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教学之押韵六种格式》押韵六种格式用韵规则共有六种格式,除第一种正格和第二种“孤雁入群格”为常用的正格外,其余四格均是特殊形式的变格一般不予提倡习用兹分述于下:(一)正格近体诗押韵之规则,原则上律诗、绝句等近体诗,无论平韵、仄韵皆可押,押仄韵者称古绝或古律押韵之位置,皆位于偶数句之句末,至于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大体上五言诗以不押居多,而七言诗则相反安徽姚远先生,将押韵规则归纳为四点,兹将前三点属于正格的抄录于后以供参考甲:押韵位置: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除首句可押可不押韵外,其它都是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对此,诗人不把首句算在内的,称五、七言律诗,为五、七言“四韵”诗称五、七言绝句为“两韵”诗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五绝,二(看)、四(安)句末位置上入韵,是用上平声十四寒韵目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七律,除首句入韵外,二(星)、四(萍)、六(丁)、八(青)的位置入韵,是用的下平声九青韵目 。
乙:押平声韵:无论是律诗、长律,还是律绝(绝句),一般都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称古绝、古律)如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尾联两句是引用一则故事:宋真宗听说隐者杨朴能诗,想召他做官问他来京时,是否有人作诗相送?答:臣妻有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放还山林这首七绝,同上面七律一样都押平声韵,是上平声四支韵目丙: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近体诗用韵很严,无论是律诗、排律,还是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三)、飞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韵,非在同一韵部之内,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然亦须以古韵能通转者为限如:故行宫元 稹寥落故行宫,(东韵)宫花寂寞红;(东韵)白头宫女在, 閒坐说玄宗冬韵)中夏昼臥刘 兼寂寂无聊九夏中,(东韵)傍檐依壁待清风;(东韵)壮圖奇策无人问, 不及南阳一臥龙冬韵)呼 陀 河范成大闻道河神解造冰,(蒸韵)曾扶阳九见中兴;(蒸韵)如今烂被胡羶涴, 不似沧浪可濯缨庚韵)诗押“十蒸”韵,而末句借用“八庚”韵之字。
言怀黄景仁听雨看雲暮復朝,(萧韵)谁于笼鹤採丰标;(萧韵)不禁多病聪明減, 讵惯长閒意气销;(萧韵)静裡风怀玄度月, 愁边心血子胥潮;(萧韵)可知戰勝浑难事, 一任浮生付濁醪豪韵)诗押“二萧”韵 ,而尾联借用“四豪 ”韵之字以上皆称为“飞雁出群格”四)、进退格——律诗之押韵,又有所谓“进退格”者,例如七律八句四联,首联押“一先”韵,次联换“十一真韵”,第三联復用“一先韵”,末联更用“十一真”韵一进一退,然亦必须限于古韵本相通之范围内,不可任意黄朝英《缃素杂记》云: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日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如李师中《送唐介》诗: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寒韵)去国一身轻似燕,高名千古重于山;(删韵)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寒韵)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删韵)此所谓进退韵格也,“难寒”二字在寒韵,“山还”二字在删韵,诚合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此诗为落韵诗,蓋渠不见郑谷等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又如:韩子苍进退韵近体诗: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虞韵)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鱼韵)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虞韵)髭鬚衰白尽,瘦地日攜锄。
鱼韵)苕溪渔隐云:“郑谷等共定今体诗格,‘一进一退’韵,如李师中送唐介七言八句是也子苍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蓋‘苏夫’在‘虞’韵,‘胥锄’在‘鱼’韵也又如苏东坡《题南康寺重湖轩》诗:八月渡重湖,(虞韵)萧条万象疏;(鱼韵)秋风片帆急, 暮霭一山孤;(虞韵)许国心犹在, 匡时术已虚;(鱼韵)岷峨千万里, 投老得归无虞韵)此诗以“鱼虞”二韵相间而押,《清波杂志》谓东坡自跋云:“律诗可用两韵而引李诚之(师中)送唐子方(介)诗,两押‘寒山’韵为证,不知诚之本用进退格耳!”(五)、辘轳格——辘轳韵者如黄山谷《谢送宣城笔》诗:宣城变样蹲鸡距,(虞韵)诸葛名家捋鼠鬚;(虞韵)一束喜从公处得, 千金求买市中无;(虞韵)没投墨客摩蝌蚪, 勝与朱门饱蠹鱼;(鱼韵) 愧我初无草元(玄)手, 不将閒写吏文书鱼韵)此诗之前半押“虞”韵,后半则押“鱼”韵,即所谓辘轳韵也吴师道之《吴礼部诗话》云:“辘轳出入用韵,必有奇字乃可若句韵寻常,则用此何为?又必用韵联而声協者,若东冬、寒山、肴豪、清青之类今人间越用之,或一在上平、一在下平,皆非是六)、极端之格——另有一种极端之格如:永王东巡歌李 白祖龙浮海不成桥,(萧韵)汉武湾阳空射蛟;(肴韵) 我王楼艦轻秦汉, 却似文皇欲渡辽。
萧韵)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中之字次韵答宝觉苏 轼芒鞋竹杖布行缠,(先韵)遮莫千山又万山;(删韵)从来无脚不解滑, 谁信石头行路难寒韵)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五删”韵,而末句押“十四寒”韵闻 莺杨万里晓寒顾影惜金衣,(微韵)著意听时不肯啼;(齐韵)飞入柳阴深处去, 数声只有落花知支韵)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句押“四支”韵如以上三例,乃是通韵之极端例子以上六种格式,除一、二两格可以经常使用外,其它数格一般不宜提倡现在主张将诗韵放宽,如果后四种格式的韵脚,如能符合新声新韵,或符合古韵通转,都可以用古人都如此放宽,今人何必执意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