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7页
文档ID:4903867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1/7

例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媛枝随着我校课改的不断深入,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个性和潜能得到不断发挥,课堂效率随之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大量无效行为现举例说明:案例一:在某语文老师的公开课上,老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明确目标,然后布置完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布置组长在组内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往静听——接受的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有的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有的小组成员思想开小差,聊侃与任务无关的事;有的学生趁机偷懒,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凡此种种,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产生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协作精神的良好效果案例二:为完成无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而合作某政治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任务仅仅依据于教材、教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如在合作交流题目中,他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这样设计题目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动机不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

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案例三:数学公开课上,老师布置了讨论交流的题目,但是我观察到,只有几个同学(学优生)深入大谈特谈,而很大一部分学生脸上出现茫然的神色,众所周知,学优生往往是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案例四:忽视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发现发现某些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这种“赶鸭式”的只求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思维及探究新知过程的做法,违背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如此之怪现象,作为一线教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要重视政治教师的观念更新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老师来说,小组合作能否有效、持续地发挥其作用,他们的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试想一下,如果连我们自己都认为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或只认为它是学习的一种便利,缺少应有的期望和热情,那你能指望学生的新奇和热情能持续多久?因此,我们的政治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应学会蹲下身来和学生谈话,建构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并对合作小组付出真诚的关爱和小心的呵护,使自己真正地融入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理解,体验小组学习的快乐,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实现方法方式的多样化,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其次,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第三、创设适宜的合作情境当代美国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指明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更更高效的学习现代教学观认为组合作效益实现的最大化,需要一定的适宜的合作环境,否则它就会名存实亡基与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有目的,适时适量地为合作小组创设适宜的合作情境,置合作小组于灵活多变且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让他们在保持心理自由而无须压抑的状态中参与合作、讨论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又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以及问题设计所遵循的启发性原则、挑战性原则创设出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如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现力的发展第四、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强调师与生之间、教与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被关爱的时间、精力比率的扩大。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 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政治教师应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以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第五.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 ,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 、 “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

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集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六.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中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针对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