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省宝鸡市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送你****花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206.66KB
约7页
文档ID:336444235

高一上学期高一上学期物物理期中考理期中考试试试试卷卷一、一、单选题单选题1.这次考试,是同学们进入高中物理大门后的第一次考试,希望同学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情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通过跨过高中物理大门时研读那“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物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这一物理学的基本观念,物理学正是探索和认识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期待同学们通过物理的继续学习,成为具有深厚人文积淀和广博科学素养的现代中国人以下与物理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观察、实验及科学推理,是物理学的基本方法B.物理规律可运用函数关系表示,也可运用图像表示C.牛顿通过几条简单的定律,说明了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与宇宙空间中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D.物理学的研究中,不会运用数学中的“统计”、“概率”等方法或思想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ft的角度或位置不同,眼中的ft便会不同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所选的参考系不同,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运动又是什么样的运动,结果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某同学研究甲物体在某平面内的运动时,选择乙物体作为参考系,在乙物体上确定坐标原点 O,建立 xOy 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平面在甲物体运动的平面) 。

若在一段时间里,该同学判定甲物体相对乙物体是静止的,则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A.甲物体与 O 点的距离保持不变B.甲物体与 O 点的连线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C.甲物体与 O 点的距离、与 O 点的连线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两者都保持不变D.甲物体与 O 点的距离、与 O 点的连线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两者之一保持不变3.在物理研究中,对物理过程或其中的物体,可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构建“理想模型”,这样有助于简化研究过程为简化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条件许可时,可以把物体视为只有质量的点,这就是关于物体的理想模型中的“质点”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质点”,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引力问题的是牛顿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地球不能视为质点B.研究 G672 次列车从宝鸡南站到北京西站的运行时间时,列车可视为质点C.研究老师讲课时的肢体动作时,老师可视为质点D.研究卫星的运动时,卫星一定不可以视为质点4.物理学能从哲学中脱出,成为一门科学,一是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实验结论必须有理论支持,科学推理的结论,只有经过实验的验证,方成为物理理论;二是物理量的定义、理想模型的建构及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物理学成了具有简洁、对称、和谐、统一美的量化科学,也才具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这也是伽利略之后的物理学与亚里斯多德物理学的根本区别。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常常涉及位移、路程、速率、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关于它们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变化,加速度可能不变B.某物体在一段时间里的位移可能大于路程C.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同一时间里的运动效果一定相同D.速率与速度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叫法不同5.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量,它的引入,连接了力与运动,使人类能定性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从伽利略在对落体运动进行研究时提出加速度的概念到科学家科学定义加速度,有着曲折的经历,就连建立和完善经典力学体系的牛顿,都没有定义加速度,以致有“加速度是最难产的物理量”之说亚里斯多德生活的时代,若已经有加速度的概念,在物理学的研究中,他肯定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关于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B.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6.有一种变速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种变速直线运动,区别于其它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就在于它的加速度及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某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它的加速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恒定,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B.加速度恒定,其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反C.加速度大小可能变化,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D.加速度恒定,其方向与速度方向可能不在同一直线上7.各种直线运动的特征,在描述其运动规律的图像上的表现各不相同,通过运动图像,也能判断物体做的是什么样的运动。

描述某物体运动情况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该图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由图像信息对物体的运动情况所做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图像是倾斜直线可知,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由图像不过原点可知,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由图像是倾斜直线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D.由图像是倾斜直线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且恒定不变8.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最早的科学论述是牛顿第三定律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力是弹力,它的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B.一个力和它的反作用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C.先出现作用力,稍后才会出现该力的反作用力D.鸡蛋碰在石头上,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9.传送带是生活及生产中的常见设备,它能帮助人们或自动运送物品如图所示,粮食包随倾斜的传送带向上移动,移动中粮食包与传送带上某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关于粮食包或传送带所受的摩擦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粮食包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B.粮食包所受的传送带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C.若传送带匀速移动,粮食包不受传送带的摩擦力作用D.粮食包所受传送带的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传送带垂直10.如图所示的情景,在生活与生产中会有,同学们可能不常见,但它却能考查同学们对弹力、摩擦力的理解情况。

重为 G 的木棒,可绕光滑轴 O 自由转动,现将棒搁在表面水平且粗糙的小车上,小车原来静止如果用水平力 F 拉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则关于棒受到的小车的摩擦力、弹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方向沿棒斜向左上方B.弹力方向垂直棒斜向右上方C.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D.棒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二、多二、多选题选题11.空中的下落运动是常见的运动现象,正是通过对下落运动的研究,伽利略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谬误,开创了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及科学方法,吸收了这一时代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集物理学研究之大成,形成不朽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运动中只受重力作用以运动开始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计时开始后 1 s 内、 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4∶9B.计时开始后 1 s 末、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为 1∶3∶5C.计时开始后第 1 s 内、第 2 s 内、第 3 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5D.相等时间里的速度增量相同12.在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物理问题中,当涉及的各矢量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时,可在这些量的量值(大小)前冠以正(+) 、负(-)号表示这些矢量,量值表示其大小,正、负号则表示其方向。

下列各组给出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 0 时刻的速度及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则从 0 时刻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的是()A.v0=10 m/s,a=-2 m/s2B.v0=-10 m/s,a=-2 m/s2C.v0=-10 m/s,a=2 m/s2D.v0=10 m/s,a=2 m/s2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除教材中的公式与图像外,还“隐藏”着“一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关系、与初末速度的关系,相邻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与加速度关系”,等两个推论这两个推论,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与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某质点从 0 时刻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最初两个连续的 4 s 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 s1=24 m 和 s2=64 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2.5 m/s2B.质点第 2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6 m/sC.质点 0 时刻的速度零D.质点第 4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22 m/s14.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22 年 2 月在北京举行,ft地滑雪是冬奥会的传统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是某同学ft地滑雪时的情景,图示时刻,该同学正在不借助雪杖倾斜雪道(可视为斜面)下滑。

则关于该时刻运动员或雪道受力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雪道向上B.雪道受到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C.该同学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雪道向上D.该同学受到的弹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垂直15.如图所示,是考查受力分析的常见情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 A 处于静止状态,木块左侧与墙壁通过水平测力计相连,右侧与水平细线连接,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托盘相连,砝码和托盘的总重为 6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砝码及托盘的总重减小到 3 N,将会出现的情况是()A.细线的拉力不变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变C.木块 A 对桌面的弹力不变D.木块 A 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变小三、三、实验题实验题16.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 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 L,改变外力 F 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 F 与弹簧总长度 L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 L=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N/m17.小华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6 个计数点 A、B、C、D、E、F,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 A点的距离依次是 2.0cm、5.0cm、9.0cm、14.0cm、20.0cm.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 B 点的速度为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18.某同学利用光电门测量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如图所示,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出遮光片通过甲、乙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 和 t2,遮光片的宽度为 d1)滑块通过光电门乙时的速度大小为2)若还测得甲、乙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 L,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若不测量甲、乙两光电门间的距离,还测得滑块在甲、乙两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为 t,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四、填空四、填空题题19.用 10 N 的水平力拉着重 50 N 的物块在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N,物块与水平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N,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五、解答五、解答题题20.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运动物体总会留下踪迹如图所示,是画在某平面上的方格,方格是边长为 1 m 的正方形,曲线 ABCDE 是某遥控玩具小车(可视为质点)在该平面上运动的轨迹将小车经过 A 点的时刻记为 0 时刻,经过 B、C、D、E 点的时刻分别是第 1 s 末、第 2 s 末、第 3 s 末、第 4 s 末计算结果的量值可用根式或分数表示,方向可用线段表示,求:(1)小车由 A 到 C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及方向;(2)小车由 B 到 D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及方向;(3)小车由 A 到 E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及方向。

21.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可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s-t 图像表示,也可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v-t图像表示某物体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求:(1)物体第 5 s 末的加速度及第 20 s 末的加速度;(2)物体在 10 s—15 s 的这 5 s 内的位移大小;(3)物体在 10 s—25 s 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大小22.雨天,汽车高速行驶,常导致交通事故汽车在水平路面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取决于路面状况及轮胎表面状况同一汽车在同一水平路段,晴天和雨天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同,雨天路面湿滑,汽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晴天时的四分之一在某一平直路面,晴天时汽车以 20 m/s 的速度刹车,滑行距离为 25 m1)求该汽车晴天在该路面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2)求该汽车雨天在该路面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3)求该汽车雨天在该路面以 20 m/s 的速度刹车后滑行的距离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的公路上车水马龙,后车超前车,司空见惯在某条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车,甲车以加速度 2m/s2 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2s 后乙车在同一地点以加速度4m/s2 由静止出发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甲车。

求:(1)乙车出发时与甲车的距离;(2)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3)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24.“ft东”号航空母舰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其上目前未装配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某种舰载机的起飞速度为 50m/s,若要求该飞机匀加速直线滑行距离不超过 100m 就起飞假设舰载机起飞时航母静止1)求该舰载机起飞前滑行过程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2)“ft东”号航空母舰装配帮助飞机起飞的电磁弹射系统后,该系统可以使舰载机开始滑行时具有 10 m/s的初速度,若舰载机仍以(1)中的最小加速度匀加速滑行,求起飞过程中的滑行距离答案解析部答案解析部分分1. 【答案】D【解析】【解答】A.观察、实验及科学推理,是物理学的基本方法,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理规律可运用函数关系表示,也可运用图像表示,B 正确,不符合题意;C.牛顿通过几条简单的定律,说明了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与宇宙空间中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物理学的研究中,同样会运用数学中的“统计”、“概率”等方法或思想,D 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观察、实验及科学推理,是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牛顿运动规律对于宏观低速物体都成立。

2. 【答案】C【解析】【解答】甲物体相对乙物体是静止的,则说明甲、乙两物体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相对运动,又因为乙物体是运动的,所以甲物体与 O 点的距离、与 O 点的连线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两者都保持不变才能保证甲、乙两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物体和参考系间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3. 【答案】B【解析】【解答】A.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能看作是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能看作是质点,A 不符合题意;B.研究 G672 次列车从宝鸡南站到北京西站的运行时间时,列车的长度是可以忽略的,此时能看成质点,B符合题意;C.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时,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研究老师讲课时的肢体动作时,由于不能忽略其大小、形状,故不能被看做质点,C 不符合题意;D.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轨迹时,卫星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能看作是质点,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研究运动轨迹时或者运动时间时,物体不可以看成质点4. 【答案】A【解析】【解答】A.例如平抛运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变化,但加速度始终等于重力加速度,A 符合题意;B.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不可能大于路程,B 不符合题意;C.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若方向不同,则在同一时间里的运动效果不相同,C 不符合题意;D.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而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而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和速率单位相同5. 【答案】D【解析】【解答】A.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A 不符合题意;BC.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C 不符合题意;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而不是和速度方向相同6. 【答案】B【解析】【解答】某物体正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说明加速度恒定,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二者反向相反,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7. 【答案】C【解析】【解答】ACD.由 s-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图像是倾斜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于零故,A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B.由图像不过原点可知,物体的出发点不是原点,B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s-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8. 【答案】D【解析】【解答】A.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A 不符合题意;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能是平衡力,B 不符合题意;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产生没有先后之分,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C 不符合题意;D.鸡蛋碰在石头上,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大小相等,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性质相同,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9. 【答案】A【解析】【解答】A.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题图中粮食包相对传送带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传送带对粮食包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粮食包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A 符合题意;B.由于移动中粮食包与传送带上某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即粮食包相对传送带静止,则所受的传送带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B 不符合题意;C.若传送带匀速移动,粮食包仍有相对传送带向下的运动趋势,仍会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作用,C 不符合题意;D.粮食包所受传送带的摩擦力的方向只能平行于接触面,不可能垂直于传送带,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和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10. 【答案】C【解析】【解答】AB.由题意可知,棒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于小车面竖直向上,AB 不符合题意;CD.由题意可知,棒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滑动摩擦力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11. 【答案】A,C,D【解析】【解答】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得物体计时开始后 1 s 内、 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4∶9,A 符合题意;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即可得物体计时开始后 1 s 末、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为 1∶2∶3,B 不符合题意;C.由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推论可知从开始下落其,连续的三个 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1∶3∶5,所以,计时开始后第 1 s 内、第 2 s 内、第 3 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也为 1∶3∶5,C 符合题意;D.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得速度增量为则相等时间里的速度增量相同,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故答案为:CD分析】下落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只受到重力,则是自由落体运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代入数据求解即可12. 【答案】B,D【解析】【解答】速度与加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AC 不符合题意,B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BD.开始时木块右侧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6N,左侧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2N,所以木块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13. 【答案】A,B【解析】【解答】AB.第一个 4s 内的平均速度为所以这两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第 2s 末的速度为;根据解得AB 符合题意;C.设 0 时刻的速度为,则有解得C 不符合题意;D.质点第 4s 末的速度大小为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分析】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连续性等时间位移差公式快速求出加速度由计算可知零时刻速度并不为零14. 【答案】C,D【解析】【解答】AB.由于运动员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运动员相对雪道下滑,则滑动摩擦力方向沿雪道向上,而弹力是垂直雪道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雪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雪道向下,雪道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AB 不符合题意;CD.运动员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运动员相对雪道下滑,则滑动摩擦力方向沿雪道向上,而弹力是垂直雪道向上,即同学受到的弹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垂直,CD符合题意。

分析】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15. 【答案】B,C,D【解析】【解答】A.细线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大小,所以将砝码及托盘的总重减小到 3N 后,细线拉力也会减小到 3N,A 不符合题意;当砝码及托盘的总重减小到 3N 后,木块右侧受到的拉力为 3N,左侧受到的拉力为 2N,由于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一定不小于 4N,所以木块仍将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变,此时的摩擦力大小为 即木块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变小,BD 符合题意;C.木块对桌面的弹力大小始终等于重力大小,所以不变,C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D知【分析】 A 处于静止状态 ,是一种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由受力平衡可得等量关系求解16.【答案】10;50【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弹簧没有收到拉力时,其长度为由图可知,当受到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故该弹簧的自然长度分析】利用弹簧弹力等于 0 时可以求出弹簧原长的大小;利用图像斜率可以求出劲度系数的大小17. 【答案】0.25;1.0【解析】【解答】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由纸带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位移之差相等,即,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相邻的计数点间位移之差相等。

18. 【答案】(1)(2);【解析】【解答】 (1)由于遮光片宽度较小,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较短,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所以滑块通过光电门乙的速度大小为(2)滑块通过光电门甲的速度大小为滑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若还测得甲、乙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 L,则由知若不测量甲、乙两光电门间的距离,还测得滑块在甲、乙两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为 t,则由【分析】 (1)由于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较短,滑块速度变化很小,可认为基本不变,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求出加速度大小,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进行变换即可19. 【答案】10;10;0.2【解析】【解答】当物块匀速运动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 f=F=10N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物块与水平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 10N;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可得【分析】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代入数据求解2 0.【答案】(1)解:物体在 AC 段的位移大小为可得平均速度为方向 A→C(2)解:小车由 B 到 D 运动的位移为小车由 B 到 D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方向 B→D(3)解:小车由 A 到 E 运动的位移为 x=3m小车由 A 到 E 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方向 A→E。

【解析】【分析】 (1)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2)结合图中相关几何关系以及勾股定理,代入数据即可求解3)无论哪段位移,都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平均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21. 【答案】(1)解:由图像可知,物体在s 间物体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物体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得物体第 5 s 末的加速度为s 间物体第 20 s 末的加速度为所用的时间(2)解:由图线可知,物体在 10 s—15 s 的这 5 s 内做速度为 20m/s 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物体在 10 s—15 s 的这 5 s 内的位移大小为(3)解: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由图像可知,物体在 10 s—25 s 时间里的位移为根据公式可得,物体在 10 s—25 s 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大小为【解析】【分析】 (1)V-t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求出斜率,就可求出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定义式求解2)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3) 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 ,结合平均速度定义式求解22. 【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代入数据,解得该汽车晴天在该路面刹车后的加速度则加速度大小2解:由题意可知,汽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晴天时的四分之一,可得该汽车雨天在该路面刹 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3解:由于汽车雨天的加速度大小为 2 m/s2,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解析】【分析】 (1)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代入题中所给的数据求解。

2利用加速度之间数量关系求解3刹车运动末速度为零,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求解23. 【答案】(1)解:乙车出发时与甲车的距离(2)解:两车速度相等时,乙运动时间为 t,则由可得甲车的位移分别为乙车的位移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3)解:乙车追上甲车,两车位移相等,则有【解析】【分析】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代入数据即可求解2) 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3)两车相遇时,由于从同一位置,不同时刻出发 ,乙车追上甲车,两车位移相等 2 4.【答案】(1)解:设该舰载机起飞前滑行过程的最小加速度的大小为 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式有解得(2)解:若舰载机仍以(1)中的最小加速度匀加速滑行,设起飞过程中的滑行距离为 x2,则解得【解析】【分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代入题中所给数据进行计算2)题中由于没给运动时间,所以利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关系代入数据求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