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98MB
约184页
文档ID:541246352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1/184

目 录概 述 11、任务由来 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23、项目相关问题判定分析 2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35、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41 总则 5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51.2编制依据 51.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91.4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11.5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 141.6环境保护目标 161.7相符性分析 181.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72、 现有项目工程概况及分析 282.1 现有工程概况 282.2现有项目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38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93.1项目概况 393.2废盐资源化处理处置方案 443.3污染物产排情况 583.4清洁生产 663.5总量控制 67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94.1自然环境概况 694.2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规划 744.3 环境功能区划 754.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75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25.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925.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995.3环境风险分析 1255.3.1风险调查 1265.3.3风险识别 1326 污染防治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1446.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446.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466.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526.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536.5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556.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58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617.1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617.2环保设施运行费用 1627.3主要环节效益经济损益指标分析 1627.4综合效益分析 164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658.1环境管理 1658.2污染物排放管理 1678.3环境监测计划 1698.4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1718.5建设项目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单 1729 结论 1749.1项目概况 1749.2产业政策相符性 1749.3规划相符性 1749.4环境质量状况 1759.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759.6污染防治对策 1769.7总量控制 1769.8公众参与 1779.9总结论 1772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概 述 1、任务由来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安徽马鞍山和县乌江精细化工基地,是农药专业生产厂家,主要从事农用化学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先后规划建设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农化厂区及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厂区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农化厂区(农化厂区平面布局图见附图1.1-1)位于合马路,现有生产项目有,年产 200 吨氟虫腈原药、年产 300 吨吡虫啉原药、年产 200 吨烟嘧磺隆原药、年产 2000 吨杀螟丹原药、年产 6000 杀虫单(双)原药、年产 1800 吨 2 甲 4 氯酸原药等项目,均已完成环评验收工作;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厂(氯碱厂区平面布局图见附图1.1-2)位于华星路与合马路交口,现有生产项目有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项目,均已完成环评验收工作(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厂区项目产排废水经氯碱废水池收集后,经过管道排至农化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农化厂区年产6000吨杀虫单、6000吨杀虫双(折百)项目,项目生产磺化过程产生氯化钠废盐,属于农药类废物(HW04-263-008-04)氯化钠废盐全部委托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委托处理费用约为5000~8000元/吨,产品效益有很大比例被氯化钠废盐无害化处置环节所消纳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考虑市场原因,为提高杀虫单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主动应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优势和劣势。

因此,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决定于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厂区预留厂地,规划建设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以氯化钠废盐为原料,采用先进的技术及装备,通过对废盐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得到工业级精制盐产品,实现废盐的资源化,以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追求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公因数以获得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本次拟建项目利用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厂区预留厂地,占地约1372.1m2,建设废盐准备间,废盐溶解区,废盐氧化、吸附处理区,蒸发结晶车间,成品精盐暂存库等车间项目购置先进的装备通过对废盐进行精制无害处理项目建成后,可达到年处理废盐量6000吨该项目总投资226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73万元,占总投资的7.64%项目劳动定员20人,全年工作天数为330天,预计2019年7月投产施工项目备案文件(备案项目代码:2018-340523-26-03-033125)具体见附件2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的决定》修正可知,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15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第28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同时也符合国家《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的要求。

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建设的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之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建设单位委托安徽三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在收集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我单位现编制完成了《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现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管理要求,安徽三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对本项目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咨询工程技术人员等,对本项目工程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同时针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改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便为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2018年12月20日安徽三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受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承担《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2018年12月24日,本项目在和县精细化工基地企业信息平台上进行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示◆2019年1月20日,根据设计方案及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确定评价思路、评价重点及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 ◆2019年3月11日~3月17日,委托安徽威正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及敏感点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项目区周边企业及敏感点分布进行调查◆2019年6月11日,该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在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网上发布第二次公示结束后,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公众参与问卷调查,◆2019年6月13日,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入安徽三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审程序,经校核、审核、审定后定稿3、项目相关问题判定分析(1)本项目已获得备案,备案文件(备案项目代码:2018-340523-26-03-033125),见附件2本次拟建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改委令2013年第21号)中“第一类 鼓励类 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鼓励类项目,”中第15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第28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也符合国家《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的要求;项目采用先进的溶解氧化、碳吸附、MVR蒸发结晶、离心等技术,设备自动化较高,采用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措施及风险防范措施,生产过程中各污染物排放及仓库风险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国家鼓励建设的项目2)根据2008年7月10日安徽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环评函【2008】698号)(见附件6)和批复意见,根据《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总体规划》,产业定位是集科研、生产、服务、仓储物流于一体的高效、安全、生态、设施完善的综合性精细化工集中区,主导产业为农药、医药、中间体产品、基础化工和高分子化工项目本项目位于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内,土地利用性质为三类工业用地,该项目不属于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符合安徽省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的产业规划要求土地利用规划情况图、基地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见附图1.3-1、1.3-23)结合区域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分析:本项目选址不在当地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亦不在当地饮用水源、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各项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区域水、声及大气环境均满足相应的功能规划要求,且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项目采取各类环保措施后不会造成区域环境功能的降低;项目为国家鼓励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项目,极好地贯彻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原则;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涉重金属,不在相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项目不属于禁止和限制入园的项目,不在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中。

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下:◆废水、废气污染防治对策◆物料平衡分析◆大气预测与分析◆风险评价5、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杀虫单废盐资源化处理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项目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实现了清洁生产,工程建设时同步建设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且不会降低评价区域原有环境质量功能级别,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考虑,项目的建设可行1 总则1.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明该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现状;核实项目排污环节、计算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进行清洁生产评述并预测、评价项目完成后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尤其对敏感区的影响;分析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损益分析角度,评价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可行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目的,为项目环境管理和环保设计提供科学依据1)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开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确定环境评价的主要保护目标和评价重点;(2)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确定污染源和潜在污染因素,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3)对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确定可能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计算出本项目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4)根据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对工程方案和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对本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给出明确的结论;(5)客观公正地进行事故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论,提出科学、经济、合理、可行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决策部门和建设、设计单位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分析工程排放的污染物能否达到排放标准,设计中各工艺所达到的清洁生产水平,对拟采用的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提出合理、可靠、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评价将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的原则同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测项目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预测模型结论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明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