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麽乜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与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壮族民众把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的情感都注入“麽乜”,从而显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随着时代的演变,麽乜的审美意识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时至今日的传承中,其社会功能已由过去作为壮族民众佩戴的香囊饰物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凝聚壮族民众认同感的物品,在艺术形式上也呈现出造型规格的多样化、图案纹饰与时俱进、色彩丰富化、制作材质现代化的变化趋势这是现代化融入艺术生产、社会资本控制艺术生产的必然结果面对这种变迁,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麽乜产业的开发,进而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关键词】麽乜;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623.3 A基金项目:本文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级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壮族麽乜的精神意蕴与审美表达研究”(项目编号:YJ1501)阶段性成果一、麽乜的背景“麽乜”是壮语音译的,壮语的意思是神与母亲麽乜”是百色壮族民众民间的传统工艺品,是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之一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壮族英雄而创造出“麽乜”,他牺牲生命保护太阳火种的安全,因此得到后人的敬仰与爱戴。
原来的“麽乜”是用来在端午节佩戴的饰物,而这些“麽乜”都是由观音堂里的出家人手工制作的,并免费发给民众佩戴,祈求这一年的平安和吉祥然而,那个百色市观音堂在二十世纪七十代就已经被入现代人摧毁,之后壮族“麽乜”就在百色民众的生活中渐渐烟消云散壮族“麽乜”有着独特的外形特征,它的特征是一个人形抱着一个圆球,里面填充了十几种中草药材料,且具有保健的健康药效,长期佩戴可以调节身体健康在这种多元化社会下发展下,当代生活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更新换代,全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观念都与过去截然不同广西右江壮族民间工艺品“麽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在本次教学中以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与壮族“麽乜”相结合,碰撞出火花,设计出具有现代化装饰图案艺术的同时,也为了让传统工艺品不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二、麽乜中的艺术设计教学思考在当代的设计作品中,有许多设计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设计,而且涉及到很多其他设计领域,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中国文化在装饰上的应用中国文化包含了所有的中国元素与中国习俗、技艺、传统等,可以让世界所了解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一种具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的艺术。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体现中国风格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艺术的独特性,装饰艺术可随时随地反映出来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能够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再次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图形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美学最根本的认识,传统装饰图案是基本的,艺术源于生活并源于大自然在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装饰元素的魅影存在于西方插图艺术作品中壮族“麽乜”是一个人形抱着一个圆球的独特特征,源于一个动人的远古民间传说形状来自勇士伸展四肢,球的造型来自龙珠,它有着守护太阳和拥抱希望的意思,表达着幸福美满但随着时代的潜移默化,“麽乜”的形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人物的形象已经从原有的造型设计成另外一个造型,在人物的设计方面不仅添加了本民族特色的头饰,还制作了儿童的卡通形象,角色的形象更加符合人们的各种审美需求球的形象也由以前的龙珠延伸为南瓜、葫芦等其他更贴近生活的题材变迁是传统工艺品传承中的一种必然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时代的思想和追求,面对这种变化,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将有助于“麽乜”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
壮族“麽乜”对民间的艺术家有深远的影响,“麽乜”是壮族民间传统工艺中的经典代表,蕴涵了民间艺术家多元化的创造思维麽乜”的最初社会功能是壮族民众在端午节时用来祈求平安的饰物,它的实用性最先只是为了满足民众平日生活的需求这种功能性主义主导的思想是在表现出其他方式,在结构和外观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功能美感规则壮族民间的艺术家通过用自己的一门艺术来传递一种真正的象征意义,一种无法用其他的方式法来表现出直观观念艺术因此,民间传统工艺比抽象的文字艺术更具象征意义,更具抽象性和联想性从两个方面对“麽乜”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麽乜的审美意识可以分为两点:第一是对图案造型的审美特点,第二是对运用色彩的审美表达;关于“麽乜”的市场化开发研究,通过了解麽乜市场化开发的状况,分析约束“麽乜”发展的多种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三、麽乜在艺术设计中的教学新构思“麽乜”作为壮族民众历史的产物和文化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弘扬非遗手工艺和传承本民族文化,不能再让它沉浸在历史的河流之中壮族“麽乜”不仅是一项传统工艺品,更是壮族民众的文化血脉,在一代代的作品当中,传达着祖辈们的历史情感和心血随着保护壮族“麽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进,深刻影响了我国许多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
外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侵入,使人们的价值观取向逐渐发生了改变,“麽乜”的作用已经从端午节壮族所佩戴的饰物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民间传统工艺品,造型、图案、色彩、材质都有了一些变化面对这种变迁,我们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因为我们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在这一新时代下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麽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它不仅联系着过去还联系着现在,更联系着壮族民众未来的价值观壮族“麽乜”这项传统工艺品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对传统“麽乜”进行发展和保护,在保留制作“麽乜”传统精湛手工技艺的同時,还强调“麽乜”的文化内涵,这是以保护为立足之本,也是发展的基础;二是传统工艺品的创新与市场拓展,在国家领导保护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提高传播能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打造出一条真正意义上属于“麽乜”的发展道路传统工艺品的精湛技艺是不可替代的,创新的只是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既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手工技艺又要继承民族文化基础,保证传统工艺品的精良技艺和文化价值壮族的装饰图案历史文化久远,其独特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麽乜”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装饰图案要比原来的更别具一格,这让我想到了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商周时期,青铜装饰纹样大部分都是动物的样式,充分表达了人们的意志和向往。
十二生肖是一种体现民族文明的古老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一直寄托着民众的美好愿望,保佑着子子孙孙健康平安各个生肖都有着专属自己的一段神话传说,成为民间文化形象每个人都有生肖属相,随着生活的演变,十二生肖已融入到传统的民间信仰当中十二生肖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从古至今被许多人运用到民间工艺品,从此广为流传因此,我想把十二生肖与壮族“麽乜”相结合,让人们喜爱佩戴属于自己的生肖“麽乜”,当作自己本命年专属的“保护符”传统的壮族“麽乜”大多数是以传统的装饰纹样和“福”字相结合的,作为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本次设计运用了十二生肖,以动物作为主体来装饰“麽乜”,既能吸引现代人们审美的目光,又能更好地推动“麽乜”带动经济发展我们应当汲取他人的文化精髓,通过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技艺和创新思路是加以融合,既要有当代潮流风格的元素,又要保留传统元素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作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动物的造型上要简约,颜色上仍旧依照这壮族传统风格,色彩鲜艳、构图饱滿不仅要在“麽乜”的装饰图案做改变,还要将“麽乜”图案进行文创衍生,让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沟通人们与民间艺术家的心灵,缩短现代生活与文化历史的距离,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1]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翟鹰.装饰表现技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3]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第(1):2008.[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5]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古壮字字典[M].2012.[6]黄现璠,黄增庆,张一民.(编著)壮族通史[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