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全册试题 - 图文

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9.60KB
约45页
文档ID:25644429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全册试题 - 图文_第1页
1/45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全册试题 - 图文 2.1.1相识厘米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初 3.在活动中,进一步造就学生对数学的新奇心 【学习过程】 一、学问铺垫看主题图,看图说图意 二、探究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2、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爱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3、让孩子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三、达标练习 2. 铅笔长〔 〕厘米 图钉长〔 〕厘米 1 四、拓展练习估一估,〔 〕本数学书的长大约是1米 【学习评价】 答案:自评 ☆☆☆ 师评 三、达标练习1.1,3,2, 6,5 解析:将5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5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着5个□,让孩子看图直观地判定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假如孩子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2.铅笔长〔 4 〕厘米 图钉长〔 2 〕厘米3.1,3,4,2,4四、拓展练习 4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相识米》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2.相识长度单位米,相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1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造就学生动手实践的实力以及激发学习爱好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难点:理解1米=101厘米 2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学问?2、请你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合作沟通1、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2、在测量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 3、小结:量比拟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4、视察米尺有什么特点5、找一找米尺上的1米和卷尺上的1米,你有什么发觉? 三、尝试应用关于米你了解了吗?再做一做下面的几道题吧 1、 约〔 〕米 〔 〕米〔 〕厘米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 〕〔3〕房间高3厘米3〔 〕 想:个位上得几?怎样写?想:十位上得几?怎样写? 四、拓展提高量一量你家餐桌的高度 五、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三、尝试应用: 1、略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厘米,√,米,厘米,√,米四、拓展提高:答案略 4 2.1.3相识线段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嬉戏、视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相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

2.让学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的特征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观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学习过程】 一、学问铺垫1、名称:玩绳子规那么: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态 记录摆放出绳子的形态,特点2. 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二、自主探究1.阅读课本第5页的内容〔一〕找一找,摸一摸:找寻生活中的线段 1.摸一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黑板、桌子、书它们的线段在什么地方? 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3.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1.看书第5页的三条线段,它们都是线段,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请量一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 测量时要留意什么?三、达标练习1.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5 ① ② ③ ④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 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四、拓展练习量一量,乌龟要超市〔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蚂蚁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苹果 【学习评价】 答案:自评 ☆☆☆ 师评 三、达标练习1.请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② ③2.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 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3条,三角形 四、拓展练习量一量,乌龟要超市〔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蚂蚁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苹果 答案略 6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画线段》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嬉戏、视察、实践等活动,会用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中,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觉的学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观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尺子画整厘米的线段难点: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尺子画整厘米的线段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学问? 2、你相识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合作沟通1.在纸上设计一条3厘米的线段看谁设计的样式多 2.在画线段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想法?3.小结: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0起先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不管横着、竖着、斜着画,只要是直的就是线段视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4.你知道吗?自学相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三、尝试应用关于画线段你驾驭了吗?再做一做下面的几道题吧 1、〔1〕画一条比6厘米长的线段 7 〔2〕画一条比5厘米的线段 2、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发觉了什么?四、拓展提高小熊想修建一个围栏,它用20厘米的铁丝围了一个围栏,你来猜猜小熊修建的围栏是哪一个?① ② ③5厘米 5厘米 5厘米 参考答案: 三、尝试应用:1、略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四、拓展提高: ②长度单位〔第5课时〕学案〔学习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7页例8 8 〔学习目标〕 1、 驾驭适宜确实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 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索、学会比拟 〔重点难点〕重点: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 难点:利用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填一填,画一画1米=〔〕厘米2、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你认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1、小组沟通由小组长支配组内成员进展对学、帮学,组内沟通,相互评价、补充、更正,形成统一看法。

2、展示点拨A、抽组主讲,由一人对上述的学习任务阐述自己的答案、理由、思维过程、困惑,组内及其他小组成员先倾听,然后进展评价、补充更正、完善和提炼B、点拨:老师对上述学习任务的3题进展重点点拨和强调 三、学问应用1、判定题:对打 √ , 错打×并订正 〔1〕小明的一支铅笔长约8厘米.( ) 〔2〕大拇指宽约1米.( ) 〔3〕教室的长约8厘米. 〔 ) 2、书桌长120厘米还是120米?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后反思〕 9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1、1米=〔101〕厘米 3、书桌长120厘米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 三、学问应用 1、√××2、书桌长120厘米 101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 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 从例1重点学习并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对位方法和竖式计算从哪位加起的计算依次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精确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主视察课本第11页情境图,及相关的文字表达。

1、二〔1〕班学生的人数是〔 〕人 2、每个班有〔〕名带队教师3、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教师一共〔 〕人? 二、合作探究: 10 1、结合情境图,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教师一共有多少人的,列式: 2、针对以下问题进展沟通:个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的下面,十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的下面 三、尝试应用 列竖式计算 15+4= 32+7= 56+12=四、补偿提高猜猜每个 里藏的数是几,填一填〔1〕4 + 7 49〔2〕1 5 + 9【学后反思】 11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35 2、2 3. 37 合作沟通 1. 35+2=37〔人〕 2. 个位 十位 尝试应用15+4=19 15 + 4 1 9 32+7=39 32 + 7 3 9 56+12=68 56 + 12 6 8补偿提高 12 猜猜每个 里藏的数是几,填一填〔1〕4 + 7 49〔2〕1 5 + 9 101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驾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会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正确进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过程】 二、自主学习: 〔1〕笔算: 24+62= 2 4 1 13 〔2〕例3中,要知道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应当用 〔 〕计算 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 个 口答: 〔3〕我发觉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列竖式要留意〔 〕,也就是个位和〔 〕对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