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婴戏图研究 傅露 罗梦珍 郭泽【摘要】本文通过对明代青花婴戏图的研究,分析了明代青花婴戏图的特点与区别,阐述了不同社会阶段的现状对青花婴戏图创作风格的影响以及明代青花婴戏图对现代青花婴戏图的影响从明代开始研究青花婴戏图装饰图案有利于全方面了解婴戏图在青花瓷上的应用关键词】明代,青花,婴戏图引言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一种,从字面上理解即描绘儿童游戏的画作儿童愉快玩耍沉浸在喜悦中的表情、稚趣可爱的样子,这生动的画面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纹饰婴戏纹作为一种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吉祥纹样,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幸福美满、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婴戏图纹样流传的时间久远,种类丰富,是古代陶瓷装饰纹样的独特品种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发展迅速,成为陶瓷艺术中的重要品种,青花瓷中大量使用了婴戏纹装饰题材明代青花婴戏纹的纹样丰富多彩,装饰题材种类繁多,婴戏人物生动可爱,绘画技术精湛高超明代青花婴戏图装饰纹在青花装饰图案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从明代开始研究青花婴戏图装饰图案会更利于全方面了解婴戏图在青花瓷上的应用1 明代青花婴戏图的简介1.1 婴戏图的概念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一种,从字面上理解即描绘儿童游戏的画作,儿童愉快玩耍沉浸在喜悦中的表情、稚趣可爱的样子,这生动的画面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纹饰。
婴戏图纹样最早被发现在唐代的长沙窑瓷器上,在游戏中的儿童生动活泼,稚趣可爱,动作千姿百态婴戏图的流行不仅仅是图案绘画艺术的精湛,更寄托了中国百姓趋吉求福、多子多孙的质朴愿望人们把美好的期待都寄托于新的下一代,他们犹如初生的太阳,朝气蓬勃1.2婴戏图中青花的发色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钴矿为原料,经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烧成之后呈现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青花瓷的制作,首先用泥制成泥胎,再晾干的泥坯上进行描绘,罩一层透明釉进行窑烧青花的着色能力强故发色鲜艳,呈色比较稳定,烧成率高明代初期的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发色稍显浓重,此时较多的使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青花的色泽青翠浓艳,浓中物多凝聚银黑色铁锈斑,因为青花中自带晕散的自然效果,所以这时期的影戏人物面部五官不清晰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青花瓷开始大量采用国产的平等青料,与明代前期的苏麻离青料相比国产平等青的发色淡雅清新,给人以爽朗的感觉在明代晚期,回青料被广泛应用于青花装饰中,受到了婴戏图纹样的青睐婴戏图案在青花中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品种丰富,数量繁多2 明代青花婴戏图的研究2.1明代青花婴戏图的装饰题材自从明代开始,婴戏图纹样的装饰题材被广泛的应用,在青花瓷器中特别突出。
青花颜料发色浓烈,整体风格清新淡雅,色泽纯正绘画题材愈加丰富,造型多样明代初期永乐、宣德时期婴戏图的装饰,永乐时期的青花婴戏图纹样多为庭院内游戏的婴孩,这时期的婴戏图案画面风格干净工整,具有写实的风格宣德时期,孩子们嘻戏游乐多在户外,所以郊外游戏的图案纹样较多,人物几笔带过,绘画风格比较抽象,孩童形象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安定与繁荣昌盛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年间在明代中期,景德镇陶瓷发展迅速,这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以婴戏题材为主的青花瓷的数量也在大量增成化时期,婴戏图一般多为庭院婴戏,婴戏的数量多达十五至十六个,成化时期婴孩的头型大多为正圆形,婴孩衣服只绘制单色外衣,没有内衬底物弘治时期的青花婴戏图的绘画风格类似于成化时期,但是此时婴戏纹样开始慢慢走向简单化,绘画风格开始偏于写意感觉,但是衣服着色仍然比较多,色彩浓重艳丽在正德时期,婴孩的后脑略大,开始呈现漫画的风格到了明代中后期,整体的绘画风格色彩依然浓重艳丽,衣服的着墨也较多但较之前相比较,庭院婴戏的绘画题材开始慢慢的减少,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布局也变得更为简单化了婴戏纹样的绘画也变得更加写意,比较豪放潇洒,更多的加入了绘画者的主观感受。
明代末期天启、崇祯年间,天启、崇祯时期处于明代的末期这个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陶瓷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此时的青花瓷,婴戏图纹样仍然在大量的使用,但是装饰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个时期的婴戏图纹样绘画采用的是双勾分水技法,线条开始简略,采用更大的夸张变形方式,画面风格潇洒豪放,极具大写意风格2.2明代青花婴戏图绘画风格演变分析明代青花婴戏图绘画风格的演变必然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初期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幸福婴戏图纹样是人民思想感情的抒发形式青花婴戏图的演变还与社会的审美改变有关,明代晚期社会的商品经济繁荣发达,人们想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这种思想被运用在了青花婴戏纹中此时的青花婴戏纹人物笔法豪放,追求神韵,是人们情感的凝聚3 明代青花婴戏图对现代青花婴戏图的影响时代的推动使青花婴戏纹的装饰手法和绘画技巧上也要有着与时俱进的想法在当下,青花婴戏纹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青花婴戏图创作者要吸收明代青花婴戏图的优秀成果,对明代青花的绘画技法、风格特点、装饰手法都作深入研究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儿童的形态和特征,深入的了解儿童,才能把儿童刻画的生动活泼,天真烂漫,惹人喜爱。
作为新时代的陶瓷学习者,我们在对明代青花婴戏装饰的借鉴创作系列婴戏图作品时,既要吸收明代青花瓷婴戏图中的具象工整的手法、比例的把握,又要注重把民间青花婴戏图的活泼可爱的神态吸收到作品中使婴戏图形神兼备,而且具有中国民间文化生活情趣青花婴戏装饰是陶瓷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多儿童形象的描绘,展现的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喜气洋洋的画面,青花婴戏图的纹样正是人们所期盼的美好意境,一个吉祥而又美满的幸福场景结语明代青花之所以大量使用婴戏图作为装饰图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婴戏图真实的反映了明代儿童生活以及风俗风情,反应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这种名俗心理形成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了解明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自古以来我国百姓都有祈求多子多福,万寿无疆的内在情感,在封建社会中,男权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婴戏图像的流行正是适应了时代的文化发展潮流,是人们精神思想的真实写照,明代青花婴戏图的蓬勃发展也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反应参考文献:[1]田自秉. 1999.《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邬德慧,王雪艳. 2010年1月第一期.《婴戏图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演变》.中国陶瓷.[3]邓建民. 2005年第16卷第4期.《婴戏图的艺术特色》.景德镇陶瓷.[4]. 2009.《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王连海.《中国古代婴戏造型图典》.江西美术出(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