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校园建筑及环境调研调研对象: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调研人:陈桐清、莫光勇 调研时间:2013年4月 前言:经过八周建筑学概论的学习,我们对建筑的基木分类、建筑结构、建筑构 造以及建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我 们所学的知识,结合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我们对木校区的建筑及环境进行了调研, 并作出了以下调研报告:—、建筑结构经过对课本的学习以及我们实地的观察,了解到,寝室是i般的比较普遍 的砖混结构,大致形成一个类似北京的小四合院的形式但是每栋寝室都稍有不 同我们的主要的教学区楼包描一些大的的楼房,工科楼,综教楼,理科楼,实 验楼等等都是采用的桁架结构,也就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材料,以林和梁承载 楼房重量的结构,这样的结构适合教学楼这样大跨度的耍求,在大的建筑中也有 着它的突出的力学结构优势,但是,这种楼房比较少于变化,也正是如此,它在 外形上给了我们死板的感觉,对于这种缺失,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着意避开了这 种危机,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了稍稍的改变,屋顶上建造了一些装饰性强的柱 的组合,墙而也选择出各不相同的样式,添加了百叶形式,玻璃幕墙等所以在大 体上來说,建筑结构是大致相似而又富于变化的。
然而也不难发现,在这些多变的结构中还是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首先 从采光来说,学校建筑的采光大多不太好,尤其是在楼道间很难有足够的光线 工科楼和建筑楼这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而在汀香园和图书馆采用天井的形式倒 是很巧妙地解决了采光的问题再者就是信号问题了,在包围式的砖墙结构中信 号也相应地被隔断了,在不少建筑中信号较弱,这就反映了建筑在建造时未能考 虑完全这方面的问题最后是建筑中的安全问题,学校的每栋建筑中都能看到柱 子的身影,然而这些柱子一方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隐藏着-•些安全 问题如工二后的直通顶部与底部的长柱,在此区域儿乎都由柱子支撑,而这根 长柱就略显单薄,冃柱子越长就会越易损坏,隐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建筑楼中 的楼梯进深较小,在紧急状况卜•不能有效疏散人员工二后的柱子 建筑楼内部教室建筑楼内的楼梯图书馆的天井二、建筑外形云塘的整体建筑给人一种方正的感觉,倒是很符合理工科为主的学校的氛 围但与此同时,显得有些呆板与乏味,楼与楼Z间缺乏辨识度理科楼与文科 楼遥遥相对,但在设计概念上却大有不同文科楼整体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二 理科楼则更偏向于规整工科三栋楼风格相近,一号楼二号楼相对复杂,楼中的走廊在视觉上起了调节作用。
三号楼则更显中规中矩,整栋楼结构鲜明外观干净 利落,但不免有失活力建筑艺术楼在外观上虽较其余各楼有所改动,但总体来 说还是曲线和方形的单调结合,没有很强的设计感即便是建筑艺术楼也只是在 外形的少数格局方面作了改动,总体来说还是缺乏设计感就图书馆而言,也是 偏于方正的,虽说总体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但总好像缺少了一种大气,图 书馆本身所应具冇的气质好像也没冇很好得体现出来在建筑的色调方面,都是以喑红色和口色的搭配构成虽略显单一,却让整 个学校透出一种现代与古朴相糅合的感觉,随着时间的积淀,相信这种糅合会越 发鲜明并使其承载起丰富的校园文化图书馆甘怡园三、建筑格局总的从云塘的建筑格局来看,大体是以大门由南往北的直至光明顶的中轴线 为格局,比较重要的主体建筑譬如理科楼,工科楼,综合教学楼,图书馆,文科 楼等等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这样就比较突出了建筑群的秩序感,从高处看去, 云塘都在一种红色的氛围里面,东西南北的道路穿插其间,使总体都大致趋于坐 北朝南的格局,但是在一些地方则在规矩中乂有些变化,比如在云影湖的周边则 多依湖的边界变化而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式道路,与整体的这种规整感相比 就有了点不一样的美感。
回到整体格局上来说,南北向构造和齐整的建筑格局确 实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建筑分布样式,这样的格局当然也是有好有坏,它这样一方 面可以更方便于交通,使教学区域集中化,也节省了同学们在转移教室的课下吋 间,但是也随之伴随了负面的问题:下课时的人流过于集中化,造成了人流的拥 堵,不利丁人流特别是车辆的通行这样的优缺点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就我而言,可能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这只是后话了从学校的建筑分布来说,在教学区中冇着一些可作学生活动区的范围,如文 化广场、云影湖以及汀香而坪的部分这些区域均在各教学建筑Z间,调节了视 觉上的生硬线条化并释放了空间与此同吋,学生在学习之余可在这些区域看书、 交流、组织活动等,丰富了校园文化并为整个校园建筑增添了一丝活力和美感年轮广场实验楼一角文化广场九云方鼎四、内部环境建筑内部的环境主耍是由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样式,建筑构件如窗户,门等决 定的,当然还和建筑所在的外部环境也有一些联系,比如建筑的朝向可以影响整 个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在我们夏天比较湿热的长沙地区,多数采用了比较大 的窗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室内的釆光,也利于通风透气,散热云塘的主体建 筑大都采用了开大窗,落地窗的样式,这里就不过多的强调多数这样普遍的样式, 我们值得一捉的是,汀香园釆用的由一楼到三楼通透的天井式的天窗格局,在室 内形成一种光明透亮的氛围,在里面的用餐的话,相对于其他地点来说是更加愉 悦一点,在图书馆的人厅也用了接近于这种结构的样式,不过是斜向的玻璃幕墙, 更趋向于装饰性一些,同吋安装了垂直向的吊灯,这样的空间就显得为原木中规 中矩的建筑来说添加了一点艺术的气息和一些柔和的成分,当然,还是得说其中 的一些不足Z处,比如寝室,一楼都是比较潮湿的,特别是春天的梅雨季节,人 在里面就特别的不舒服,还有一些寝室的采光不够好,甚至是终年都受不到阳光 照射,小的方面来说,人住在里面心情也不会怎么舒畅,还有工科楼,建筑艺术 楼里,走廊的采光很是不好,有些甚至在白天述需要加人工照明才能看清路,走 廊比较光线乂暗,这样的内部环境是不怎么好的。
五、周边环境我们知道,建筑主体本身以及周边的环境树木花草,休闲娱乐场所,构筑物 构成了整个区域的样式,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会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 调和问题,力求在环境和主体之间找到一种比较协调的平衡,使建筑和环境达到 相互映衬的效果,通过对学校的观察,从大体上说,学校在环境绿化上还是做 的比较好,绿化率比较高,同时,述保留了比较原始一点的绿色环境,比如在留 学生公寓和校医院Z间还有一大片未破坏的山地,其他的地方也有一些保存的比 较完好的有年份的大树,但是,通过比较和其他人学校园的比较,就能看到-•些 不足之处:我们的树木因为年代还不是很久远的缘故,大都比较低矮,大多还不 能达到遮阴纳凉的功能,与其它学校比起来,我们就缺了那种年代沉积下来的古 韵,述冇,值得指岀来的是能让我们放松休憩的地方也不是很多,虽然年轮广场 以及云影湖旁边可以说算的上,但是规模不够,而且缺乏一种幽静的氛围,还没 有非常细致的考虑到人在其中的感觉,建议可以用一些亭台,长廊,花圃等这些 环境的语言来满足这方面的缺失当然,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如图书馆和云影 湖Z间就形成了比较好的映衬,在图书馆看书,可以欣赏到波光粼粼,风拂柳动, 也确实是赏心悦口,在外面,尤其是晚上,湖面倒映着建筑楼群投射來的光辉, 也是一中别样风景。
云影湖畔云影湖鸟瞰六、文化积淀初看云塘,总冇一种“新”的感觉这“新”不仅是在建筑,也不仅在花草 树木,是这个整体,一个尚未完整有着无限延伸感的校园新校区,需要一段很 长的时间去发展、去积淀、去传承,这当然不只限于校园内的物,更多的是一•种 文化一种精神,说到这里,这又跟建筑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文化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我们创造了文化的开始,在这个学校里 为文化的产生和传承创造了条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一天天的学习和生 活中为这些建筑增添了他们独特的气息与记忆,如此一来,他们不再是当初冰冷 的建筑,有了温度和魅力就是这样,文化因有建筑而有了依附,建筑又因文化 而日益深沉,有所积淀,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百年老校总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有人说云塘的树木还太矮,有人说云城的景与物不和谐,有人说云塘还没有人文 气息,我想我们缺少的就是时间,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云塘将会成为 我们珍贵的记忆,也与此同时她将披上神秘的面纱,散发出文化与历史的独特韵 味201113040102 给排水1101 陈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