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 • 方法论 • 方法的层次(特殊、一般、普 遍)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一、科学问题1、问题 (1)科学哲学家英、波兰尼:焦虑 智力上的愿望 美、图尔敏: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 中、林定夷:P=S2—S1S1—给定过程的当前状态S2—智能主体的目标状态(2)认识论:已知与未知的结合 体 (3)重要性: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费尔玛难题 )李约瑟难题2、问题的分类(1)伪问题 (2)常识性问题↑↓ (3)科学性问题 A 知识性 B 探索性(科学问题) • 难题、非常问题(两朵乌云) • 经验性(潜在、实际)、概念性(内 部、外部)科学问题: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 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 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没有解 决的矛盾3、科学问题的来源(1)理论与经验事实(行星式原子 模型、海王星的发现) (2)理论之间 • 理论内部(亚里士多德动力学悖论、 理发师悖论) • 理论外部(科学理论之间、科学理论 与非科学理论之间)(3)不同学派观点的矛盾 (4)科学的空白区和结合部(电化 学、诺贝尔奖) (5)实际需要与已有手段之间的矛 盾4、科学问题的特点及结构历史性—问题域 (背景知识 )(无知、探索)(纵、横)(内涵深度、求解手段) 指向性—求解目标 可解性—应答域(对、错—有意义) • 类域:“DNA分子是怎样由四链构成 的?” • 特域:科学假定(双螺旋结构) • 全域:“DNA的结构是怎样的?” 目的性• 例1:爱滋病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 • 求解目标—引起爱滋病的原因 • 应答域—病毒 • 例2:脚气病是由缺乏什么维生素引 起的? • 脚气病是由什么细菌引起的? (错)5、科学问题的选择诺贝尔获奖情况:名师出高徒 名徒出自名门之我见(1)选择原则 • 科学性——根据 (已知)(基因遗传理论、跳跃基因) • 价值性——前提(科学、社会) • 创造性——灵魂 (未知)(理论、方法、应用) • 可行性——条件(癌症、统一场论、天文望远镜)(两对矛盾、晶体三极管)(2)重要性• 科研的起点(沃森和克里克) • 把研究引向深入(X射线)• 波普尔:“科学和知识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 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 题的问题。
• 贝尔纳:“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 的经济技术要求, 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 都是科研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 ,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 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3)科研选题的步骤• 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了解 前人的工作和现实的需要) ;实 际条件考察(经费的来源、科研 力量的配置、实验设备条件、协 作情况等) ;初步筛选(比较分 析,综合概括出需要研究的课题 );初步论证,提出选题报告( 可行性研究);同行专家评议, 最终确定课题二、科研的过程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1)科研始于观察尤其是中性观 察(归纳主义者如培根、洛克) (2)科研始于问题(波普尔、库恩、汉 森) • 科学的产生(巫术) • 学科的发展(天文学——亚里士多德、托勒 密、哥白尼、开普勒、牛顿) • 具体案例(青霉素的发现)2、问题引导观察• 波普尔的请观察• 哥廷根心理学会议的开幕式3、观察渗透理论• 目的—为什么观察(贝克勒尔、爱丁 顿) • 定向—观察什么(岩石、红楼梦) • 手段—如何观察(仪器) • 结果—观察到什么(X光照片)(卫 星照片) • 结果的描述 • 结果的检验•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的,而目的是与理 论相关的 • 理论对观察有定向的作用 • 观察工具是理论的物化 • 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 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 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 • 观察结果的检验也离不开有关的理论 • 爱因斯坦:“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 的东西” 三、科学事实及获取方法1、几种事实客观事实—--→ 经验事实—-- → 科学事实 —---→ 理论事 实 • 经验性 正确性(形)主观 科学抽象 • (个别陈述) 选择性(内)客观 • 价值性客观根据 理论根 据 无对错 可错性 可错性 相对和绝 对 本体论范畴 认识论范畴 认识论范畴 认识论范 畴2、科学事实的作用:• (1)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 • (2)对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进行 评价的基本手段• 巴甫洛夫:“不管鸟翼是多么完美, 但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 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 飞腾起来四、科学观察(一)科学观察的特点 1.定义: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 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客体 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2.特点:v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v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v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二)科学观察的分类 1.按观察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可分 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2.按观察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可分 为质的观察和量的观察 (三)科学观察的原则 1.客观性:要如实反映研究对象, 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 能臆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 v事物的非本质现象混淆了事物 的本质现象(抽象)v环境对观察的影响(实验)v观察的角度不同(全面)v错觉对观察的影响(间接观察)v观察渗透理论(辨证对待理论)2.全面性:在时空两个角度全面地 观察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规定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获得广 泛而有联系的、完整而又系统的 可靠材料,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的全貌 3.典型性: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 的观察对象和条件,避免次要因 素的干扰,使获得的观察资料更 可靠 包括典型对象和典型环境 神七) 4.细心性:在观察时应认真、细心 ,观察别人所没有注意的细节, 以做出新发现。
青霉素)5.随机性:随时观察与本来的目的 不一致的现象 6.辩证性:在进行观察和对观察结 果进行分析、解释时,要辩证地 思考,注意观察的条件性 7.记录思索性:此原则要求在观 察时要随时、客观的记录各种情 况,并对之认真分析、思考,以 探求新的发现点中子星)五、实验方法 (一)科学实验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在人为控制、变革或模拟客 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 法 2.作用: v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v强化、激化研究对象 v加速、延缓、再现、模拟自然过程 3.优点:过程可重复、周期可变化 、结果更精深(二)科学实验的分类 v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这是根 据研究的目的是对象的质还是量 而做出的划分v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这 是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在科 学认识中的作用而作出的划分 v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 ——这是根 据实验手段是否直接作用于被研 究对象来进行的划分三)实验的一般程序 1.实验的构思与设计v确定实验原理v选择实验材料v选择或研制适用的实验仪器v选择实验类型v确定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2.实验的实施v操作技能、敬业精神、思维素质、记 录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v首先对误差范围作出判断,避免把不 属于误差的差异遗漏 v对结果、数据的处理还包括对大量偶 然性因素的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出 规律性 v对实验结果描述应具客观性 4.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理论分析主 要是看实验结果与原有理论的正确部 分有无矛盾、与实验预期设想是否符 合。
六、观察、实验中的机遇(一)机遇的概念、特点和作 用 1.概念:是指人们在观察、实验过程中 ,由于某一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 的发现了新现象,并由此导致科学上 的新发现或新突破 2.特点:意外(部分,全部)、导致新发现 3.作用:对科技的发展会产生特殊的意 义,往往会开拓出新的科技领域,甚 至引起一场科技革命富勒烯C60 ) (二)机遇产生的根源 1、客观原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 展过程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机遇的产生从形式上来说是偶然的, 从根源上来说又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 ,偶然性不过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1)事物客观存在的内在本质X 射线) (2)机遇中表现的现象在一个时期什 么时候、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出现是 偶然的但是,这种现象所以在这个 时期而不是在以往那个时期发现又是 有必然性的时间)(3)机遇由谁捕捉住是有偶然性的, 但也有其必然性的根本原因是取决 于这些科学家本身的水平和能力(主 体) • (X射线,青霉素)• 法国大细菌学家尼科尔“机遇只垂青于懂 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 巴斯德“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 些有准备的头脑” •2.认识论原因:主观和客观的矛 盾三)捕捉机遇的条件1.对偶然性和必然性关系的正确认 识 2.敏锐的观察力(留心意外之事) 3.科学的判断力 4.必要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