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众报刊的勃兴与独立报业的崛起第一节 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独立报纸的崛起政党报刊(partisan press)¡ 指从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到19世纪中叶工 业革命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在各国相继出现 的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报纸¡ 这期间的报刊大都直接听命于某个资产阶 级政党,成为不同政,故有政党报 刊之称特点:¡ [1] 政党报刊在经济上主要依靠政党资助 政治上有明显的 ,内容侧重于 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 ¡ ¡ [2] 从西方报业的进程来看,政党报刊是 继官报时期和政论报刊时期后出现的第三个 阶段,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文明的 兴起,政党报刊逐渐被商业报刊所取代党派倾向¡政界和上层社会主要特点详细介绍¡ 1、 报纸刊登的主要是政论,而真正的新闻却很 少政党报刊时期的报纸都自愿地充当政治斗争、 党派倾轧的工具,因而充满连篇累牍的政论与后 来出现的商业报刊相比,缺乏抢新闻的意识,不重 视甚至不懂得用事实说话,而是用论战的方式宣传 自己的主张。
¡ 2、 报纸上所刊登的内容有明显的党派特征,缺 乏客观性政党报刊无论属于哪一党,都可谓“立场 坚定,旗帜鲜明”,体现出鲜明的党派色彩,这种带 有强烈党派色彩的报纸,在报道新闻时充满偏见, 甚至不惜捏造事实,信口雌黄杰斐逊就曾气愤地 说过:现在从报上读到的东西,全都不可信¡ 3、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因 此读者少,销量低¡ 一方面,由于政党报刊感兴趣的是党同伐 异,而不是客观地报道新闻,因此政党报刊 的读者面很窄,销量很低 ¡ 另一方面,与后来的商业报刊相比,政党 报刊的售价一般比较昂贵,而且刊登的文字 内容繁琐艰深,另中下层民众望而却步当 时报纸的销量一般都在1000份左右,最高的 也不超过5000份 ¡ 4、 报纸往往依傍某一特定的政党,或者接受政 府津贴与现代报刊不同,当时的政党报刊不是通 过发行和广告来维持,而是接受政府、政党或者某 些利益集团的津贴在英国,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各党都以半公开的形式津贴非政党报刊的主办人或 编辑,使得许多报刊在一定时期倾向于某个政党, 以致这种做法形成一个传统就连“英国报业之父” 丹尼尔·笛福也接受托利党每年400磅的津贴。
¡ 5、 造谣诽谤,谩骂攻讦这是美国政党报刊的 特性尤其是1801年杰弗逊连任两届总统后,两党 派报纸进行的攻击、谩骂最为激烈,连杰斐逊自己 都说是“世上任何国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历史背景¡ 政党报刊的形成,与资产阶级革命有 很大关系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往往 会形成 和 两大派别, ¡政党的雏形出现 ¡ 革命后,各国先后建立起了 的资产阶级政权,围绕国家国家治理、权力 分配等问题,资产阶级内部迅速分化,形成 不同的派别和政治利益集团(即政党) ¡ 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不同党派竞相创 办或控制报纸以宣传政见、争取舆论、扩大 影响保皇派国会派共和政体¡ 在这一时期,新闻的出版自由作为民主 权利得到了法律的确认,人们的热情集中在 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为各党派 创办报纸提供了有力条件¡ 同时,报纸地位的上升使各政党都充 分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报纸成为他们宣 传和斗争的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由于报纸价格较为昂贵, 发行量很少,办报者没有广告收入,因此只 好依赖执政党或在野党的津贴。
评价¡ 1、 政党报刊时期的报纸所刊登的内容主要是 政论而不是新闻,观点带有明显偏向¡ 同时,这一时期的报纸不注重新闻事实的挖掘 ,缺乏抢新闻的意识,忽略了客观性和时效性由 于报纸的主要读者定位是政界和上层社会,普通受 众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 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因此,政党报刊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并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逐渐被商业报刊所取代 进步意义¡1、 但是,政党报刊对新闻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显著 的变化就是专业编辑的诞生 ¡ 以美国为例,建国之前的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大多 数印刷所是家庭经营,印刷商和一两个学徒工构成一个报馆 当时,印刷商办报是为了牟利,大多数办报者不是工匠就 是商人,文化水平不高,写作能力差办报者的主要工作, 就是在其他发行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东抄西摘 ,鲜有独创报馆一般不需要写稿人,即使需要,也是那些 愿意做“报纸投稿人”又不索取稿酬的朋友帮忙 ¡ “当报纸从纯粹发布消息的机制变成公众舆论的载体和 主导,变成政党相互斗争的政治工具时,就引起报纸行业内 部组织的变化,在收集新闻和发布新闻之间又有了一个新的 环节,这就是编辑。
¡ 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时期,由于国家政治形势和报刊业务 更为复杂,报纸作为政党的舆论工具需要有人修改稿子,强 化报纸的政治立场,于是专业化编辑应运而生¡ 2、 政党报刊促进了报刊社论的产生¡ 在政党报刊论战的年代,报刊对政党事业 的支持是其存在的首要目的为了实现支持 党派事业这一伟大目标,报纸编辑极力运用 社论专栏说服读者支持其鲜明的政治立场¡ 在不断升级的政治争论中, 双方都坚信 报刊的影响力,并努力运用报刊社论阐明其 强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以此作为宣传政治 主张、支配舆论的重要工具¡ 所以,政党报刊论战使社论得以产生,并 被广泛运用¡ 大众化报刊(popular news paper)又 名廉价报刊(cheap news paper),指工业 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 俗小报,因读者对象较政党报刊更大众化及 售价低廉而得名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二、城市规模的扩张¡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节 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一、美国大众化报纸勃兴社会背景 ¡ 从美国独立至19世纪初期,经过联邦党人与共和 党人的反复较量,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终于 最终确立下来。
¡ 在稍晚些时,工业革命又开始在美国出现,城 市发展,工人数量激增,工商资本家也感到有必要 寻找一种能在更大范围内诉诸消费者的广告媒介 ¡ 所有这一切条件,美国比欧洲诸国都提前具备了 这样,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 第一批大众化便士报(一分钱报) 廉价报纸的先驱--本杰明·戴(Benjamin Day )的太阳报(The Sun)¡ 《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本 杰明·戴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的¡ 在它创办前,就已有三家廉价报刊,但不久都 夭折了唯太阳报获得明显成功创刊时发行1000 份,四个月后5000份,三年后30000份至1876年 ,该报发行至13万份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了报 界¡ 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刊由政党报刊向廉 价报刊发展的转折点成功因素分析¡ 1、该报坚持低价发行,每份四版,售价一美分 ,一般市民均能承受凭借发行面宽的优势,该报 注重吸引广告第四版全是广告,第三版有一半专 门刊登分类广告,甚至第一版上也插登广告充裕 的广告收入使报纸可以更新设备1837年起采用当 时最先进的滚筒印刷机,每小时印刷4000份,使大 量发行有了物资技术上的保证。
¡ 2、该报有明确的办报方针创刊号上,本杰明. 戴宣称:本报目的在普及大众“It shines for All” ¡ 3、该报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本杰 明.戴特别雇用了一些善于采访地方新闻、社会新闻 、犯罪新闻及种种“人情味”故事的记者他们采写 的报道很能吸引读者 ¡ 4、该报销售得法 该报主要靠报童在街头兜售 ,为鼓励报童积极性,给以他们相当大的回扣,100 份报纸批发价只收67美分贝内特父子与《先驱报》¡ 《太阳报》的成功,使得短时间内,美国 各地出现了许多效法者¡ 詹姆斯.戈登.贝内特(James G. Bennett )于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办的《纽约先驱 报》( The New York Herald )成为影响最 大者 成功因素分析¡ 1、《纽约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 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贝内特在发刊词中 表示,要办一份超党派的独立报纸,致力于 记录事实,公正独立地进行报道,并适当的 予以评论¡ 他对一切政客及议员、教会展开攻击, 声称他们是欺诈者因此在1837年11月21日 的报纸上宣称:“本报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读者 为谁,因此勿需向特定的对象屈膝。
¡ ¡ 2、该报新闻报道面广、速度快、文字通 俗、议论辛辣1861-1865南北战争期间, 该报共有六十三名记者分布于各个战场,对 战争的报道超过了所有的竞争者¡ 扩大报道领域,创办富有特色的金融专 页,报道金融市场、货币交易和证券行情, 以吸引商业阶级读者 ¡ ¡ 3、出于竞争的考虑加之贝内特本人精通 新闻业务,富有政治经验又谙熟社会情况, 擅长煽情,往往采取一些耸人听闻的题材并 加上自己的花招;在暴力、色情、犯罪新闻 的报道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把 报纸办成了“世界上最耸人听闻,最黄色和讽 刺性最强的报纸 ¡ 1840年他45岁时,选择一位爱尔兰音乐 教师结婚,他别出心裁,以“终于束手就擒” 为题在报纸上公布这个决定,利用一切机会 进行炒作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和 《纽约论坛报》( The New York Tribune )¡ 如果说《太阳报》和《纽约先驱报》等大 众化便士报的犯罪新闻与煽情宣传使得它们 还够不上称为一个负责的报纸,那么格里利 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则以其高尚的理想 、客观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代表着便士报 的最高典范。
¡ 它的创刊、发展,标志着美国大众化报刊 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特点和成功之处¡ 1、同其他报纸相比,该报首先确立了报纸理性 原则,在办报方针上摒弃了一般廉价报纸的三种做 法: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 中立该报也有社会新闻和罪案报道,但主要在说 明经过而非一味追求刺激为此它曾获得“伟大道德 机关报”的雅号¡ 2、该报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 章言论紧密结合下层群众关心的问题,直接作用 于社会改革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甚至掀起了广泛的群众运动正因为如此,该报的 绝对销量虽始终落后于《太阳报》、《纽约先驱报 》,但在舆论界的影响却始终超过那两家报纸¡在该报鼓吹改革的言论中,影响较大的有: ¡ (1)提倡开发西部这是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必 然趋势,也是城市贫民的一条谋生之路报纸提出 了“青年人,到西部去”的响亮口号,在40年代美国 人向西部进军的浪潮中起到重要作用 ¡ (2)反对奴隶制度随着50年代全国废奴运动的 高涨,《纽约论坛报》进行了积极的宣传 ¡ 1854年格里利参与创建了共和党,并帮助林肯 入主白宫废奴运动后来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该报在战争中发表《向里士满进军》和《二千万人 的祈祷》等社论,坚决支持政府讨伐南方。
¡ 美国历史学家高度评价《纽约论坛报》,认为它 在废奴运动中的作用仅次于林肯总统¡3、《论坛报》注意广招各方面的人才¡ 《纽约时报》创始人雷蒙德、《太阳报》 主编达纳都在该报工作过¡ 马克思长期担任该报驻英国的通讯记者, 1851-1862年间先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