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科书变化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28KB
约11页
文档ID:3984560
教科书变化_第1页
1/11

60 年教科书的脸谱变迁搜狐首页 新闻 60年思想、文化领域进步与繁荣;今天,我们回首新中国 60年教材变迁,不但是历史的重温,更是对现代中国本源的追寻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科书与政治书无异,它不但承担了提高国民素质、普及科学知识等基本功能,还必须为肃清人民思想服务随着新中国进入一个动荡的年代,教科书也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任何学科、任何课本都被语录、指示等充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中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种思想和意识的冲击下,教育工具的功能被大大地加强了 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的变革从未停止我们希望看到教科书中更多的脸谱,这不仅仅是人性的需要,也意味着一个国家与民族更加自信和进步中华民族在 60年顽强的思想解放中踏上了新轮回的起点 第一课 毛泽东:领袖与学习榜样朱德的《母亲的回忆》 、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等都入选过教科书,但是毛泽东无疑是出现在新中国教科书中最多的人物毛泽东是新中国的领袖,从一开始就被偶像化,成为了大众的偶像,更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无论学习、工作,毛泽东高大的伟人形象都是教科书中的最主流第一讲:“毛主席像太阳”“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毛泽东不但是人们眼中的领袖,更是人们眼中的救星对毛泽东的推崇从本文可见一斑读书笔记:毛泽东被崇拜、偶像化,也是毛泽东被神化的开始第二讲:《八角楼上》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课文中简单的几句话,毛泽东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精神跃然纸上这种沉思是领袖式的沉思,思考的结果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不但是新中国的领袖,也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八角楼上》反映出的领袖形象,比“像太阳”这样的抽象歌颂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第三讲:《毛主席小时候怎么学习的》“毛主席看见有些同学没有饭吃,就把自己的午饭让给挨饿的同学吃建国初期小学语文课文很简单,课本中关于毛泽东的内容也很多,这篇《毛主席小时候怎么学习的》勾勒出了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形象,毛泽东学习、生活都是学习的榜样 本课结语:在为政治服务思想的指导下,建国初期的教科书成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宣传阵地,内容多以革命史和党史为主。

这种情况下,很多新中国领导人撰写的文章或是描写领导人的文章纷纷入选教材,其中尤以毛泽东作品和歌颂他的作品最多不但是语文教材,音乐等教材中也大量出现对毛泽东的歌颂与赞美 第二课 老大哥苏联与国际友人白求恩第一讲:从俄语教材一统天下看苏联老大哥形象 建国初期,刘少奇即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当时中国学习俄语的热潮绝不亚于 20世纪末期开始的英语热,俄语教材是外语教材中最多见的课本,契科夫经典的短文《小公务员之死》等纷纷入选苏联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不折不扣的范例和老大哥第二讲:国际友人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不久便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一年多1939 年 11月 12日,白求恩在医治伤员时被感染,在河北定县不幸逝世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亲笔写下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 《纪念白求恩》也是中国语文课本中大家最为熟悉的课文之一白求恩在中国,成了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代名词本课结语:新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当时已经取得成功的苏联自然成了中国模仿的榜样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中国与外界的交往并不多,因此从教科书中看到的外国人的形象多是苏联老大哥和白求恩这样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纸片式”的外国人形象无助于中国人认识世界、融入世界,这与日后教科书中丰富、立体的外国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对这一形象的认识不能脱离新中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与国际环境第三课:翻身的人民不忘阶级斗争刚刚走出战火的国家满目疮痍,但在思想领域,人们必须有新的气象在教科书中,翻身的民众以国家的主人形象出现,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所有者和建设者工人、农民的形象成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鲁迅等名家消失在大跃进时期的教科书中,反应中国古代文化与民众形象的古文难觅其踪,即使是这样看似政治正确的课文,也遭到批判第一讲:旧社会的羊倌、逃荒者与新中国的学生“大跃进”期间,小学课本一年级第一篇是这样的:“爷爷六岁去放羊,爸爸六岁去逃荒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新中国成立以后,生活在新社会下的儿童无疑是幸福的,与祖辈、父辈的放羊、逃荒生活对比极其鲜明读书笔记:“大跃进”运动是指 1958年至 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第二讲:数学书不忘阶级斗争“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阶级,属于一定政治路线的这是 60年代中期编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一课的课文开头。

一道数学练习题的标题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题目先要上一段政治课,然后用一段很大的背景材料:“在万恶的旧社会,土地大多数被地主、富农霸占着,广大的贫苦农民没有土地……”足足一页的政治课内容过去了,才切入到正式的数学问题:家里有多少地…… 本课结语: 在阶级划分的作用下,中国民众被群像化,简单的成为了工人、农民简单的划分并不能涵盖民众脸谱的多样化,但是教科书却没有收录这些多样的脸谱而教科书不分场合、不分学科的阶级斗争教化,也让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贴上了“阶级斗争者”的标签历史发展证明了阶级斗争并不合适,但身处那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又有谁能逃脱呢? 红与专 1967-1976 年,那个特殊的年代被我们称为 “红色年代 ”…[第一课:主席语录与金光中国历史进入被称为“红色年代”的文革时期,教科书的编制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论哪一科的教科书都成为了政治的宣传册领袖崇拜狂潮席卷祖国大地,教科书选材标准变成了“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选读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语录、最高指示比比皆是,任何一个学科都难以幸免第一讲:最高指示“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

文革期间出版的课本,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第二讲:毛主席语录深入各个学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断批判资产阶级、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而努力奋斗”这是文革时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重庆的语文教材中也介绍了几种工农兵的常用比喻修辞手法:“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的红太阳;舵手来了!救星来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到安源来了南京长江大桥钢架结构中的三脚架,可以发现这些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等腰三角形,它有些什么特殊的性质呢?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性质……这是 1969年北京中学数学课本关于等腰三角形的一段介绍,毛主席语录在叙述中大量引用《用毛主席思想战胜疾病》如此写到:“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对待病同对待敌人一样,在战略上要藐视它,在战术上要重视它。

第三讲:光芒万丈的主席像个人崇拜狂潮的席卷下,毛泽东被推上了神坛毛主席像是文革时期随处可见的画像,而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画像无一例外地在背景中增加了万丈光芒文革时期的教科书除了大量的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外,也不乏用毛主席像作为封皮或插图金光万丈的毛主席像,也是新中国特殊历史时代的一个标记 本课结语: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特殊的记忆,教科书也记载了那一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人们对领袖的崇拜在那一年代达到巅峰,那一时代的毛泽东,不但是政治领袖,也是精神寄托,甚至成为了一个神话,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毛主席语录和最高指示是人们要学习的课文、忠字舞和语录歌是人们文娱生活的主要形式不仅是教材,毛主席语录在当时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各个领域 第二课:美帝国主义和纸老虎与苏联的破裂,让中国在世界上变得更加“孤独”教材中看不到苏联,他们也不再是老大哥;美国依然是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要打倒的对象而在外语喊话教材中,入选的断句也是“举起手来”、“缴枪不杀”等具有明显敌对情绪的词汇同时,这些敌人也都是“纸老虎”,“不足为惧的” 第一讲:《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司徒雷登》并文革时期所写的文章,但是它对中国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美帝国主义”一词也成为了我们对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定性全世界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向着我们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们发动持久的猛烈的进攻从教科书中,我们看到的外国人,都带有了侵略主义压迫者的色彩,“敌人”一词也是被明确提出的读书笔记:司徒雷登(1876 年生于中国杭州 - 1962年 9月 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是一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位外交官,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第二讲:缴枪不杀与“纸老虎”与今天首先学与人交往的“hello”、“how are you”等不同,那一时期的外语喊话教材需要的是“give up,no harm(缴枪不杀)”、“hands up(举起手来)”、“we are kind to captives(我们宽带俘虏)”等斗争性极强的词汇在当时看来,外国人是需要斗争的敌人而毛主席语录更是告诉人们:“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本课结语: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为封闭的时期,中国并不了解世界的变化,用斗争思想武装下的头脑,以一种斗争的眼光来看待外国人外国人在教材中被简单地认识是敌人也是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的。

  但是,外国人虽然不都是友人,但终究也不都是敌人在之后的岁月里,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主动、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外国人第三课:工农大众与红卫兵:毛主席的卫士“红卫兵”随着文化大革命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远离了战火的中国开始了又一段“斗争”的历史红卫兵“彻底埋葬帝修反”这样的封面与插图频频出现在教材中,与此同时,无论是工人、农民,人们的形象都开始了新的转型,变成毛主席最忠诚的卫士语文教材要求工农兵遵照毛主席“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教导,下苦工学习工农兵语言,更好的宣传毛泽东思想,更有力的批判中产阶级 第一讲:红卫兵由青年学生自发组成的红卫兵团体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也是文革期间教材中最为典型的形象刚毅的眼神、孔武有力的动作、一身军装配上红袖标,这是红卫兵的典型形象,而他们手中永远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