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创作背景及中段演奏分析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93KB
约6页
文档ID:212429426
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创作背景及中段演奏分析_第1页
1/6

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创作背景及中段演奏分析 摘 要:钢琴作品《蜀宫夜宴》是但昭义先生基于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蜀宫夜宴》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本文主要对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中段进行研究,介绍了《蜀宫夜宴》的创作背景,分析了中段西域风格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的意义,再以部分节段为例分析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和声、节奏与旋律特色,旨在向大家展示中国钢琴音乐,领略艺术魅力关键词:钢琴音乐;《蜀宫夜宴》;创作背景;演奏分析《蜀宫夜宴》原为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由作曲家朱舟、俞抒、高为杰三人联袂创作作品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音乐构思与曲式结构极富艺术魅力,一经亮相得到各界人士广泛赞誉与肯定,是我国当代民族管弦乐代表性作品,具有重要时代意义钢琴为西洋乐器,于19世纪中叶自西方传入我国,近半个世纪得到重大发展,特别是西洋作曲技法同国内民族音乐鲜明的风貌与特色结合,形成了大批优秀的中国特色钢琴音乐作品但昭义是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也颇具造诣老先生曾将《蜀宫夜宴》改编成了钢琴作品,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钢琴化文章现对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创作背景与中段演奏情况进行研究,尝试阐释作者的创作感情,分析作品表达的音乐特点与内涵。

1.《蜀宫夜宴》创作背景上世纪20年代,我国考古队于四川成都发掘出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墓,史称永陵墓中出土伎乐图24幅,完整的展现了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展示乐器包括琵琶、昙鼓、横笛、羯鼓、筝、排箫等20余种,为后人音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图像资料《蜀宫夜宴》原作者三人曾流连于永陵前,为24伎之精美绝伦所惊叹作者在《创作札记》一文中表示,永陵镌刻的24幅乐舞石刻图应为《霓裳羽衣舞》,富有燕乐的基本情调,是创作《蜀宫夜宴》的重要构思基础与参考要素2.中段西域风格的创作背景及意义五代十国前蜀时期的音调已经失传,《蜀宫夜宴》虽然描绘的是当时宫廷歌舞音乐的场景,但乐曲曲风、素材使用、曲體结构分布、乐队编制等均为虚构创作,主要是基于相关史料创意铺陈,以求再现古代《霓裳羽衣舞》的音乐中段是《蜀宫夜宴》的精髓,正是展现女乐献艺表演《霓裳羽衣舞》,根据郑嵎《津阳门诗》,《霓裳羽衣舞》音调的来源可能与《婆罗门曲》有关,故而中段创作引入了大量富有异域风情的古印度音乐与古龟兹音乐元素但昭义老先生的钢琴作品《蜀宫夜宴》,在中段创作上也有了明显创新性,乐曲中使用钢琴模仿了大量的民族乐器,保留了原民族风格旋律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交响乐的特质。

这是老先生对民族音乐钢琴化的一次全新尝试,也为我国钢琴音乐民族性做出了表率,大大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3.中段的和声、节奏与旋律特色3.1中段的和声分析钢琴作品《蜀宫夜宴》除了有大量民族乐器音色模仿外,还运用了许多民族和声织体,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达,直击心灵,让人倍感亲切,可以唤起我们的心灵共鸣钢琴作品《蜀宫夜宴》中段的创作,通过功能和声与五声调式旋律结合,有机融合了我国传统音乐结构与再现性复三部曲式,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不过,作品只是用了西方三部性结构的形,其本质还是遵循了我国传统音乐“散-慢-中-快-散”的曲式结构,很好的展现了作品的中国风格以中段第二插部为例:该部分为作品163~216小节,曲调中加入了富有异域情调的古印度音乐元素,给人以轻盈灵巧、神秘朦胧之感,是之前的风格截然不同第二插部的和声中,主功能为低声部re的空八度,属功能是小字组la到小字一组la的跳音,从整体上来看,和声呈主、属持续的特点,且贯穿于整个第二插部低声部始终弹奏时,左手指尖前挺,轻触键,然后迅速挑出,似拨动琴弦般在低音层次产生透明清亮的声音,构成一个有持续音的和声上方声部演奏采用抚和推,使产生朦胧的音效,作为副功能的一个和声。

中间声部为旋律声部,模拟二胡弹奏,要通过力量转移保持声音连贯性,以展现二胡抒情、柔和的音效演奏注意要把握好音色和韵味的变化,弹出三个层次再如中段第三插部F,这一部分采用了叠部主题材料,力量变化很大其中,高音区弹奏时力度稍强,使产生饱满音色,低音区力度稍弱,使产生高密度音响在末尾的287~300小节,乐曲以含二度的和声模仿鼓声,要集中快触键,以呈现出“嘭”、“嘭”的似鼓之音,见谱例13.2中段的节奏分析《蜀宫夜宴》中段突出舞蹈性,主题在“散序”中呈现,用“霓裳”在节奏上加以演变而成,动感而富有弹性复合节奏在中段的应用很好的提高了乐曲的立体结构,演奏时一定要注意力的变化与音色控制,从而丰富单一乐器演奏的色彩,力求展现作品交响乐的特质以中段第一主部为例,本段原作以琵琶为主奏,钢琴作品中,充分运用了节奏性段落踏板,来展现琵琶的节奏感与颗粒感本部在演奏时力度中弱或弱,左手长音时,踏板踩两拍为了更好的表现舞蹈的节奏感,注意不要在轮指踩延音踏板,以防止破坏乐曲的朦胧与神秘,见谱例23.3中段的旋律特色分析改编后的钢琴作品《蜀宫夜宴》仍保留了原作浓郁的民族风格旋律以中段第二插部为例:本段中国音乐与异国情调有机结合,是非常具有异域风情色彩的段落,为作品亮点。

本段分为三个层次,中声部为连贯旋律,低声与高声部多有跳音符号,同时在情感基调方面,本段表达含蓄朦胧因此,为了更好的表现三个层次,一方面要注意踏板使用,需要采用浅的点状延音踏板展现连续性与节奏性,而非以深踏板长踏板来混合音响再如中段第三插部,左手同一音型连续使用,力度从p逐渐至ff右手以短跳音表现旋律,一定要准确抓住主题,可配合使用点状延音踏板增强音响效果4.总结综上,钢琴作品《蜀宫夜宴》沿用了原民族管弦乐作品《蜀宫夜宴》的结构,但在音乐创作上有了明显创新,模仿大量民间乐器的同时,加入了外来音乐元素,展现了交响乐特质,是作者对民族音乐钢琴化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本作品的一大亮点不过,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演奏技法多变,演奏技术难度较高,对演奏人而言颇有难度,却也值得我们承袭和借鉴,愿音乐人共享,更待图新参考文献[1] 代心怡.“象征”三元递进结构下的“霓裳”风貌复现——民族管弦乐作品《蜀宫夜宴》研究[J].艺海,2020,(4):16-20.[2] 刘宇轩.但昭义钢琴作品《蜀宫夜宴》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9.[3] 王婧如.霓裳羽衣应犹在,二十四伎几回闻——从《蜀宫夜宴》探究唐代宫廷乐舞大曲[J].四川戏剧,2013,(1):92-94.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