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 讲析:韩愈:《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封建论》、《捕蛇者说》第一节 古文运动第二节 韩愈第三节 柳宗元第一节 古文运动一、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1、古文与古文运动的定义: 古文的定义: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 ,它以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魏晋以来 盛行的以浮华夸饰、对仗骈偶为特点的骈文即“时 文”相对的称谓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 刚健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 的目的 2、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到了唐代,骈体文越来越显示出许多弊病: 骈体文的过度膨胀,骈体文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对形式的极度讲究所以“古文运动”并不 是单纯的文体改革运动:一方面,古文家企图 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传正统思想的功 能,以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另一方面,他们也 需要以此来更好地表达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思 想感情 二、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韩、柳提倡古文创作,是在政治上要求以儒学 古道整治封建秩序,挽救危局,促进“中兴”,在 文学上要求革除浮艳文风,以古文传载古道理论 比较系统明确1、“文者以明道”即文以载道,这是古文运 动的核心理论。
2、“不平则鸣”,韩愈结合自身遭际,提出 “不平则鸣”的创作原则,文章是对社会现实予以 批判的工具3、“文以行为本,文以气势为先”——强调作 家品德修养与作品关系文以行为本” 文以气势为先”,文章必须具备充沛的感情 气势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4、反对因袭,强调创新5、语言“陈言务去”:去掉陈词滥调,力求创造出新鲜 、为人所欢迎的语言文从字顺”:要求通俗流畅、避免追求奇奇怪 怪的字句 第二节 韩愈一、韩愈的生平、思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 望昌黎,人称韩昌黎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 他自幼刻苦学儒,十三能文,后随独孤及、梁肃 等古文家研习古文,潜心古道,打下良好的古文基 础贞元八年登进士第,曾任观察推官、四门博士 、监察御史等职宪宗朝历经迁调,后因平淮西有 功迁刑部侍郎,又因平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有《 韩昌黎集》韩愈的思想比较复杂,其核心是崇儒学反佛道 他极力推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孟之道,倡导儒家道统他对当时的佛道思想进 行坚决的斗争,他的这种崇儒学反佛道的思想观点 ,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对其古文创作也有重要影 响 二、韩愈的散文创作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不但在古文理论上有 建树,而且在创作实践上也有巨大成就。
他是一位杰 出的古文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表现力强他把新型的“古文”,应用于论、 说、传、记、颂、赞、书、序等各种体裁,无不取得 卓越的成就,产生广泛的影响韩愈散文中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一类是议论文 ,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和文学论文哲学论文有 《原道》、《原性》、《原人》、《原鬼》等,集中 体现了他的儒学复古主义观点其中《原道》是韩愈 崇儒学反佛道,阐发道统观点的代表作 政治论文有《原毁》、《师说》、《杂说》、 《进学解》、《论佛骨表》等《原毁》通过对比古 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 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 ”的根源《师说》是以赠序形式写的政论文,是针 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风气而发的文章通过正反 两方面论证,阐明自己的师道观他指出教师的作用 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师的重要性在于“人非生而 知之”;他还提出“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 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千古正确的新的师道观点 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也有很大影 响《杂说》与《进学解》都是韩愈抒写怀才不遇感 慨的政论杂文 文学论文主要是为指导古文运动而写的书、序, 著名的如《送孟东野序》、《荆潭唱和诗序》等。
作 者往往结合对方所议阐述个人之见,议论精深却又平 易亲切,短小精悍又突出重点,娓娓而谈而又气势酣 畅它们在推动古文运动,指导古文写作方面发挥了 很大作用叙事散文主要有传记散文与应用散文传记散文 如《张中丞传后叙》就是著名的一篇,应用散文主要 是一些墓志碑铭类文字,如《柳子厚墓志铭》写柳宗 元的人品、政绩、文学辞章,深重情义随处可见韩 愈的抒情散文,也写得很好如《祭十二郎文》,是 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北宋古文家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极 力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 陈、隋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对韩文的 历史功绩说得更明确,他在《欧阳文忠神道碑 》里说:“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 极也……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 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 三、韩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1、长短变化繁富 “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势 大则语句长短、声音高低都合适,一切都可以得 到表现有时根据需要句子又很简短《原道》:“人 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张张巡被安禄山部下处处死,临临刑前,勉励部 下:“汝勿怖!死,命也 (《张中丞传后 叙》)2、善用铺叙、排偶。
如《进学解》(《作品选》P328)中: “业精 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凝炼许多句子被后人归纳为成语坐井观天”—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弱肉强食”——“弱之肉,强之食” 痛定思痛”——“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 驾轻驾轻 就熟”——“若驷马驾轻车驷马驾轻车 就熟路 “天涯地角”——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 转“上下五千年”之“韩愈”第三节 柳宗元一、柳宗元的生平、思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 省永济县)人他出生于长安,早年即显露文才贞 元九年中进士,贞元十二年授校书郎,两年后,调集 贤殿书院正字这时他博览群书,为日后创作打下良 好基础三十一岁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积极 投入“永贞革新”,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重要人物 但是革新很快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十 年,他有机会深入接触社会现实,创作也获得丰收 元和九年,应召回长安,但立即又远贬柳州,元和十 四年客死柳州有《河东先生集》柳宗元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导方面是进步的 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坚持“天人相分” 的观点,明确否定“天人感应”说与“天命观”。
他的政治观主要是推崇孔孟儒道,其基本点是儒家 的民本思想,所以他极力主张革新吏治二、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 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散文柳宗元创作中颇具特色的一类散文,是讽谕现实 的寓言如《三戒》:“涉世未深者,可读之 《三戒》包括三篇短小寓言,《临江之麋》写麋麑因 主人宠爱而忘乎所以,终于被狗吃掉的小故事,讽刺 恃宠而骄、依势放纵的奴才《黔之驴》写庞然大物 的蠢驴,徒有其表,终于被老虎吃掉,讽刺社会上一 些外强中干的小人《永某氏之鼠》既讽刺了某氏的 纵恶逞凶,更批判了猖獗一时的老鼠,矛头直指当时 社会上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僚及其奴才这三则寓言, 故事生动,短小精悍,寓意深长,夸张而不失实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 大的一类名篇很多,以《永州八记》为最著名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游历永州西山所写的八篇游 记,其中《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写得尤其玲珑剔透 ,十分精美山水游记散文到柳宗元更为成熟,他 拓展了散文的表现范围,为中国游记散文的发展作 出了贡献明代茅坤语:“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 子厚”柳宗元的政论散文以《封建论》为最著名《 封建论》是针对当时藩镇割据的社会现实而发的议 论,它从分析社会发展入手,以史实为依据,论述 了封建制的建立与郡县制的代兴,都是一种必然趋 势,进而指出藩镇割据的弊端。
论据充分,论证有 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柳宗元还有不少书信形式的文学论文,著名的 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这是他 通过总结写作经验来阐发古文理论的重要作品他 结合自己创作经验,以书信的形式,通过和友人讨 论,提出自己的文学见解,在当时很有影响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如《段太尉 逸事状》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文章通过人物自己的 语言行动,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突出人物的 品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如《童区寄传》、 《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以及《捕蛇者说》也 都影响很大柳宗元散文众体皆备,而且都有杰出成就柳宗 元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文章对当时和 后世都产生很大影响转“上下五千年”之“柳宗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