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皇家园林代表 ——颐和园 浙江理工大学 田梦翔 目录 • 历史背景 • 基本概况 • 造园手法 • 景观布局 • 造景手法 • 建筑形制 • 装饰细节 一 . 历史背景 • 北方皇家园林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 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 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 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 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 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 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 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 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 景区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太后(1835~1908)清咸丰帝奕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 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素来以残忍狡诈和对权力的执著而 闻名先后起用湘军、淮军人物,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 护其统治目的,并非自愿破除满汉界限。
在她执政的40多年 中,以她为首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1861年发动政变夺取政 权,处死原来控制政权的八位大臣中的三位1881年,毒死 同有训政权的太后慈安 1885年,在取得了对法的镇南关 大捷后,仍然让清政府向法国屈膝求和,让中国“不败而 败”,法国“不胜而胜”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她 正花费巨资,甚至不惜动用海军军费兴建颐和园用以庆祝60 大寿,并留有名言“谁让我不高兴一阵子,我就让他不高兴 一辈子” 1895年,她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 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资巨大,使重 修的慈禧陵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一座皇家陵寝,也为自己 的陵寝乃至整个清东陵的被盗埋下了祸根1898年,她彻底 扼杀了戊戌变法,囚禁光绪因为听信庆亲王等人编造的洋 人要迫其退位的谣言,将义和团引入北京,失去控制,继而 宣布向所有西方国家宣战,引发八国联军入侵的惨祸,中国 的主权地位丧失殆尽 • 从康熙到嘉庆,在北京西北郊营建五座规模空前 宏大的皇家园林,简称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 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 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 和圆明园,统称五园(参见《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 二 . 基本概况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位于北 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
是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 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 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 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 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 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三 . 清漪园的造园手法 • 清漪园的理水工程 • 清漪园的叠山工程 • 清漪园的建筑工程 • 清漪园的花木工程 (一)清漪园的理水工程 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古代 造园者基于对自然河湖溪涧的艺术概括,以聚或 分的方式,构成湖海、池沼、溪涧、泉源等水体, 并以山石点缀为驳岸、石矶、港汊,表现出水面 的平远辽阔或水径的曲折幽邃 措施: • 疏导水源,引自玉泉山水 • 挖大型人工湖 • 在湖中修建长提和岛屿 • 开凿人工河——后溪河 (二)清漪园的叠山工程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造园者 运用土石营造小尺度的峰、峦、岫、壑、谷、悬崖、 峭壁等形象,构成园林中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转,洞 壑幽深的山林野趣 措施: • 对瓮山山形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山环水抱的好风水形 态 • 在瓮山上创造天然山水的全部主要形态:冈、岭、峰、 峦、岩、谷、洞、谷、峡、壁、屏、湖、河、溪、泉、 渚、涧、瀑等,构成了有序列的完整的山形水系。
• 在叠山工程中讲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手法, 有意的保留瓮山的部分天然地貌 (三)清漪园的建筑工程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园林 建筑的有无是区别园林与天然风景区的主要标志,建 筑景观与风景景观的紧密结合是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 也是区别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措施: • 景观建筑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 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 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 全园建筑群共101处,大多仿江南名景:谐趣园——无 锡寄畅园,昆明湖西堤——西湖苏堤,后市买卖街— —江南市肆,南湖岛望蟾阁——武昌黄鹤楼 (四)清漪园的花木工程 花木: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古 典园林常用的造景手段,将主体建筑烘托的巍峨壮美, 是表达景观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施: • 针对北方地区寒冷、干旱、风沙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适 当种植当地花木 • 采取树群与树林大面积的配值法,大量种植树木 • 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使园中出现多种不同风貌的自 然景观 • 庭院花木配置以珍贵的四季花木为主,以植物的吉祥寓意 烘托宫廷浓郁的生活氛围 • 利用北山南湖的独特小气候种植珍稀树木 四 . 景观布局 • 颐和园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 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 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 主要场所。
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 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 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 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 湖、后山后湖三部分 苑林游览区苑林游览区 生活区生活区 政治活动区政治活动区 政治活动区 •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宫殿建筑群是帝后驻跸颐和园临朝听政 区域,自东向西为涵虚牌楼,影壁,东宫门,仁寿门,仁 寿殿,形成规整中轴线,突出皇权至尊 • “仁寿殿”园中主要建筑之一,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 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按古代礼制,龙居中, 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 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 的地位 • 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 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 是福台,禄台和寿台 仁寿殿 德和园 生活区 以慈禧居住的乐寿堂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芸馆 三大主建筑群落,三座后寝之间用游廊连接,并与 园内主干道相连接,使后寝建筑群与山水环境紧密 结合,体现了宫廷建筑于严谨规整中追求变化的特 点 •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变法失 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 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
• 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 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 太后就住在这里 乐寿堂 玉澜堂 苑园游览区 • 万寿山前山景区 • 万寿山后山景区 • 万寿山后湖景区 • 万寿山东部景区 • 万寿山西部景区 • 昆明湖景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两条轴线: • 水平轴线——长廊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自西向东有 四座八角亭:留佳亭、寄谰亭、秋水亭和清遥亭,是我国 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中共有彩绘1.4万多幅,故也有画廊 之称长廊的地基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廊身的走 向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是山水之间的巧妙过度 • 垂直中轴线——佛香阁建筑群 中轴线上自下而上排列着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和智慧 海,中央建筑群较大,两侧建筑退晕般向东西两侧隐去, 成为景点的点景建筑 万寿山后山景区 山势起伏较大, 建筑较少,以 山林风光为主, 主要建筑西藏 庙宇是须弥灵 境,与三孔桥, 北宫门构成南 北中轴线 万寿山后湖景区 此处山水地貌幽闭,不能构成大幅度的风 景画面,借景条件也远不如前山,故此处 的风景规划主要以构成山水的近观小品为 主,着重创造一个幽静深邃,富于山林野 趣的环境,主要建筑有苏州街,嘉荫轩, 绘芳堂,妙觉寺等。
万寿山东部景区 东部景区位于万寿山东部山脚下,颐和园 中最好的两处园中园谐趣园,霁清轩都在 这里,它们自成一园,又统一在全园之中, 既增添了游览内容,又使园林通过对比更 显宏大,谐趣园以水胜,园林环水而居, 霁清轩以山胜,建筑拥山而构 万寿山西部景区 万寿山西部景 区包括万寿山 西侧,小西泠, 西宫门等地, 主要建筑是西 所买卖街,石 舫,半壁桥等 昆明湖景区 昆明湖景区在万寿山的南面,包括宽阔的水 域,东堤,西堤和湖边陆地,西堤将湖面 分为3个水域,三个水域中按古代帝苑“一 池三山”理水方法在三个水域中各建一座 小岛即知春亭,南湖岛,凤凰墩由于水 景处理艺术的高超,使之成为中国园林艺 术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五 . 造景手法 一一.借景借景:众多古典园林中最有特色的布局技巧, 包含远借,邻借,仰借,俯借,时借等 • 颐和园的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在选 址时就以数十里外的重峦叠嶂的西山为远景,林 木青葱的玉泉山及以上的玉峰塔为中景,以园中 之景为近景,形成一幅美丽画卷式的景观 二二.名景移植名景移植 颐和园的昆明湖的造景采取了以至全国各 地名胜的手法。
昆明湖-杭州西湖;昆明湖 上的凤凰墩-无锡黄埠墩;佛香阁-六和塔; 转经藏-杭州法云寺藏经阁;谐趣园-无锡寄 畅园;十七孔桥-卢沟桥;买卖街-苏州水街 市;望蟾阁-黄鹤楼 昆明湖的尺寸与周围山峦的比例,环湖和湖 中景点布局都神似杭州西湖 寄畅园 谐趣园 佛香阁 六和塔 十七孔桥 卢沟桥 六 . 建筑形制 (一)群体建筑 群体建筑以构筑院落为基本设计原则, 根据造景需要,建筑用途和不同的山水地 貌和环境条件,运用不同的平面布置和空 间组合,创造出众多大小不一,形象丰富 的小建筑群体,建筑类型有宫殿,佛寺, 祠堂庙宇,园中园,小型宅院,买卖街等 佛寺-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八边形,三重四檐攒 尖顶木构殿宇,坐落在1.75米高的 汉白玉须弥高台上,高41米,黄色 琉璃瓦顶,井字天花,金砖地面, 圆柱,内供一尊银胎鎏金千手千眼 观音佛像,高5米 园中园 -谐趣园、 霁清轩 园中园是清代造园的重要 形式之一,又叫集锦式, 有建造方便,风格多样, 满足不同用途等优点 寝宫-乐寿堂 宫殿-仁寿殿 祠堂和庙-耶律楚材祠 宅院-澹宁堂 (二)单体建筑 颐和园的单体建筑形象丰富,有殿、堂、 楼、阁、轩、馆、廊、榭、亭、台、塔、 桥、城关、楼牌等,在实际造景时,各种 类型又有多种变化,构成了清代“官式” 单体建筑的精华,宏伟的气势形成颐和园 特有的皇家的建筑特点。
殿 - 德辉殿 堂 – 涵虚堂 戏楼 – 德和园 阁 - 夕佳阁 楼 – 景明楼 廊廊 亭 - 廊如亭 中国最大的一座亭式建 筑,正八边形,亭分内 外三层,有16根方柱和 24根圆柱 牌楼 – 排云殿牌楼 石舫 – 清宴舫 塔 - 多 宝 琉 璃 塔 城 关 - 文 昌 阁 水榭 – 对鸥舫宫门 - 东宫门 桥 – 十七孔桥 多拱券大桥,仿卢沟桥, 汉白玉砌成,长150米,宽 8米,共雕刻有544只石狮, 营造了昆明湖上海上仙山 的意境 堤 – 西堤 岛 – 治镜阁 船坞 其它………… 七 . 建筑装饰细节 • 外檐装饰:最富表现力的构件,分为门、窗、 楣子、栏杆、匾联等 门:宫殿式大门、屋宇式大门、垂花门、 洞门、屏门、牌楼门、钟式门、隔 扇门等 窗:槛窗、支摘窗、横披窗、什锦窗等 垂花门-云松巢 屋宇式大门-谐趣园 宫殿式大门-排云门 洞门-霁清轩、谐趣园 屏门 – 无尽意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