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技术的发展:从最早的 VCR 磁带存储到现在盛行的网络存储技术,监控的存储也经历了很长的跨度1.D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 )硬盘录像机DVR 存储是目前最常见的存储模式最多可带8 个硬盘,一般采用磁盘顺序写入模式,没有应用 RAID 冗余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保护,硬盘损坏后数据丢失稳定性差:采取硬盘顺序存储方式,在任何时候,某块硬盘都会处在巨大压力中,故障率高2.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 )网络视频录像机配合高清网络摄像机的需要,市场上推出了NVR 网络视频录像机,NVR 采取高度集成化的芯片技术,拥有先进的数字化录像、存储和重放功能NVR系统将传统的视频、音频及控制信号数字化,通过NVR 设备的网络接口,以IP 包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在DVR 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网络化虽然DVR 也支持网络接口,但支持的带宽不高3.DAS (direct attached storge)直接附加存储通过硬盘录像机或服务器直接连接磁盘阵列(RAID )实现存储的模式有两种连接方式 PC 式 DVR+DAS 嵌入式DVR+ 服务器 +DAS 存在问题:扩展性差,在保证存储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一般一台服务器只能连接两台阵列。
资源利用率低:无法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4.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ge)网络附加存储文件共享服务,拥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对外提供统一的存储空间连接到TCP/IP 网络上通过文件协议 (NFS CIFS)存取数据 由于本身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文件协议等原因,导致在多节点并发写入数据时效率不高5.SAN (stor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架构,专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访问,当有数据的存取需要时,数据可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SAN 的组成:由服务器、后端存储系统、SAN 连接设备组成后端存储系统由SAN 控制器和磁盘系统组成控制器提供存储接入数据操作及备份,数据共享,数据快照等数据安全管理及系统管理等一系列功能SAN 连接设备: 交换机、 HAB 卡(host bus adaptor 主机总线适配卡位于服务器上与存储系统网络连接额设备,是服务器内部的I/O 通道与存储系统的I/O 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作用是内部通信协议PCI 或 SBUS 和光纤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因为HBA 减轻了主处理器在数据存储和检索任务的负担,它能够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和各种介质的连接线NAS 系统架构图: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NA S 网关磁盘阵列磁盘阵列磁盘阵列NAS IP-SAN 系统架构图:从结构上看, NAS存储需专业的网关交换,每个磁盘阵列通过映射到对应的存储服务器, 视频码流通过管理服务器控制,指向对应的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再把对应的数据流放到对应的磁盘阵列访问存储服务器在调用相应的磁盘阵列上的数据IP-SAN 架构下,所有设备连接到交换机,存储服务器管理所有磁盘阵列,通过该服务器上的存储管理机制管理磁盘阵列空间,对于管理服务器来说这些磁盘阵列就像一块大硬盘, 所有的视频码流通过管理服务器控制,调用存储服务器上的管理机制,直接放到磁盘阵列相比之下, NAS架构下存储服务器要计算对应的磁盘阵列空间,管理和转发所有视频到磁盘阵列而IP-架构下,视频流直接放到磁盘阵列,不通过存储服务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对资源的使用而且的存储设备直接接入网络就可以了,存储服务器可自动找到这些设备,将存储设备前置到分控中心可以缓解主干网络的带宽压力云存储:云存储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结构模型: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访问层存储层是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可以是光纤通道存储设备、等,存储设备往往数量庞大且分布在不同地域,彼此之间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光纤通信网连接在一起,在存储设备之上是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监控和故障维护基础管理层是核心部分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应用接口层比较灵活,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商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用的应用服务如视频监控平台点播应用平台等访问层即云存储的用户,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接口来登陆云存储系统享受服务管理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磁盘阵列磁盘阵列磁盘阵列IP-S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