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怎么知道》》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紧密结合了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和方法,是本册书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通过本单元学生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本单元由运用感官认识到利用工具测量,以及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探究、对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探究,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标:1、用“感官辨认物体” ,意识到用感官辨认物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用“仪器科学测量” ,意识到利用工具比利用感官认识物体更准确 3、用“解暗箱” 的方法探究,意识到从事物内部去探究事物内部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课时安排:6课时4 4、怎样认识物体、怎样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探究,初步了解感官(眼、耳、鼻、舌、皮肤)的功能;2、指导学生运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培养综合运用感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文字、画图、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的能力,培养交流能力教学重点:1、运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2、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事物。
教学难点:1、运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2、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事物教学准备:礼物盒(苹果、桔子、糖、气球、布鸭子)醋、糖水、温水、矿泉水、酒、小匙(每组一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用眼找变化 2、用耳听 3、用手摸的游戏二、自主探究:1、我们以后再观察物品的时候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研究呢?2、那我们在观察物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如果想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看到物品可以先尝一尝?再闻一闻?摸一摸?这样做合理吗?那我们应该按什么顺序来观察事物呢?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三、研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文件夹来更好的探究, “我找到了什么?” “我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的 ”四、课外延伸:当我们的感官看不清楚的时候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事物呢?五、板书设计:4、怎样认识物体眼——看鼻——闻手——摸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事物?耳——听舌——尝5 5、给文具分类、给文具分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2、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3、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选择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教学准备: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调查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并做好记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学生交流调查情况)2、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具体说一说?(比如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等)师:为什么他们会靠得很近?师:谁还有补充?师: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这节课你想不想也当一回商店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二、给文具分类1、自由分类师: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师:还有哪些分法?(按新旧来分类按笔芯的颜色分类,如红芯的一类,蓝芯的一类,黑芯的一类按笔油剩的多少来分类按笔的质量来分类按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来分类按塑料的和金属的来分类师:也就是按质地来分类能按外型来分类吗?3、方法梳理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师:分出的结果一样吗?师:每一种分法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的。
师:那你认为分类时首先应该做什么?(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根据什么来分类)师:对,也就是先要确定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板书:确定标准) 4.总结提升 三、科学与生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如:垃圾分类,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之分,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之分, 有固体垃圾、气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之分)师强调:垃圾分类是避免造成环境污 染的主要方法,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环保意识,还有哪些地方有分类?引导回 忆去图书馆有什么发现? (图书馆的图书也有分类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科技类图书、科幻类图书、及世界名著等师:图书馆的图书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有的分为少儿读物、文学作品、技术类、工具类等等 四、拓展活动6 6、哪杯水热、哪杯水热教学目标: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 量记录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 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好简单的记录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教学准备: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热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1、运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生: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眼睛看、用手摸)并进行描述“这杯水热”、“这杯水很烫手……”师:出示三杯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让一位学生先感知热水再感知温水,让另一位学生先感知冷水再感知温水,在感知的基础上,让他们描述感知温水的结果提出问题:“怎么同一杯水的感知结果却是一个热一个冷呢?”生:讨论后得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2、认识温度计师:出示资料卡,引出什么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3、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吧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直接测量水的温度(一个小组的同学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尤其是让测量同一杯水温度的同学汇报生:通过汇报结果产生问题:“为什么同一杯水温度不同呢?”4、学会温度计正确的测、读、写。
师:出示配图,组织学生讨论或通过回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结合示范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生:进行读写训练教师要选择更多的温度让学生训练)5、再来测一测哪杯水更热,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生:测量刚上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在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做好测量记录)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使学生意识到使用温度计测量比用自己的感官观察更准确6、课堂评价7、板书:6、哪杯水热7 7、水温的变化、水温的变化教学目标: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谁的温度温度变化,并作简单记录;初步学会 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科学探究 证实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2、学会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教具准备: 烧杯、温度计、计时器、铁架台、热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杯热水师:同学们看,这是一杯水,你能猜出它温度是多少吗?学生猜测、师:要想知道它的实际温度,该怎么办?生:用温度计测量。
师:哪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测量一下呢?老师注意纠正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问题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师:把这杯热水放在这里,一段时间后会变凉,那它的温度下降的快慢是怎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水温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一下生:热水一开始降温很慢,越往后越快生:我觉得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均匀的生:我认为热水的温度一开始降得会很快,越往后越慢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生:动手试试或我们可以做实验三)、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师:做实验前,教师提出几点要求(用课件出示)1、每组4人,一人看时间,两人测量,一人记录,分工明确2、把结果记在书中设计的表格里,0分钟记录是指刚开始的温度3、要拿着温度计的上部,读数时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水面,并且视线要与液柱的顶端相平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绘制统计图师:横轴表示测量的时间,纵轴表示温度用课件展示,并说明,分别在横坐标上和纵坐标上找到时间和温度点,在交点处点上一个小圆点,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一个统计图就好了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热水在变凉时,是先快后满的。
小结: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热水的变化规律,先快后满,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降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板书设计: 7、水温的变化8 8、哪杯水多、哪杯水多教学目标: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 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教学难点: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教学准备: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 先测量好的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乌鸦喝水》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乌鸦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你们愿意不愿意帮助它解决?咱们今天就 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哪杯水多)2、探究活动:活动一:比较三杯水的多少(1)、根据感官判断水的多少乌鸦找到的那三杯水,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份,你们给乌鸦出出主意, 看看哪杯多,哪杯少?为什么?(2)、研讨方法,探究到底那杯水多,那杯水少。
①、同学们给乌鸦出了这么多主意,一起来听听乌鸦是怎么说的②、研讨方法:怎样比较三杯水的多少呢?各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巧妙③、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④、指导探究⑤、学生分组实验验证⑥、汇报验证方法及结果(结果如有不同,找原因)(1)、认识量筒:方案一:同学们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比较出了哪杯水多,到底多多少呢?用肉眼看不出来,这需要一种仪器出示量筒)方案二:我们来看这个小组的方法(如纸杯上画线),如果我们有一个类似于 它的仪器,就可以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了那么,有没有这样的仪器呢?(学 生猜测后出示量筒)这种仪器叫什么?看看是什么样的?(实物投影)(2)、学习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①、现在量筒里的水是多少毫升,请各小组把量筒取回去观察一下,读出数 来②、汇报数据③、量筒里的水其实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大家读的不一样呢?④、(出示投影:量筒的读数)(3)、用量筒测量各种饮料的体积①、观察饮料包装上标注体积并记录②、用量筒测量各种饮料的体积并记录③、汇报数据④、比较数据3、自由活动:配制饮料(1)、你们需要用到什么?(2)、大家准备怎样配制?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3)、投影展示操作建议。
4)、学生领取材料,分组配制5)、学生汇报4、延伸活动:测量记录自己每天喝多少水板书设计: 8、哪杯水多9 9、有趣的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教学目标:1能在玩不倒翁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打开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