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服与礼仪范文

艳春1****84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33KB
约19页
文档ID:207999291
汉服与礼仪范文_第1页
1/19

汉服与礼仪汉服与礼仪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左传 定公十年》注疏汉服和汉民族传统礼仪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穿汉服,行汉礼,传承华夏文明,展我大国风采! 依据华夏礼乐文化及相关典籍,并参考写实古画、道教礼仪和儒家礼仪等,整理常用汉礼标准如下: 1、立容(男女通用):身体肃立,双脚微分,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从容优雅; 2、行容: (1)男:身体肃立,袖手(礼仪场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从容,庄重大方; (2)女:身体肃立,袖手(礼仪场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较小,步履庄重; 3、跪容: (1)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2)跪坐(一般为拜礼时的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 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 4、坐容(包括经坐):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如为经坐,则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脚后跟上; 二、揖礼,女子福礼,欠身礼,茶礼。

(一)男子揖礼: 1、 长揖:肃立,俯身,拱手高举(高过眉心),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谓 长揖至地 【特别说明】朱子深衣袖口宽大,拱手时,一般不会露出双手为了让诸君看到左手包右手的姿态,故本图故意将双手露出以后图片,则不再作此说明 2、 天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 时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4、 土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二)女子揖礼、福礼 1、女子正规揖礼:应该限于正式礼仪场合才用, 平常不用 右手压左手,举手齐眉,附身90度,然后起身,手随着再次齐眉,起身后手再放下。

2、女子日常揖礼:身体肃立,双手叠抱于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内,欠身约20度 3、 女子福礼(又叫:万福礼或道万福):用于同辈着汉服日常见面,辞别时 身体肃立,两手相扣,右手在上,放于胸前或左腰侧,微俯身约20度,微动手,微屈膝 (三)男女坐时欠身礼(包括正坐)(男女通用)(饮茶礼):一般用于还礼时 端坐,袖手或手自然垂放于两膝,欠身约20度 (四)奉茶、受茶、还茶礼:奉茶者双手执奉茶盘或茶盏,上举齐眉,同时微俯首,微欠身(约20度);受茶者双手接茶盏,口称谢,微欠身(约20度),如奉茶者将茶盏、茶盘置于几案上,则受茶者行欠身礼;还茶礼如受茶,接盏变为还递盏 三、拜礼 (一)男子跪拜礼 1、 男子稽首礼: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神、拜庙之礼 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举首,再拱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前边地上,停留片刻(约三秒),直身跪坐,垂手,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2、 男子顿首礼:地位相等的人互用的跪拜礼 行礼方法与稽首礼同,只是俯身引头至地就立即抬起,不作停留 3、 男子空首礼:用于尊者对卑者的答拜礼 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与心平,手心向内,左手在外,俯身,头部轻触手稍作停留,直身跪坐,自然垂手于身体两侧,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特别注意,因为女子要佩戴钗环,所以可以不着地,额头贴手即可 (二)女子拜礼(女子正拜:肃拜):用于正式礼仪场合的跪拜礼 两脚并拢肃立,袖手于腰际正前,双膝同时跪下,两膝相并,跪坐,右手压左手,下手至于膝上(重者至地),头微俯,欠身约30度,稍停留(约三秒),直身,跪坐,收手、袖手于腰际正前,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 四、综合礼仪 1、再拜: (1)男子再拜:一次天揖 一次稽首或顿首 一次天揖具体行礼方法:肃立,两脚微分呈外八字,行天揖礼,手不放下,仍叠抱当胸,双膝同时跪下,膝分开与肩同宽,呈跪坐,拱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手心向下,左手在上,俯身,头部轻触手背稍作停留,直身跪坐,自然垂手于身体两侧,再次拱手下于膝前,至地叠放,左手在上,俯身,头伏于手前边地上,停留片刻(约三秒),直身跪坐,垂手,跪立,双膝同时离地,起立,再行天揖礼一次,恢复立容,礼毕。

(2)女子再拜:一次揖礼 两次肃拜(中间直身袖手不起立) 一次揖礼 2、一礼三拜 (1)男子:一次天揖 三次空首(中间直身垂手不起立) 一次天揖 (2)女子:一次揖礼 三次肃拜(中间直身袖手不起立) 一次揖礼 3、三礼九拜:最隆重的拜礼用于祭祀、冠礼、婚礼等重大礼仪场合行礼方法:重复三次 一礼三拜 五、其他礼仪(袖手) 双手叠抱(相叠)于腰际,手心向内,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手在袖内 六、行礼注意事项 1、对长辈要主动行礼,长辈则被动还礼; 2、汉家礼仪讲究中正平和,行礼节奏要掌握从容; 3、对生者奇拜,对逝者偶拜; 4、礼仪场合应缓慢从容,切忌慌乱、东张西望 汉服与礼仪 汉服是中国作为衣冠上国、华服之美、礼仪之邦这些美称的来源之处,而现在人的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会去穿汉服,除非是在一些大型的活动、写真和影视剧中才会看到,那么,关于汉服的礼仪内涵有哪些?一起到中去看看吧 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通过舆服志的沿袭,千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的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

可以说,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的风格具有以下几种: 1、历史性:剃发易服的暴力强制已经消失,汉服趋向于复兴 2、传承性: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3、多样性与同一性: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变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 4、完备性: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5、相融性: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本身就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可以说,汉服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一家 一直以来,汉服由于华夏儒家王道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汉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此外,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谓“蕃主服其国服”国服制度促使了周边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服饰比如,契丹太宗入晋,接触到中原衣冠制度,北归后,参照中原服制制定了本朝国服与汉服制度 众所周知,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以中央集权的国家概念最早、最完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王朝,汉人的称谓由此而来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域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不仅是汉服,在其它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尤其在经济、科技、文化上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汉帝国,为华夏儿女留下了永远的自豪今天,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 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圆领等为其有益补充,一般不在显眼处使用扣子(至明代才开始于部分款式的服装显眼处上使用纽扣)以下是描写着汉服女子的美态的诗句: 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惊鸿一曲绝,照影舞动天下,广袖轻舒,唯留清影落人间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小结:看完上面诗句的描写美人着华服之美,办公室王老师竟也有种生错了年代的感觉,大概有喜欢汉服的小伙伴们也会有这样的感慨吧 汉服与礼仪 穿着礼仪:穿着汉服无论男女都不应当披头散发如有中衣,请穿着中衣,再套外衣穿着汉服时应挺胸抬头,注意仪表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