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共产党和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初,俄罗斯就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组 织,并对俄国革命和苏联建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60年代, 苏联地下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也提出了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 的主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建立“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共改革的目标同时,苏共 逐步被社会民主党化但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向 “中左”方向的改革和苏共、俄共社会民主党化的进程被历 史性地中断了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前共产党人纷 纷组建了十余个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但是,这些 政党都比较弱小,未能进入国家杜马就被边缘化了在苏俄,孟什维克是民主社会主义的鼻祖早在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 派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后,孟什维克同布尔什维克 一样也制定了自己的策略、原则他们认为,1905年在俄国 开始的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其任务是消灭农奴制残 余,并为资产主义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在革命中,无产阶级 是积极而坚决的参与者,而不是努力做领导者特别是孟什 维克在评价1906-1907年革命时•,认为在革命的“杜马”时• 期(1906-1907年)政治领导权已经转到立宪民主党手里,在 1905年10月以后再谈无产阶级的领导己经完全不合适了。
因此说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象征性的、临时性的孟什维克 在反对采取激进措施的同时,还对农民表现出了不信任他 们认为,农民运动不仅有革命性,还有反动性,幼稚的君主主 义,平均使用土地和保存村社的要求,等等在1917年推翻沙皇政府的二月革命中,孟什维克仍然 坚持固有的立场,其革命的目的就是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的 民主制度他们认为,在战争弄得满D疮痍的农民国度建立 社会主义是幻想普列汉诺夫曾说:“俄国历史没有准备好 可以烙出社会主义之饼的面粉”他们参加临时政府的目的 不是获取国家的权力,而是促进国内的和解、防止发生内战 和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并对临时政府实施监督十月革命后, 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一道极力主张建立立宪会议,这与主 张建立苏维埃制的布尔什维克乂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内战 时期,他们对布尔什维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其不满 内战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以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参加 了在1921-1922年年间发生的一系列反对苏维埃政权和布 尔什维克党的叛乱为由,最终将他们全部镇压了这样,最初 在苏俄产生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在苏俄历史地中断 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这对挛生兄弟的对立和斗争, 方面预示出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艰难性;另一方面表 明,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社会主 义,在俄国的斗争是激烈而残酷的。
历史在一•时一■刻展现的 图景往往遮避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一度以为终结的历史,后 来在俄国的土地上依然延续着1965年夏季,为反对给斯大林恢复名誉,各种社会集团 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以请愿的方式举行了更广泛的抗议活动 和示威,形成了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持不同政见者大致可分 为3股势力和派别,以物理学家萨哈罗夫院士为核心的是捍 卫基本人权派;各种少数民族争取民族更多自决权的组织是 民族权力派;第三个就是主张在苏联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争 取“人道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派别著名的历史学家罗伊••麦 德维杰夫就是这一派的领军人物他认为,争取“人道的社 会主义运动包括了其他社会运动的全部理性的方面因为, 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提供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政治 上的少数派所享有的IH由……尊重宗教权力和清除对宗教 组织的一切人为障碍同时,也提倡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改 革他说,在共产党的内部,也有一种新生的力量,认为人道 的社会主义能在不抛弃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自 由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民主是极为重要的而对民主来说, 社会主义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主张同孟什维克的主张是 一脉相承的这一切说明对苏联现实社会主义的不满情绪与 抗议行为,使一•度在苏联中断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上 世纪60年代苏联的地下乂悄然地复活了,延续着民主社会 主义与苏联的不解之缘.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半选为苏共总书记。
他上台后 做出了重大的人事变动和调整后就启动了苏联20世纪80 年代改革的机制在1986年2月25日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 上,戈尔巴乔夫在阐述加速发展战略的同时•,明确地提出了 进一步实现民主化、加深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和实行公开性 的政治改革的目标进入1987年后,戈尔巴乔夫逐步地形成 了改革的新思维,对改革、民主和公开性、外交、社会主义 做出了比较系统、深入的论述和分析戈尔巳乔夫在《改革 与新思维》一书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 苏联以前搞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模式的“极权的、专横的社 会主义”,而苏联现在要构建的社会主义是“人道的、民主 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崭新状态”他认为,“多一些 社会主义,意味着多一■些活力和创造,多一些组织性、法制和 秩序,多一些经营的科学和主动性,多一些管理工作的效率, 人们生活得更好和更有保障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 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在人与人之间的生 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个人关系中多一些文明和人道主义,多 一些尊严和自尊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多一些爱国主义 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 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
换句话说,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 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的理论前提所包含的内容由此看出,戈尔巴乔夫所追求的 社会主义是西方社会民主党所摘的民主社会主义,尽管有时 他表达得比较隐晦但是,他推崇民主社会主义的由衷的心 态却是再清楚不过的苏共二十八大认为:为了克服社会上和党内的危机对 社会和党进行改革,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客观地 评价时局,确定党在现阶段的政策原则具有原则性意义,发 生危机的深刻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思想本身有什么缺陷,而 在于它过去被扭曲了,使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国有化、党和国 家上层建筑以无产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专制都造成了使人脱 离所有制和权力的新形式,导致了专制极权和无法无天;自 然界受到掠夺性的开发;教条主义横行,不允许异己思想存 在;对文化历史珍品和各族人民的精神财富采取了轻视态 度世界被看成是各种社会制度进行不可调和的对抗的舞 台三十〜五十年代对社会主义原则的歪曲,给国家的发展 造成了复杂的问题二十世纪下半期全人类的生活中发生 了与科学技术革命有关的重大转折的时候,官僚专制制度没 有能力使国家走上世界文明的轨道改革政策的实质在于, 从官僚专制制度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这条 道路尽管艰难,但却是通往像样的生活,通往发挥国家物质 和精神潜力的唯一正确之路苏共同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 一切决裂,苏共不能同意否定十月革命的理想,不能接受对• 待苏联人民革命成果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待本国历史,一•方 面应明确分清斯大林主义和停滞所产生的现象,另一方面应 明确分清苏联各族人民的实际成就,党对一•代又一•代工人阶 级、农民、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和自我牺牲精神,对他们 为国献身的精神给予应有的评价我们神圣地缅怀人民在残 酷的考验年代所付出的牺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 这样一种社会:人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人创造无愧于现代文明的生活 条件和劳动条件;克服人与政权,与他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 财富的疏远,确保人能积极参加社会进程;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基础上,确保使劳动者 变成生产的主人,有高效率劳动的强烈愿望,为生产力进步和合理利用IH然资源提供最佳条件,保证社会公正和劳动者 的社会保护;人民的自主意志是权力的唯一源泉;受社会监督的国家 保证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尊严与人格,血•不管其社会地位、 性别、年龄、民族和宗教信仰;在法律范围内行动的所有社 会政治力量由竞争这是坚定不移地主张各族人民和睦、平等合作,主张尊 重每个民族决定自己命运权利的社会。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 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 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 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 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一而二,二 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 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 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 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环境保护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 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 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 产,保证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包 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1)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 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 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 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
这个层面属于宏观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 进行调控,才能够解决2) 对地球生物的保护包括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维护 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殊保 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 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3) 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使环境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 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 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 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 教育来引导,要工学兵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 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 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 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 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 相适应没有限制的发展,便不能持续生态持续发展是可 持续发展的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社会 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最终目标。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倡导 可持续发展模式更是迫在眉急的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 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人类 深刻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能力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源于 环境保护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 割的整体,人必须与然协调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半的生产 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 始终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步预计,年末全国 总人□ 134100万人(即13.41亿人)可以看出,尽管中 国已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 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 乡人口结构、民族结构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失衡,问题 突出过多的人口需要相当大数量的资源,势必加大资源方 面的压力2. 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 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控制的促进中国环境文化协会在 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 “非常担心环境问题”,特别是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