 嗅气味: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 听声音1. 了解听声音的含义、 听声音诊病的原理、 意义;正常声音的特点;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 异常呼吸音、啰音、 心音异常的临床意义2. 掌握发声、音哑、鼻鼾的表现、临床意义;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言謇的特点、临床意义;喘和 哮、短气的特征、区别、临床意义;常见咳声的特点、临床意义;虚实寒热诸证呕吐的特点、临床意义;呃 逆、暧气、呵欠、喷嚏、太息的表现、临床意义3. 熟悉病理语声的一般规律;失音与失语的区别;呻吟、惊呼的表现、临床意义;语言异常所主病证的一般规 律;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肠鸣异常的表现、临床意义。

二、 嗅气味1. 熟悉口气、痰涕之气、汗气、呕吐物之气、二便之气、经带恶露之气的异常变化和临床意义2. 了解病室气味所主的常见病证第五章脉诊【目的要求】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组合与主病规律;熟悉脉诊 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了解妇人脉、小儿脉和真脏脉的特点教学内容】1. 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2. 诊脉部位: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法3. 诊脉方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脉象要素4. 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5. 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