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发展不同时期近郊居住区设计实例比较研究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50KB
约9页
文档ID:209419955
城市发展不同时期近郊居住区设计实例比较研究_第1页
1/9

城市发展不同时期近郊居住区设计实例比较研究杭州市规划局余杭规划分局311100【摘要】通过对杭州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两个近郊居住区的设计比较,运用实 地踏勘和对住户的访问等调研手段,来研究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的变化和对此作 出一些评价,从而来展望未来近郊居住区的发展趋势,为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近郊居住区;设计比较1. 绪言居住,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一直都是建筑师、规划师们研究的重点 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 但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 日趋稀缺,开发强度也近趋饱和之势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大都市已 处于城市郊区化的高速发展阶段,住宅建设的重心也由城区转向郊区郊区已经 成为大规模住IX开发的主要基地例如武汉市在2002年竣工的约600万m2的 住宅面积中,79%分布在郊区因此,位于城市近郊的居住区的开发,日渐成为 了城市居住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 案例分析(一)蒋村商住区一一以杭州“南都•德加”为例2. 1规划背景杭州人现在所说的“城两”,一般指的就是蒋村商住区在过去10余年 的时间里,由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在4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发的超过300万平方米 的大型住宅区,聚集了超过15万的居住人口,成为杭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区。

城丙房地产开发始于1992年当时其地块尚属余杭,在杭州市政规划中并没有 与之相关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甚至没有标准的城市道路但随着后期城市规划 意识的跟进,也相对弥补了城市中心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南都德加小区原状为农FH及鱼塘,地势稍低,自然地坪高程平均为3.6m 左右(黄海高程),附近设有蒋村商住区的配套公建中学、幼儿园、娱乐中心、医院等2. 2规划说明2. 2. 1人口构成南都•德加小区共有总人UI 1933人,总户数为570户居民职业层 次基本为个性鲜明的中产阶级、艺术家、大学教授其经济收入层次属于杭州经 济收入中层以上人群正如其以法国艺术家德加命名小区的名字般,德加公寓当 吋的价值理念就是要为其住户提供高档次高品位的艺术化生活2. 2. 2用地布局南都德加公寓位于杭州市蒋村商住区中心地段,用地范围为北临文二路, 东临竞舟路,南面为农居点,西面为科技新村和美都新村,地段距文三路约300m小区总面积为7.30ha土地使用构成为住宅用地、公用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等2. 2. 3布局结构南都德加公寓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手法,在主轴上依次布置了小区 AU,中心广场,并以小区会馆为对景,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小区的道路系统 采用人、车混行的做法一条环形道路骨架串联起所有的院落和半地下车库,使 得人和车都能直接到达目的地为尽可能改善环境人部分汽车库都设在半地下 室,其屋顶为绿化,避免对住户的干扰又美化环境公建全部配套设计,设施日益完善,生活十分便利,小区规模较大,有 多层和小高层公寓小区内部会馆、网球场、游泳池等配套齐全3. 案例分析(二)良渚文化村一一以白鹭郡东为例3. 1规划背景按照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杭州将构筑“一主三副、双轴六组闭、 六条生态带”的大都市框架,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大都市新格局 其中的“北秀”就是依托良渚文化遗址等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增强休闲度假、旅 游观光和科教产业功能近年来,杭州市建成主城与副城、主城与组团、副城与组团之间的快速干道,构筑以“一•绕、十二射、三连、四大接口”为主骨架的“一 小吋半交通圈”而城市轻轨的建设及其他各类开放式、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的 建设,也更使郊区化成为现实3. 2规划0标和定位良渚文化村的建设,一是为了给良渚遗址保护提供资金,二是为了呼应 杭州旅游西进战略,三是为了呼应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四是为了强化作为 杭州六大组团之一的良渚组团的特色,五是为了探索郊区新城的建设之道。

良渚文化村的定位为:杭州近郊,以良渚文化为特征,旅游、居住、创 业多功能融合的特色休闲旅游城镇3. 3技术指标白鹭郡东占地约9.98ha,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约9.65万平方米,绿化率约35.8%,容积率1.46社区沿河而建,共规划冇14 个BLOCK组团,360户共设有地下车位370个主力户型面积为80m2 — 120m2 3. 4规划说明3. 4. 1区位概况白鹭郡东位于东苕溪支流西岸,东北面紧邻小镇为占地300亩的人文休 闲商业中心玉鸟流苏,西面与北面分别为已经建成的白鹭郡北与规划中10万平 方米的公共配套中心3. 4. 2规划布局白鹭郡东由一块类似菱形的区域组成,东西长约410米,南北长约220 米基地高出水平面约3米基地在西面、北面、南面设置了街道作为分割,南 面的分界由大约120米宽的公共绿地组成规划的构思从传统的行列式出发,通 过打断、组合、旋转后,形成了 14个“住宅居住小岛” (BLOCK),每个居住小岛 自由地分布在地块内,通过相互的旋转变化,创造出流动的外部空间,使建筑融 入风景成为可能,也因此使住宅与自然密不可分3. 4. 3建筑设计每个BLOCK由八个3到5层的单元建筑组成坐落在一层高的花岗石基座上。

建筑的基座,可以说是第二个花园花园的环境设计,通过不同的植被与 形态变化,赋予每个BLOCK各自鲜明的特征这样的建筑概念,也使一种更为 融洽的邻里关系成为可能建筑形态体现为极简的风格特征,通过不冋尺度建筑体块的奋序穿插与 组合,以及建筑朝向的不同,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与空间感4. 小区设计比较研究4. 1城市发展背景比较德加公寓所处的蒋村商住区的开发建设城市大背景为城市的渐进式扩 张吋期城市的发展基本上呈现无序蔓延的现象,原来的农村土地人量转变为城 市建设用地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在传统城市发展理论引导下的城 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老城区通过接壤的郊区,将城市住宅“步步为 营”地向外渗透这样的模式,使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规模,并使住户在 接受度上迅速摆脱心理瓶颈然而,“摊大饼”模式在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带来规模偏小、 发展速度减缓、人口密度偏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摊 大饼”模式不能继续向新的郊区扩张白鹭郡所在的良渚文化村的开发,就是在 进入这样一个新吋期发展阶段后,“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结构的基本确定,城 市发展开始呈现出了跳跃式的发展等背景下而建设开发的。

在组闭式、松散集聚 式的大杭州人居格局下,良渚文化村以“模块化”为基本要素的规划,以适度的 城市距离、具奋城市发展基础的区域作为大都市组团细胞的模式,避免了城市建 设“摊大饼”式无序蔓延所带来的“聚集不经济”的结果4. 2开发模式比较1992年,蒋村划入杭州成为大势所趋那里的土地在没有经过较好地 规划,没冇考虑绿地、配套的情况下,在一夜之间易了主开发商纷纷以极其便 宜的协议价,几乎瓜分了那里所有能开发的地开发商进行各自为政的开发,蒋 村商住区内的各小区基本都是块状分割,各自封闭各小区内的规划,从个体上 说,规划、景观、建筑、配套都做得比较精致齐全;但从更上一级层次角度看,其崛起是基于一种自发的主动开发意识,即“先开发后配套”,缺乏城市整体规 划,也缺乏整体性的城市脉络而良渚文化村的开发,则是在政府规划之后再由开发商进行开发在一 定程度上,界明了开发商和政府的角色,提供了一个协调和分工的范本首先, 良渚文化村完全将自己融入政府规划中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良渚组团的中心 整个居住区的建设开发首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其次,整体性的开发,冇利 于在完善内部配套的同吋实现与外部大城市的对接大到交通、通讯、供气、供水等市政配套设施,都在已建或在建的基础设施之中, 小到菜场、学校、商业中心等生活配套,都在己有规划范围之内;再次,良渚文 化村预留“生长性”的规划为今后的就业、繁荣新城镇创造了条件。

4. 3设计理念比较在设计的理论来源上,追朔蒋村商住区普遍的居住空间组织模式的原型, 可以找到“邻里单位”模式长时期以来,居住区规划的布局模式被基本固化起 来,常被称为“四菜一汤”的布局几乎成为小区的“经典”规模的标准、公建 配套指标等表现出较强烈的计划经济的特征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考虑到城市空间发展结构日趋复合,现代城市生 活日趋丰富,传统的设计理念也不再是唯一标准而良渚文化村的整体理论指引更偏向于新城市主义的一些思想如苏提 倡的邻里关系的重新塑造,充分考虑步行者的尺度,强调多样化,主张通过创造 就业动力,提供综合而完善的教育、医疗、娱乐、商业购物等各类服务,组织多 元的居住人群,构造一个“自我平衡”的综合性城市空间在具体设计的理念层面上,蒋村商住区的设计理念为以住宅为导向的商 住发展当吋以德加等为代表的小区,首次明晰了注重建筑、注重环境的设计理 念,其品质明显高于当时市中心的住宅产品以住宅为先导,带动交通、商业、 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发展,是蒋村商住区较早出现的城市发展定律商住模 式的发展,在较短时间内积聚了人气,形成“店多隆市”的效应良渚文化村的设计理念提侣城镇生活的复兴、原生态和多样化。

城镇生 活的复兴最主要的体现在邻里交往空间的营造和以步行者为尺度来考虑建筑和 街道的尺度在规划中,整个良渚文化村由多个人型生态公园和若干个村落构成, 每-个“村落”内,从每一幢公寓步行到组团邻里中心大约为两分钟,而到整个 村落中心的步行时间大概是五分钟左右4. 4人口构成比较南都德加当吋入住的居民职业层次基本为个性鲜明的中产阶级、艺术家、 大学教授等对于当时的居民来讲,正逢住房改革初期、由福利分房供应体制开 始转变为市场化的商品房供应体制,这就使得当吋的中高收入者冇了自主选择住 房的机会对于大学教授和艺术家等群体来讲,相对于市区当吋的居住条件和品 质来讲,这里要明显高很多,且此群体或拥奋比较自由的吋间支配权或拥奋小汽 车等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因此,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为舒适的居住条 件,他们宁愿牺牲-部分的吋间成本,来购买城市近郊的住房白鹭郡东的住户大部份还未入住,在对己有的一些购房者的调查中发现, 很多为年轻-代的新杭州移民他们虽基本更愿意首选在离工作地点更近的区域, 但是相对于昂贵的房价而言,还是宁愿牺牲时间成本,选择0前房价还不算太高 的城市近郊区购房来换取更高的居住品质另外还奋一个群体是建筑师、媒体记 者、设计师等中高端人群,他们将此作为第二居所来选择,他们看上的正是这里 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田园小镇的生活方式。

他们对居住品质的看重从注重 建筑室内环境逐步提升到同样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另外可以预测的是,当良渚 文化村全部建成、旅游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后,冇很人一批工作在此的人们也会成 为一个重要的居住群体4. 5总体布局形态比较德加公寓的总体布局形态基本延续了传统的由行列式建筑组成组团,再 组织成为整个小区的组织方式通过相冋的手法使冋一或相似类型的单元重复出 现,用道路或绿地进行分隔另外还采取了轴线的布置方式采用线性联系的方 法,将具有特定意义或具有积极作用的点和面(入口、弧形水池、下沉式广场、中心绿地、小区会所等)彼此连接起来,构成统领全局的轴线建筑、场地等要 素围绕轴线布置,轴线两侧具奋均衡性,通过建筑、住宅组群和绿化小品,形成 较强的空间指向性和引导性,并通过轴线的构筑形成具冇一定秩序、韵律和节奏 的空间序列白鹭郡东的总体布局则突破了传统的布局模式,虽然因为tl照条件和朝 向的要求,其每一个单独的组成元素仍然是行列式的条状建筑,但通过打断、组 合、旋转后,形成了 14个“住宅居住小岛”(BLOCK)每个BL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