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年产27000吨水泥制品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嘉祥县华新水泥制品厂编制日期:202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3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21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27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34六、结论 53附件1委托书附件2材料真实性承诺附件3营业执照附件4备案证明附件5用地证明附件6噪声现状监测报告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周边保护目标分布图附图3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4与南水北调位置关系图附图5马村镇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附图6嘉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附图7济宁市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附图8济宁市生态空间图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年产27000吨水泥制品项目项目代码2412-370829-04-01-158696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河南刘村社区西地理坐标(116度16分43.024秒,35度29分8.406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C3021水泥制品制造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二十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中“55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302”中的“水泥制品制造”建设性质R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嘉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2412-370829-04-01-158696总投资(万元)300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比(%)6.7施工工期2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 用地(用海)面积(m2)13000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 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年产27000吨水泥制品项目。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十二、建材”中“适用于装配式建筑、折叠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生态修复的部品化建材产品及生产设备”本项目不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艺、设备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项目已取得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见附件4),备案代码:2412-370829-04-01-1586962、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河南刘村社区西,根据《嘉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的<县域国土空间控制线规划图>,本项目所在厂区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详见附图6);根据《嘉祥县马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见附图5),项目厂区位于工业发展区,符合《嘉祥县马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要求根据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见附件5),项目建设选址符合马村镇用地规划根据《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本)》(自然资发〔2024〕273号),本项目不属于其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属于允许类,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本项目位于现有厂区内,且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符合“新上建设项目首先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湿地等”要求项目运营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污染物均可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周围没有历史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及重要生态功能区项目区域具有水、电及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基本合理可行3、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根据《济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济政字【2021】27号)、《济宁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发布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的通知》(济环委办[2024]5号),全市建立“1+197”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体系其中,“1”为市级清单,体现全市的基础性、普适性要求;“197”为环境管控单元清单,体现管控单元的差异性、落地性要求济宁市共划定197个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控本项目位于济宁市嘉祥县马村镇,根据《济宁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发布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的通知》(济环委办【2024】5号),马村镇属于一般管控单元,项目与马村镇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符合性分析见下表。
表1-1 项目与马村镇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环境管控单元编码环境管控单元名称行政区划管控单元分类省市县ZH37082930005马村镇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般管控单元文件具体要求空间布局约束本项目情况符合性1.新建、改建、扩建涉气工业项目,在满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等管理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大力推进项目进园、集约高效发展2.一般生态空间原则上按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本项目满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排放标准要求,项目不在一般生态空间内;选址属于马村镇工业聚集区,根据《嘉祥县马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项目选址位于工业发展区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本项目情况符合性1.落实水环境保护的普适性要求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推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严格执行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排放要求,SO2、NOx、烟粉尘、VOCs排放量不得超过区域允许排放量全面加强VOCs污染管控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力度3.石化、化工和涉及涂装的各重点行业加强对VOCs的收集和治理,确保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加大汽油、石脑油、煤油以及原油等油品储运销全过程VOCs排放控制。
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逐步淘汰高排放的老旧车、船,严格控制柴油货车污染排放;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各项措施项目无生产废水外排,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项目产生的颗粒物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15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排放满足《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2376-2019)排放要求,颗粒物排放量不超过区域允许排放量;本项目厂区内移动源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污染排放量较小符合环境风险防控本项目情况符合性1.进入输水干线的机动船舶,应当配备相应的防止污染的设备和油污、垃圾、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收集、存储设施,并制定船舶污染事故应急预案2.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重污染天气时,根据预警发布,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3.加强对烧结、工业炉窑、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的监管当出现重污染天气时,项目积极配合区域应急响应,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1.严控高耗水项目水资源开发应当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2.新建高耗能项目能耗要达到相关要求产生大气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应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及煤耗水平。
因地制宜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实现清洁能源逐步替代散煤本项目不属于高耗水项目,不涉及高污染燃料设施建设,生产过程中采用电能,办公区冬季采用空调取暖符合综上所述,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会降低周边环境质量,符合资源利用要求,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项目建设满足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4、 与《关于严格项目审批工作坚决防止新上“散乱污”项目的通知》(鲁环字〔2021〕58号)符合性分析表1-2 项目与鲁环字〔2021〕58号符合性分析具体要求项目情况符合性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禁止采用国家公布的淘汰工艺和落后设备,不得引进耗能高、污染大、生产粗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各级立项部门在为企业办理手续时,要认真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如有更新,以更新后文件为准),对鼓励类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核准或备案;对限制类项目,禁止新建,现有生产能力允许在一定期限内改造升级;对淘汰类项目,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属于其中鼓励类项目,项目不使用淘汰工艺和落后设备,不属于耗能高、污染大、生产粗放项目符合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积极引导产业园区外“散乱污”整治搬迁改造企业进入产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并鼓励租赁标准厂房。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空间优化”的原则,高标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本项目不属于“散乱污”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当地规划符合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除在安全生产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应当进入工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各市要本着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周边环境、资金投入、推进速度等关键要素,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切实做到符合用地政策,确保规划建设的项目有利于长远发展本项目位于马村镇工业聚集区,在现有厂区内建设,不涉及基本农田,符合当地用地政策符合新上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评审批“三挂钩”机制和“五个不批”要求,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强化替代约束,涉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必须落实区域污染物排放替代,确保增产减污;涉及煤炭消耗的,必须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否则各级环评审批部门一律不予审批通过项目符合济宁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落实区域污染物排放替代要求,不涉及煤炭消耗符合5、 与《山东省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鲁环委办[2021]30号)符合性分析表1-3 与鲁环委办[2021]30号符合性分析计划要求项目情况符合性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淘汰低效落后产能。
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项目不属于重点行业符合压减煤炭消费量持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十四五”期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下降10%,控制在3.5亿吨左右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项目生产不涉及煤炭消耗符合优化货物运输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铁港联运,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水路或管道为主的格局项目所用原辅材料用量较少,不属于大宗物料,货物运输方式简单、运输距离较短,符合要求符合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精准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继续推进化工、有色金属、农副食品加工、印染、制革、原料药制造、电镀、冶金等行业退城入园,提高工业园区集聚水平指导工业园区对污水实施科学收集、分类处理,梯级循环利用工业废水项目运营期间无废水外排,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符合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加强工业节水,2025年年底前,全省高耗水工业企业节水型企业达标率达到50%,全省创建50家节水标杆企业和10家节水标杆园区项目用水量较少,运营期间无废水外排符合净土保卫战行动计划提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