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陕北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初探摘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代表性实物,陕北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堪称该领域的一大典范艺术是不断传承并发展的,建筑装饰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较为实用的一种,陕北地区普遍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居民建筑中去,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本文就针对于陕北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作初步的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陕北地区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关键词:陕北民居 建筑装饰艺术 引言:提到陕北,大家就很容易联想到延安与窑洞,再就是陕北极具特色的黄土高坡,其实真正的陕北地区就是位于陕西省境内的西安市北部的整个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为榆林及延安两个部分,下辖 26 个县市区由于具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地形地貌,加之历史上连年征战的影响,使得这里的经济水平同东南部地区相比较为落后,在对外文化交流上也是十分的闭塞,但是却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大量的保持与传承,而陕北民居就成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特别是传统民居在其建筑装饰的艺术运用上可谓独具特色,举世无双1、关于陕北的民居类型陕北民居在建筑类型上其实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即纯天然的窑洞建筑及四合院式的窑洞建筑所谓的纯天然的窑洞建筑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以靠崖式为主体的居民建筑,通常会在窑洞门前会专门留有具有一定面积的平地作为院子,而在自然窑洞的周围仅仅圈有简单的仓库或是蓄养禽畜的窝棚,所以自然窑洞建筑在空间的形制上就没有大型的建筑作围合。
可见,该类型的居民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天然,人工痕迹不明显而与上述居民建筑相比,四合院式的窑洞建筑就相对比较复杂了,在其空间形制上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是由窑洞建筑而共同围合而成的一个四面环对的整体院落,正窑及倒座还有厢窑组成了四合院的主体建筑四合院式的居民建筑在布局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注重轴线上对称及严谨,在方位上,正窑往往都是坐北向南,具有三五七个不等的开间形制,在正窑居住的大都是年事较高的长者,而且正窑在体型上具有进身长且台基高,在其装饰上极为考究的特点,形体明显大于其他的建筑在轴线东面坐落着的便是厢窑,大都是家族中晚辈们居住的地方,正对着正窑的便是倒座,在用途上各有不同,一般在倒座两侧会专门设有大门及柴房和厕所对于陕北居民而言,他们对于建筑形制上的最高讲究可用一句俗语来概括,即“明五暗四六厢窑”也就是说五间正窑,四间耳房,六间厢房,可见传统文化对于居民建筑的显著影响2、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构成要素关于陕北民居的装饰建筑,本文主要从构成民居建筑的四个典型部分进行分析,即门楼、影壁、神龛及室内家具展开论述,从中我们将会感受到来自陕北民居在建筑装饰上的浓郁艺术气息1)门楼这是所有陕北居民都乐于装饰也是在装饰上很考究的地方,因为门楼是家家户户出入的重要通道和标志,一般情况下,通过对于门楼在其造型及装饰的精细程度上就能够判断出户主人的地位背景,因而从这一方面讲,门楼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门楼的主体部分便是门,并且以门为核心配以柱、墙、枋以及其他的构建进行装饰,从而突出门楼的整体建筑形态陕北居民对于门楼装饰的讲究可以概括为:五脊六兽,猫头滴水以及砖饰墀头,一般在门旁专门配以砖质雕刻的竹鹤松鹿或是石狮子墩子,一方面寓意吉祥,另一方便辟邪专用门楼上的建筑装饰以兽吻和墀头为例,兽吻就是那些被安置于正脊两端的看似兽形的装饰,陕北民居在门楼的装饰上普遍采用兽吻高等级的建筑中兽吻往往表现为张口向内的龙形装饰,这被称作是正吻,而一般居民中那些兽头向外的装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兽吻,兽吻不仅具有装饰门楼的效果,并且还具有防火的用途可见,陕北民居的看似简单又美观的装饰其实也是有实际用途的,充分显示了当地居民的智慧那些大门两侧经过粉刷装饰且悬挑于外部的墙头便是墀头在陕北民居建筑中,对于墀头具有极强的装饰及雕饰作用,因为墀头在门楼中也是十分显眼的部分从功用上来讲,传力和承重是墀头最为明显的功能这是因为一般墀头都是陕北居民用砖堆砌而成的,所以相比较木质材质更为耐用耐磨墀头中的檐部是居民装饰最为精细的地方,人们通常将富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图案如二龙捧寿、喜鹊戏石榴等雕刻在上面,可谓美轮美奂,一些经济实力较好的人家还在墀头的盘头部位进一步装饰雕刻,远远望去犹如一栋栋活灵活现的小房子,上面雕刻有滴水的瓦当,且刻着层层叠得的莲花,在中部主体部分都是三面雕饰,都是寓意祥和美好,同门楼的其他组成装饰遥相呼应,组成了门楼整体建筑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诠释。
二)影壁影壁最初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的安静及隐私不为外人看到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功用上影壁就是起到了隐蔽及屏障的作用但是比较讲究的陕北人还是将影壁这样简单的建筑进行了精细地装饰影壁从结构上来看共分为三个部分也就是壁顶,壁身还有壁座其中,壁身是影壁的主体部分,也是进行着重装饰的部分,对于影壁的装饰往往布局于壁身的中心部位以及影壁的四个角上,有的居民也会将整个壁身铺设素面砖,在装饰内容上大都是人物或是植物的图案,较为早些的影壁则会出现各种寓意吉祥的神兽图案,或是略带原始意味的不规则的几何图案,可谓题材及其丰富,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值得注意的是,影壁装饰图案的题材内容是同影壁建筑的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三)神龛这是在陕北最为常见的一个建筑,一般陕北人将神龛放置于大门过道侧墙之上或是影壁壁身的中心位置以及窑脸的两个窑口中间神龛虽然体型不大但是做工精细考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完美建筑神龛多采用兽状纹案进行装饰,大都是石质或是砖质雕刻而成,采用浮雕工艺,显示出陕北居民高超的技艺水平四)室内家具这里主要说的是窑炕的装饰,陕北人民比较注重对于炕围子的装饰,一般都是将画直接画于炕围子之上或是在炕围子上粘贴一些漂亮的挂历及彩纸作为修饰,同时这些装饰品还能够起到保护墙壁的作用。
有些地区的炕围子的装饰多采用精细的工笔画,往往是以天蓝、黄色或是粉绿色等暖色基调打底,然后用线条图案来将边框圈出来,再在所圈出的边框之内画出不同间隔的方格,填充不同的图案如花鸟虫鱼或是名人故事甚至是有趣的连环画等等,且多是寓意美好,常住久安等祝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陕北民居的炕围子更是衍生了多样的图案,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结语:总之,陕北民居的建筑艺术博大精深,本文仅仅是对于其中的一部分作了简单的概述,不难发现,陕北民居的建筑装饰可谓令人称赞,也值得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学习与借鉴参考文献:[1]林徽因.林徽因讲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吕静.陕北文化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4]李延梅.陕北民歌与陕北民俗[J].广西社会科学,2005(9)[5]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