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颐和园长廊看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慢***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67MB
约17页
文档ID:229317343
从颐和园长廊看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_第1页
1/17

制作人:沈京军从颐和园长廊看廊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应用前言: 廊 子 通 常 布 置 于 两 个 建 筑 物 或 两 个 观 赏 点 之 间 , 成 为 空 间 联 系 和空 间 分 划 的 一 种 重 要 手 段 它 不 仅 具 有 遮 风 避 雨 、 交 通 联 系 上 的 实 用 功 能 , 而 且 对 园 林 中 风景 的 展 开 和 观 景 程 序 的 层 次 起 着 重 要 的 组 织 作 用 以 颐 和 园 的 长 廊 为 例 分 析 廊 在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中 的 应 用 颐和园长廊概述: 颐 和 园 长 廊 在 万 寿 山 南 麓 和 昆 明 湖 北 岸 之 间 始 建 于 清 代 乾 隆 十 五 年 ( 1 7 5 0 ), 1 8 6 0 年 被 英 法 联 军 焚 毁 后 , 于 1 8 8 8 年 又 重 新 建 造 长 廊 东 起 邀 月 门 , 西 至 石 丈 亭 , 中 间 穿 过 排 云 门 , 两 侧 对 称 点 缀 着 留 佳 、 寄 澜 、秋 水 、 清 遥 四 座 重 檐 八 角 攒 尖 亭 象 征 春 夏 秋 冬 四 季 。

全 长 7 2 8 米 , 共 2 7 3 间 , 有5 4 8 根 柱 子 长 廊 以 其 精 美 的 建 筑 、 曲 折 多 变 和 极 丰 富 的 彩 画 而 负 盛 名 , 是 我 国 古建 筑 和 园 林 中 最 长 的 廊 长 廊 还 是 一 条 五 光 十 色 的 画 廊 , 廊 间 的 每 根 枋 梁 上 都 绘 有 彩 画 ,共 1 4 0 0 0 余 幅 , 色 彩 鲜 明 , 富 丽 堂 皇 , 它 的 长 度 和 丰 富 的彩 画 在 1 9 9 0 年 就 被 收 入 了 吉 尼 斯 世 界 纪 录 大 全 目录 1. 颐和园长廊 布局 2. 颐和园长廊 构思 3. 颐和园长廊 手法 4. 颐和园长廊 组景 长廊在颐和园中的位置: 水体水体水体水体 陆地陆地陆地陆地1. 颐和园长廊 布局整 个 长 廊 北 依 万 寿 山 , 南 临 昆 明 湖 , 穿 花 透 树 , 曲 折 蜿 蜒 , 把 万 寿 山 前 山的 十 几 组 建 筑 群 在 水 平 方 向 上 联 系 起 来 , 增 加 了 景 色 的 空 间 层 次 和 整 体 感, 成 为 交 通 的 纽 带 。

长 廊 的 地 基 随 着 万 寿 山 地 势 高 低 而 起 伏 , 廊 身 的 走 向 以昆 明 湖 北 岸 的 弯 曲 而 变 化 , 是 山 水 之 间 的 巧 妙 过 度 颐 和 园 的 长 廊 是 一 种 双 面 廊 1. 颐和园长廊 布局 同 时 , 长 廊 又 是 作 为 万 寿 山与 昆 明 湖 之 间 的 过 渡 空 间 来 处 理的 , 在 长 廊 上 漫 步 , 一 边 是 整 片松 柏 的 山 景 和 掩 映 在 丛 中 的 一 组组 建 筑 群 , 另 一 边 是 开 阔 坦 荡 的湖 面 , 通 过 长 廊 伸 向 湖 边 的 水 榭及 伸 向 山 脚 的 “ 湖 光 山 色 共 一 楼 ”等 建 筑 , 可 在 不 同 的 角 度 和 高 度上 变 幻 的 观 赏 自 然 景 色 为 避 免 单 调 , 在 长 廊 中 间 还 建 有 四 座 八 角 重 檐 顶 亭 , 丰 富 了 总 体 形 象 廊 中夹 亭 , 东 西 两 翼 各 有 亭 三 座 这 些 亭 轩 既 有 点 景 作 用 , 又 有 一 定 距 离 倚 衬 和 支 撑长 廊 的 妙 用 。

2. 颐和园长廊 构思 造园者, 布景造园以表达自己或园主人的某种意愿所以古典园林的每一个景点或景区都是经过精密构思蕴蓄着一定的诗情画意颐和园万寿山风景平面图 人物传记样式雷: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辉煌望族中写道:当年修建颐和园是为了给慈禧祝寿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却巧用心思,其中“福”字,雷廷昌将长廊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2. 颐和园长廊 构思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长廊 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 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肪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成了蝙蝠的身躯3. 颐和园长廊 手法引 导 与 暗 示, 是 园 林 设 计 的 常 用 手 法 某 些 藏 得 很 深 的 景 , 或 可 望 而 不 可及 , 或 者 根 本 不 能 被 发 现 借 助 于 空 间 的 组 织 和 导 向 性 , 将 游 人 引 至 景点 这 种 空 间 的 导 向 通 常 需 要 借 助 游 廊 实 现 。

在 空 间 的 设 计 上 , 颐 和 园 的 长 廊 起到 了 很 好 的 引 导 暗 示 作 用 3. 颐和园长廊 手法 长 廊 呈 细 长 的 空 间 形 式 通 常具 有 极 强 的 导 向 性 由 于 它 总 是向 人 们 暗 示 沿 着 它 所 延 伸 的 方 向走 下 去 必 然 会 有 所 发 现 , 因 而 处于 其 中 的 人 们 总 不 免 怀 有 某 种 期待 , 巧 妙 的 利 用 这 种 情 绪 , 便 可以 通 过 长 廊 把 人 们 不 知 不 觉 的 引导 至 某 个 确 定 的 目 标 这 条 彩 带般 的 长 廊 , 把 万 寿 山 前 分 散 的 景点 建 筑 连 缀 在 一 起 , 形 成 了 一 条风 雨 无 阻 的 观 景 线 它 既 是 整 座 园 林 建 筑 的 骨 架 之 一 , 也 是 景 点 的 联 系 路 线 , 又 与 各 样 建 筑 组 成空 间 层 次 多 变 的 园 林 艺 术 空 间 长 廊 和 廊 中 的 绘 画 本 身 就 有 很 高 的 艺 术 价 值 , 此 外 它 还 将 园 内 各个 景 点 有 机 地 联 系 起 来 , 烘 托 出 园 林 整 体 的 美 。

3. 颐和园长廊 手法3. 颐和园长廊 手法 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 它的特点是: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称为“包袱”);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一共2000多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4. 颐和园长廊 组景本身廊子里可以起一个分隔景区的作用比方说一组建筑,用一组廊子把它串联起来以后呢,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景区同时廊子本身呢,因为廊子有空透的,有半空透的,它还有本身它还有借景的作用它还有这么一种作用有组景的作用 4. 颐和园长廊 组景 尽管长廊本身的建筑构造很简单,但从颐和园园林总体设计来看,这道长廊却起到了连接山水的重要作用万寿山南麓的斜坡直抵昆明湖边,这山水之间只剩下了一条狭长地带,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修筑一条环湖路,上山下船都很方便这条雕梁画栋的长廊横贯于山水之间,北可爷望万寿山色,南可远眺昆明湖光犹如山之彩屏,水之锦帐 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

廊是园林建筑组合群体艺术的纽带之一,“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 ”,“ 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廊,通达园林建筑的堂下周屋,有连贯作用,既是建筑物间联系的脉络,又是建筑群间独立有顶的通道,也是游览风景避免日晒雨淋的观赏带 ,有调节园林布局疏密,划分空间,起着分景、隔景作用,组成不同格调的景区,还有组织动 静关系的重要手段,还有移步换景的效果 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应该多多吸取传统园林的优良品质,把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结语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