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谭嗣同*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狱中题壁 谭嗣同古诗赏析4古诗原文及字词解释3词语解释&赏析25读诗感悟2创作背景作者简介1*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创作背景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在狱中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原文及字词解释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清 谭谭嗣(s)同*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原文及字词解释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清 谭谭嗣(s)同按节奏朗诵,并思考加点词的词义*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原文及字词解释 投止:投宿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向:对着 去留:去,出逃这里 指康梁出逃 留,指自己字词词解释释*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原文及字词解释 捡 捡起 俭 俭朴 检 检查肝 肝脏 杆 旗杆易混字*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赏析张俭(jin):东汉末期,张俭因弹劾宦官,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一路上受人保护,其投宿人家多被治罪牵连作者第一句用此典故,以张俭借指康有为等逃亡的维新派人士,希望他们会象张俭那样得到人们的保护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赏析杜根: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这一句是希望出逃的同志能忍死偷生,暂避一时,坚持斗争,以东山再起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赏析这句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赏析比喻不管去者还是留下的都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古诗赏析全诗大意为:望门投宿别忘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读诗感悟学了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你又有什么感悟?*国际学校七年级(7)班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