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岔曲基本轨折断的处理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5.50KB
约7页
文档ID:236994127
道岔曲基本轨折断的处理_第1页
1/7

案例1道岔曲基本轨折断的处理1.1基本情况X月X日,X线路车间在天窗内例行检查时,发现X站上行正线X道岔曲基木轨垂直折断,断 缝17 mm,断缝位于第19根岔枕滑床板与Illi基本轨轨底着力点处,距尖轨端8.4m,现场实测轨温1°C车间主任立即将断轨情况报告工务段调度,工务段长、主管副段长 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工务段调度将情况上报工务处根据现场情况,工务处组织工务段研究制定了采 用急救器、单面夹板加固的紧急处理方案,经主管局长批准并报部运输局基础部后,工务段立即组织 实施加固处理后,限速80km/h开通道岔直向并安排人员添乘检查,邻线限速160km/ho为做好永久处理,路局组织现场调查,召开由运输、工务、电务、生产厂家等单位参加的专题 会议,研究确定更换基本轨施工方案、放行列车条件和开通后添乘及现场检查安排次日天窗内更换 道岔基木轨,开通后第一列(确认车)限速160kni/h,确认车通过后,工务、电务人员上线检查,第 二列限速200km/h,第三列限速250km/h,第四列起限速300km/h,随后要点30min I务、电务上线 检查确认设备状态良好后,于13吋17分恢复常速该道岔为60 kg/m钢轨18号长轨埋入式无祚道岔(左开),位于350km/h [X段,由新铁德奥公 司生产,折断的曲基本轨轨型为VRC60,长度24. 596m,锁定轨温23°C。

1.2原因分析现场检查该道岔,儿何尺寸无超限,联结零件状态良好,曲基本轨轨底上表面有滑床板压痕, 经金相分析确定该压痕为疲劳源,是引起曲基本轨断裂的主要原因1.3处理方案制定和审批(1)检查分析一是断轨后检查轨下基础状态良好,联结零件齐全有效,儿何尺寸无超限,断缝拉开17 mm,且 为垂直断裂,位于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段,具备紧急处理限速开通的条件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复核备用 基本轨的开向、长度、电务设备安装孔位与现场基本轨相同,工务段组织对基本轨的拆装进行演练, 作业人员、机具、材料等满足更换基本轨的要求2) 紧急处理鉴于现场轨道状态良好的实际情况,在基本轨外侧安装单边夹板,使用三个急救器紧固,轨底 采用方木支垫,道岔直向限速80km/h开通,侧向封锁,由调度所安排调整接发列车进路开通后, 工务段安排人员现场看守,对急救器状态、儿何尺寸筹每趟一检,邻线限速160km/h,确保看守人员人身安全3) 永久处理运输、工务、电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更换基木轨施工方案(包括行车组织、电务配合方案), 即采用宽焊缝焊接、更换等长基木轨路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完善施工组织, 确定发行列车条件,明确工务段为施工主体,根据会议要求,车务、工务、电务段对施工人员、机具、 材料及安全措施进行部署。

4) 行车条件紧急处理后,道岔侧向封锁、直向限速80km/h,现场派人看守,邻线限速160kni/ho永久处理后,道岔侧向恢复速度(80km/h):直向第一列(确认车)限速160km/h,确认车通过 后工务、电务人员上线检查,第二列限速200km/h,第三列限速250km/h,第四列起限速300km/h, 至工务、电务上线检查确认设备正常后恢复常速上线检查时,邻线限速160km/ho(5)方案审批车务、工务、电务段共同制定施工方案,运输处组织工务、电务处共同审核,路局主管领导组 织专题研究,审批后报部运输局基础部1.4组织实施(1) 线下演练在备用道岔存放地进行曲基本轨拆装演练(4人用时60min,所用工具:拆装弹性压簧的专用小 撬棍4根,小锤2把,扳手3把)2) 轨料吊运用汽车吊将备用曲基本轨、2根25m60 kg/m钢轨和20根木枕、零配件,装上轨道平板车,按装 载加固方案进行加固(用时120min) <>(3) 轨料运输按调度命令,装好轨料的轨道车从备用道岔存放站出发,经下行线到达该站,轨道车邻线对位 停车4) 卸车在两线间搭好木枕平台,将5根木枕均匀放于平板车边缘和平台间用绳索将基本轨两端和中 间三点捆牢,每点15人(人员一字排开并站至平板车卸轨的另一而),紧拉缓放(先从一端开始往 下拨,慢慢拨至另一端,拨轨2人)将新轨卸至两线间木枕平台上(工具、人员准备用时25min,卸 轨用时25min,所用工具:撬棍2根,2.5m木枕10根,麻绳3根)。

5) 拆卸扣件拆卸待换曲基本轨扣件、弹性压赞及有关电务设备(共10人,每根轨枕的内、外侧扣件及弹性压簧装袋并编号,对应放置在直基本轨内侧钢轨边,用时17mino所用工具:拆装弹性压簧的专用小撬棍10根,小锤2把,道岔专用电动扳手1把,塑料 袋100只)6) 确定锯轨位置新、旧曲基木轨长度和电务螺栓孔位置核对准确后,确定原曲基木轨两端的锯轨位置(按新基 木轨长度和两端预®25 mm焊缝考虑)7) 铺设防护轨锯轨并将1山11|基本轨移至两线间(用时28min)为避免施工过程中损坏尖轨和电务设备,需 在道心铺4根木枕(枕木头一端紧靠着曲尖轨内侧),再用4根木枕搭接延伸到两线间(所用工具: 锯轨设备一套,撬棍12根,翻轨器4根)8) 移动新轨就位采用枕木搭接方式,将新轨移至就位;然后用专用起道机抬起新轨,抽出枕木,缓慢落槽;» 木轨落槽后,4人用翻轨器将曲基木轨向内侧进行倾斜,其余人员用12根撬棍将曲基木轨往内侧拨 移,直至基木轨横移到位(用时40mino所用工具:撬棍12根,翻轨器4根,木枕5根,道岔专用起 道机2台)9) 新轨对位根据电务转辙机连杆安装孔位纵向移动基本轨,使其对位(用时20min):对位(用时20min)(10) 设备恢复电务人员安装连接杆,工务人员安装弹性压赞、拧紧扣件。

现场轨温3°C (人员10人,用吋8Omin,所用工具:撬棍3根,拆装弹性压费的专用小撬棍10根,小锤2把,道岔专用电动扳手1把)11) 钢轨焊接按65 mm预留焊缝对两端钢轨进行切割,由拉伊台克专业焊轨队对两个焊头按宽焊缝的焊接工艺 进行焊接,并精磨达标(焊接轨温为2°C,用时155mino所用工具:焊轨设备2套,打磨机1台,塞 尺1把,lm平直尺1把)12) 质量回检焊接完成后,用0级电子道尺检查线路几何尺寸,用塞尺、扭矩扳手检查扣配件密贴、紧固情 况,用平直尺检查焊缝平直度,组织探伤人员进行探伤经检查,儿何尺寸满足要求,平直度达标, 焊缝无伤损,电务设备调试正常(所用工具:电子道尺1把,塞尺1把,通用探伤仪1台)13) 回收旧料,清理场地工务段安全科长带3人组织作业人员清理场地,对人员、机具、材料进行清点,确认工地无任 何遗弃物后申请开通线路14) 逐级提速本线第一列(确认车)限速160km/h,第二列限速200km/h,第三列限速250km/h,第四列限速 300km/h,至上线检查确认后恢复常速15) 开通后检查一是添乘开通后第一至第四列及恢复常速后的第一列动车二是确认车通过后,施工负责人组 织对儿何尺寸零配件状态进行检查。

三是恢复常速前施工负责人要点30min组织人员上线检查经添 乘检查和现场检杳设备状态良好1.5处理效果处理后,每H确认车、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均无报警,动检车无偏差扣分,定期对儿何尺寸、焊缝平直度、钢轨光带、扣件扭矩、密贴等项戸跟踪检查和钢轨探伤检查,设备状态良好1. 6认识和体会(1) 高速铁路应急处理既要确保行车安全,又要重视行车秩序,一旦发生故障,应立即启预案,同时认真检查确认现场情况,迅速逐级报告,果断决策抢修方案,尽快开通线路,减少对运输秩序的影响本案例中,发现故障后,针对无祚轨道基础稳定,零配件状态良好及断缝位置、尺寸、形状等情况,迅速制定紧急处理方案,逐级报告并立即组织了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运输的影响2) 落实道岔巡查制度,按规定巡查是高速铁路发现设备隐患的有效措施3) 线下演练是提高故障处理或设备修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对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实作演练,增强职工应急处理能力备用料及专用工具应确保应急使用4) 要建立生产厂家、建设单位、设备管理单位联动机制在本案例中,各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了各白的技术优势,为处理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5) 应针对高速道岔结构特点,制定各部位断轨抢修预案。

6) 应研究道岔断轨的实时监测技术案例:当日淸晨6时许,演练假定襄渝线广安站4线出现“红光带”,工务人员在电务部门的配合F对“红光带” 故障地点进行了检查,经现场检查确认该站4线发现断轨,参加演练的涪陵工务段重庆北线桥车间、北陪线桥车 间和广安线桥车间组成的三个抢险应急小组即刻出发赶赴故障地点进行处置三个小组的负贵人分别是由各自车 间的副主任担当,成员由高铁管辖工区的业务技术骨干组成三个小组到达现场后,第一组首先确定故障地点, 并设置驻站、工地及关门防护,停车信号装置后对钢轨折断拉开的裂缝进行测量,随后采取了对折断处上鼓包夹 板及急救夹具的方式进行紧急处理,并限速放行列车第二组在紧急处理完成后,依据演练方案封锁线路,请求 加派轨道车进入故障地点卸放配好的短轨、钢轨切割机、钻孔机等抢险工具,对故障地点进行了 “临时处理” 随后第三组成员在施匚负责人的帯领下,利用图定“天窗”维修时间对“临时处理”后的钢轨接缝进行了焊复的 永久处理,以恢复无缝化线路轨道结构精彩纷呈的演练让在场观摩学习的第三期线路技术后备人才培训班学员 冃不暇接,通过这次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对应急演练的处置方法有了更加感性和具体的认识。

经该段承担高铁线路养护及管理的三个车间12名技术骨干的通力协作和全情投入,高速列车运行区段 钢轨折断应急处親演练在55006次动卧试运列车的平稳通过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演练与以往举办的演练相 比较,不论是从理念上、方式上、还是组织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差距此次演练采取了专线专用的高铁区段抢险 应急模式,并将融入了 “高铁为主、安全至上”的理念贯穿其中通过此次演练程序的深入和强化,进一步提高 了涪陵工务段高速列车运行区段车间、班组的应急处置的驾驭能力,用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保障动卧列车的安全 平稳运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