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张下的文凭价值变化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08)研究探讨教育扩张过程中的文凭价值变化问题度量教育扩张过程中,高中及大学文凭贬值因子采用partial proportional odds模型,对各个年龄组分别回归利用估计系数构建文凭贬值因子,重点分析大学和高中阶段教育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教育对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不断加强,而大学文凭在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关键词:教育扩张,等比例概率模型,文凭贬值,社会经济地位指数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各层次教育的极速膨胀,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扩张,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就业问题,文凭贬值问题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这些问题不仅与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求职就业相联系,关系到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问题,同时它也涉及了我国教育发展进程如何进一步推进,以及人们的教育决策会据此发生怎样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2 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模型设立 2.1.1 数据说明 (1)本文采用CGSS 2008年调查数据主要考虑1977年高考恢复后,进入高中和大学的各学龄群体的受教育问题。
选取在2008年,年龄在25~48岁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按出生年取每3年为一组,年龄在46~48岁为年龄组1(cohort1),43~45岁为年龄组2(cohort2),以此类推,各年龄组人数统计见表1: 本文涉及的主要变量有: 被解释变量:个人职业类别(myOcc3):对个人完成教育后开始的第一份职业重新进行编码将原始CGSS职业变量编码(ISCO-88年职业编码)转化为Treiman国际标准职业声望指数,然后对其排序把所有职业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若务农以及职业声望指数在0~34,变量取值为1;职业声望指数在35~55,变量取值为2;职业声望指数在56~80,取值为3 解释变量主要有:个人最高受教育程度(college/highsch),以及其他个人特征、背景变量其中父亲职业类别(dadOccisei)取值与个人职业类别变量取值类似,考虑到样本父辈务农人数众多这一情况,这里划分了4个类别,分别是:务农,变量取值为1;职业声望指数在0~39,变量取值为2;职业声望指数在40~59,取值为3;职业声望指数在60~80,取值为4户口变量(hukou),民族变量(race)均为虚拟变量。
2.1.2 模型设立 采用partial proportional odds模型建立宏观层面文凭贬值的风险因子,主要研究文凭贬值问题分别在高中和大学教育阶段各个学龄组间的变化在建立文凭价值贬值风险因子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学龄群体进行划分,建立学龄组控制变量在各个教育阶段,对不同受教育群体(学龄组)分别考虑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检验模型设置是否正确时,采用UCLA大学STATA模型检验模块以及相关程序,检验模型是否满足Ordered Logit模型的比例概率假设 对于模型是否可以采用等比例概率模型,比例概率假设是否成立,主要可以采用Stata中的omodel检验,或Brant检验这里以Brant为例进行说明如下(通过Omodel检验可以得到相同的检验结果) 此检验结果证实了违反平行假设,等比例概率模型不能使用其中,college、dadOccisei、gender变量未违背等比例概率假设(见表2) 据此,本文建立partial proportional odds模型,如下: =αj+βcollege+(γ1idadOccisei+γ2jgender+γ3jrace+γ4jhukou), j=1, 2 这里控制变量college(在对高中阶段回归时,变量为highsch)的系数不随j变化,其余各个背景解释变量系数可以自由变动,事实上在对各个年龄组分别回归中,很多背景解释变量并没有违背比例概率假设条件,为了最大程度简化模型,这里采用Stata中gologit2模块对未违背假设条件的背景变量进行约束,使其系数在不同j下保持不变(见表3)。
2.2 模型估计结果: 采用部分比率概率模型(partial proportional odds model),并利用Stata gologit2 autofit指令(Richard Williams,2006)完成模型估计(以下如未特别说明均以cohortl为例,估计结果如下)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建立文凭贬值因子(factor)对年龄组k,其文凭贬值因子为: 大学和高中文凭贬值因子趋势变化,参见图3和图4 3 结论 高中文凭贬值因子在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除了在年龄组6上略微低于1,而其他年龄组中,文凭贬值因子均大于1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随着时代发展,高中教育对于提升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年轻一代,通过接受高中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可以迅速取得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职业地位,高中文凭对于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年轻一代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比之下,大学文凭贬值现象比较严重大学文凭贬值因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只有在年龄组7上表现略微大于1,说明相较于之前的学龄组,大学文凭对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大学文凭已经无法保障人们获得一个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由此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为了取得与之前毕业的大学生相同的社会地位,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需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教育层次,这也是现今社会的一个写照,“考研热”似乎在不断升温,高烧不退,为了取得更好的工作,人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上对于求职者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毛盛勇.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分析[J].统计研究,2008(3):55-59. [2]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J].社会学研究,2010(3):83-113. [3]Breen R,Luijkx R,Mller W,et al. Nonpersistent Inequality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Evidence from Eight European Count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9,114(5):1475-1521. [4]Lucas, Samuel R.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Education Transitions, Track Mobility, and Social Background Effect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1,106(6):1642-1690. [5]Van Zanten,Agns. New modes of reproducing socia1 inequa1ity in education:the changing role of parents, teachers,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J]. 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5, 4(3):155-169.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