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物的心理及描写艺术理解心理描写方法、作用理解心理描写方法、作用活活动一一知识点思维导图(1)直接描写直接陈述含有“想”等关键字眼,直接点明人物的所思所想内心独白:人物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它能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幻觉展现: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刻画人物心理梦境描绘:通过对人物梦境的展现揭示人物性格2)间接描写语言描写:言为心声,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环境衬托:利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悲喜1.常见心理描写方法直接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展示情节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深化主题2.心理描写作用1.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答案直接心理描写揭示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谨慎心理,表现了她敏感自尊、小心谨慎的性格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人物心理描写和作用2.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
现在倒霉的时候就要来了,可我连渔叉都没有尖齿鲨很残忍,而且也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是这样,他想也许只不过是我的武器比它的强节选自海明威老人与海)答案既有对尖齿鲨的厌恶,又有对它的赞叹;既有战胜尖齿鲨的自豪,又有把尖齿鲨杀死的遗憾3.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答案间接心理描写以动作描写展示林冲的极端愤怒,揭示其“狠”的性格4.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节选自鲁迅祝福)答案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对礼教吃人本质的无限愤懑、深深的悲伤与内疚以及无力改变现实的自我嘲讽分析分析人物人物心理的方法心理的方法活动二单表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那底下凡执事人等,闻得是贵妃作好事,贾母亲去拈香,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况是端阳节间,因此凡动用的什物,一色都是齐全的,不同往日少时,贾母等出来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
宝玉骑着马,在贾母轿前街上人都站在两边将至观前,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位泥胎圣像,便命住轿贾珍带领各子弟上来迎接凤姐儿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上去搀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
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这里贾母带着众人,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外面小厮们见贾母等进入二层山门,忽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来带去,给他几百钱,不要难为了他家人听说,忙上来领了下去注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写的是贾母前往清虚观打醮之事选文中“凤姐、众婆娘媳妇”和贾母对待小道士的不同言行,体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答案“凤姐、众婆娘媳妇”以高傲的姿态鄙视、凌辱弱者,不懂得身在福中应惜福贾母作为长者,阅历丰富,懂得惜福,心疼小道士,心怀悲悯之情解析:抓住有关两组人物语言、动作的文字,并注意对比即可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小猫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带着他一起打枣了(节选自萧乾篱下,有删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其作用答案美好的回忆,体现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深深的怀念,从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美好的回忆,与环哥此时的处境形成反差,突出了环哥当下的“寂寞孤单”;最后一句想到梁家园的枣,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做了铺垫解析:画线部分是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回忆,连续三个“他想”以及一个“他想起”表达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深深怀念他怀念的对象有黄狗、高粱、猫和枣,可以想见他在家时与那条体己的黄狗奔跑,在黄昏的田野看高粱,与杜家的猫玩耍,还约同伴扛了小竹竿去偷枣,这些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对家乡黄狗、高粱、猫、秋瓜等美好的回忆与现在“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形成对比,突出了环哥此时的寂寞无聊最后一句“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照应了后文打枣的情节,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做了铺垫3.(2022新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
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
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有删改)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舟行江上时的清新空气、橹声、泡沫声等,使伍子胥的心态渐趋平静,滔滔不断的流水,则引发他的回顾,激起他内心的仇恨,激发了他复仇的愿望渔夫平坦的心境、豁达的歌声,缓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进而使伍子胥对渔夫产生了感恩之情渔夫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让伍子胥坚硬的心开始融化,暂时从血海深仇中走了出来1.把握心理描写的三个主要特点(1)心理特点不断变化;丰富而复杂;细致而有层次2)方法特点在一部小说中,常常会同时采取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直接心理描写更直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情节进展得较为缓慢;间接心理描写在动作、语言、环境中写人,情节发展相对较快3)中外特点中国小说描写简练,常常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间接地展现人物的心理;外国小说善于使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剖析和挖掘人们隐秘的、多侧面又富于变化的内心世界。
技法点拨2.把握准确、细致地分析人物心理的方法(1)细审题目,明确考向新高考的设题特点就是提问方式比较灵活,拒绝“套路化”答题但是“因文设题”的宗旨是明确的,考查的指向性是明确的,此类题目通常在题干中会出现“心理”“心态”“态度”“情感”等字眼因此首先要细审题目,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锁定好答题的文本区域,区分是结合语句或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还是结合小说的某一情节故事或某一细节来分析人物的心理特征2)读懂文本,关联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和主旨思想之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命题角度是局部考查,或者要素考查,但是在分析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特征时要增强整体意识,要立足于全文的高度,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结合小说的环境要素,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可以有效避开“断章取义”的心理分析误区3)设身处地,揣摩心理在新高考重视情境教学和情境考查的背景下,在揣摩人物的心理时,我们把自己置于一定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用人之常情去揣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看看会有怎样的心理过程但这种假想必须以文本和细节为依据,切忌无中生有、牵强附会4)抓住言行,重视显隐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有一些心理活动在文本中会直接表述,而这些显性信息常常被忽视;“言为心声”“行是外化”,有一些心理活动会在言行举止中暗示出来,而这些隐性信息也常常被遗漏,因而一定要重视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当然,绝大多数的小说人物都不会是“静态的”“单一的”,而是“动态的”“圆形的”,分析人物心理和特征时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是包含人物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活动过程,答题的角度要多,分析的层面要全,表述的层次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