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雍正 历史的雍正篇一:历史上的年妃 导读:历史上,年妃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妃子,如果非要给不好女色的雍正帝找个心上人,无疑年皇贵妃是最合适的了! 也最符合历史… 佟丽娅饰演的年妃 历史上,年妃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妃子,如果非要给不好女色的雍正帝找个心上人,无疑年皇贵妃是最合适的了!也最符合历史年妃很可怜,身体不好大概有两点原因:一,生了那么多孩子,活着的没几个,说是病死的,谁知道那是怎么死的,她心情好的了么?二,她夹在哥哥年羹饶的野心和丈夫雍正的皇权之间,难得左右顾全,心灵煎熬,心病导致身病,所以活不长! 而雍正帝虽然最后抄了年羹饶的家,但是对年妃却是有情有义!当时他已经对年羹饶不满,但是顾及年妃病体,一直隐忍,还是等年妃薨了以后,才开始收拾他,年氏活着的时候,年羹饶一直活的很好!等雍正死后,又和年妃,那拉氏合葬,可谓生有情死有义!从年妃生孩子的个数就可以看出帝宠,而她最后一个儿子皇帝怕他也活不长,起名福慧,完全与兄弟们名字不同年妃死后又把他交给皇后亲自抚养,可惜还是夭折了,孩子夭折不久,那拉皇后也薨逝了! 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也。
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册封贵妃三年乙巳十一月,病亟,晋皇贵妃薨于十月二十三日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入雍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被封为贵妃年龄最小,地位仅次于皇后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齐妃 这么看来,年妃似乎很受宠不过雍正三年十月,雍正为皇后举行了册后大典,皇妃公主及命妇们要向皇后朝贺本来按照惯例,向皇后朝贺后,还要向贵妃也祝贺一下但雍正却取消了向贵妃祝贺行礼,他以此表示在这个国家里只有一位皇帝,一位皇后,他不愿意让女人们来左右他 年妃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到了弥留之际,从宫里搬到圆明园雍正看望她后又匆匆回宫他给礼部下了一到上谕:晋封贵妃年氏为皇贵妃,但是年妃没等到加封之礼就死了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雍正在册书中还是充分的肯定了年妃的品性。
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年羹尧的处分 年妃死后,留下皇子福慧雍正对此子十分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慧也夭折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年过18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还不是,而8岁的福惠就以亲王的规格礼葬,可见雍正对他的喜爱乾隆帝登基后,追封弘晖(雍正嫡子,亦早夭)和福慧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证明了雍正宠爱福慧是弘历等兄弟所深知的 总而言之,雍正对年妃的宠爱不止是因为年羹饶,并且年羹饶后期多得年妃庇护年妃的一生,多少还是受了年羹尧的影响但以雍 正对她的评价和对她所生儿子的喜爱,还是能看出他对年妃是很有感情的 历史的雍正篇二:雍正的政绩和对历史的贡献 雍正的政绩和对历史的贡献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他盛年登雍正“为君难”玺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颇有作为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
雍正改革措施,列举以下六点: 第一,整顿吏治 第二,密折制度 第三,设军机处 第四,改土归流 第五,摊丁入亩 第六,废除贱籍 雍正皇帝作为一代政治家,他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选储 顺治选了康熙继位,雍正选了乾隆继位这两位大清皇帝,都君临天下60年,开创出中国皇朝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应当说,雍正有眼力,有见识,看准并决定要乾隆继承、光大他的事业,确是选对了接班人这对大清帝国、对中华民族、对亚洲历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雍正既继承了康熙大帝的历史遗产,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他既为乾隆强盛奠下了根基,又为乾隆繁盛准备了条件康、雍、乾三朝,既是清朝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帝国皇朝历史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雍正最大的功绩莫过于精简吏制,也就是把没用的官员撤掉,还有改革赋税制度,以前满族人是不纳税的,雍正规定都要纳税,还有雍正修改了以前军事制度,设立军机处,这样可以更中央集权,把军事权利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而皇帝有最后的裁定权雍正过后是乾隆当政。
雍正的政绩概述 摊丁入地 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
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 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条约》确立了我国外蒙与俄国的疆界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
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臵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 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允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康熙称赞允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很多人心目中也以允为接班人,如皇九子允说允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允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允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
皇十子允和皇三子允祉、允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允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允祀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