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武安傩戏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50KB
约2页
文档ID:29295531
武安傩戏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_第1页
1/2

武安傩戏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摘 要:摘 要:武安傩戏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重要遗存,是仪式戏剧的“活化石” ,它作为武安的优势文化、品牌文化,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与认同本文基于对武傩文化现状的论述与分析,从武傩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推动武安地方文化旅游的深层次发展关键词:关键词:武安傩戏 传统保护 可持续发展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东麓, 东径 113°45′至 114°22′,北纬36°28′ 至 37°01′境内至今还保留着野河塔(宋) 、后白长城(明) 、东土碧霞宫(清)等诸多历史古迹,充分说明武安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久武安傩戏即是在这块神奇土地上孕育出的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之一一、武安傩戏的起源追溯傩是古老先民驱除疫鬼的一种巫术形式,我国傩文化发展到最新最高阶段的标志是傩戏的形成和滥觞〔1〕 武安自西汉初置县, 1998 年撤县建市,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以其丰富的内容、恢弘的气势、神秘的色彩引起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我省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戏曲普查,发现武安一带的傩戏保存尚好,依据杜学德的《武安傩戏》 〔1〕中记载,它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在武安市固义村脸戏剧目《点鬼兵》中也有说道。

它主要分布在武安市的西部、北部、东北部以及东部的一些村庄,目前保存尚好的只有固义村、东通乐村和东土村二、武安傩戏的传承保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民族传统文化受主流强势文化的普遍影响和冲击,正在慢慢的改变,一些独特的民族文化事象正逐步走向衰退和消失2006 年 5月 20 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安傩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时对武傩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保护好武安傩戏呢?笔者认为应全面落实“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主体政策,这需要政府、专家学者、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面就武安傩戏保护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一)武安傩戏将从传统资源的保护嬗变为全新的诉求武安市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政府提出了致力于打造武傩文化品牌和武傩文化走廊,联手开发武傩文化资源,以期带动武安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武傩文化的遗产保护倚重于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因此,我们要改变保护思路及诉求,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措施与方案首先,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注重保护武傩文化传承人,传承人要有效地传承傩文化其次,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方案。

其三,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其四,将武安傩戏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相结合以上几点最终将成为对其保护的全新诉求二)武安傩戏的保护将从分散性上升为集中性武安市固义村地处偏僻的农村,这里的人们生活环境基本上是农耕文化,他们依旧保持了相当原始的生活习惯,始终处于一种低层次的文化延续状态,缺乏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应组织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这方面的专家对武安傩戏的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重新把分散孤立的资源进行整合,组合开发武傩面具旅游系列产品,建立科学的传承和保护机制,构建旅游产业集群体系,对武安傩戏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三)武安傩戏的保护要从地方性上升为国家性到目前为止,武安傩戏的保护不管是静态保护还是活态传承,仅仅是地方性的,其传承效果和影响力都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应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保护主体,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他之石,可以供玉” ,我们要从其他地区的政策、措施中借鉴成功的经验与方法,拟定传承和保护路径,从而打造国际化路线那么,笔者总结以上三点认为,武安傩戏的生存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一批艺人的坚持,而表面的传承来自内心深处自觉的文化坚守,正因为这样一种天然的情愫,武安傩戏才能较好地一直留存到今天。

三、武安傩戏可持续开发的几种探索(一)静态展示可持续开发模式静态展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建立博物馆、陈列馆等展示方式对傩面具进行开发,这其中以博物馆展示为主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武傩面具的重要窗口,也是进行科普宣传、历史文化和艺术熏陶的重要场所,它是搜集、保管、研究、陈列有关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业机构建立武傩面具博物馆,适用于武傩面具这种在现实中相对于闭塞,难以维持其自身传承的,但又极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当地政府和各界专家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建立武傩面具博物馆,集中采用静态展示武傩面具,同时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以此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最终让其成为武傩面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