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江西修水,修水县,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河上游,隶属九江市,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是三省(湘、鄂、赣)九县(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的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距九江市200千米面积4504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2012年),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简介,历史文化名人,修水自古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化教育比较兴盛具有代表性的有黄庭坚 陈门五杰(陈宝箴 陈三立 陈衡恪 陈寅恪 陈封怀),黄庭坚纪念馆,五杰广场,陈门五杰故居,红色修水,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 秋收起义在修水,修水特色,修水哨子,,,“修水哨子”是修水的地方小吃,“哨”字应该是“食”字偏旁,电脑里没有这个字,哨子 只有用“哨子”了那个“哨子”的“哨”(shào)字是修水人根据方言生造的,字典中是没有这个字的 修水哨子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一种历史悠久而富有特色的美味食品凡到修水的人无不想美餐一顿哨子,而好客的修水人常以哨子佳肴来礼待客人。
只要是亲口尝过哨子的人,无不为其皮嫩、馅香、爽口,宁河戏,宁河戏又称\“宁州大戏\“或\“宁河班\“是江西地方大型古老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 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唸、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系由酬神还愿的的傩戏发展而成,明隆庆元年(1567年)即有专业班社,唱高腔,清初又从徽班中吸收吹腔,昆腔,从汉剧中吸收西皮,从宜黄戏中吸收二犯,至清乾隆年间,宁河戏的高腔,昆腔逐渐衰落,皮黄由十分繁荣,至清末亦趋衰落,脚色分类与徵剧相似,但更为细密,舞蹈动作特点甚多,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较为罕见修水旅游资源,修水旅游资源丰富,有修河旅游区、义宁陈氏五杰故里文化旅游区、黄龙山旅游区、渣津古镇文化旅游区、东津凤凰湖旅游区、九宫山旅游区、万承风故里温泉旅游区、板尖文化旅游区、东浒寨旅游区、山背文化旅游区、杨家坪旅游区、五梅山旅游区和山口古镇文化旅游区等十多个经典景区有4条一日游精品线路、4条二日游精品线路和东、西、南、北4条黄金旅游线路谢谢,欢迎各位到修水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