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线索

郭**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1.90KB
约27页
文档ID:113575816
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线索_第1页
1/27

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线索    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线索【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毛泽东【正文】a81a1000—856x(xx)01—0107—06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以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当作出发点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253页是批评、改造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伟大成果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做了什么样的改造呢?最根本的是把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正立起来,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这一点,马克思多次强调过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0卷,第13页列宁也指出:“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黑格尔主义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147页这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改造,主要是剥去唯心主义的外衣,吸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把它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法的贡献决不止这些,他们明确提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提出主观辩证法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明确提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立面相互渗透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黑格尔论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论述了对立面相互渗透,并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构造自己哲学体系的杠杆,但黑格尔并没有明确表述这些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而且在黑格尔那里,对立统一实际上指的是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是从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到恩格斯才把对立面统一规律从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分化出来,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法问题上所要解决的,主要是讲清楚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辩证法的客观性;同时针对当时自然科学家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强调辩证法思维的普遍有效性马恩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功不可没的,谁都不会怀疑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穷尽唯物辩证法的所有问题,后人也不是对唯物辩证法无所作为的事实是,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所面临的情况与马恩有所不同马恩所面临的是公开的反对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观随着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公开地否认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愈来愈少了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产生了庸俗进化论庸俗进化论承认发展、变化,但认为只有单纯量的变化,否认质的变化;这种量的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在事物的外部它的要害是否认事物的自己运动,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庸俗进化论成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调和阶级矛盾,鼓吹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为了同机会主义的诡辩和折中主义进行斗争,列宁发奋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研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深入研究了矛盾学说,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光辉思想,把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考察,有他的两篇著作为标志:即《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在写作《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时,对辩证法的理解产生了一个飞跃,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紧紧抓住了对立统一规律来阐述辩证法例如,他写道:“辩证法的东西(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97页对黑格尔批判康德割裂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形而上学观点时所得出的结论:“这两个规定,如果单纯看来,没有一个是真的,只有两者的统一才是真的这就是对这两个规定的真正辩证的看法,也是它们的真正结果列宁旁批:“真正的辩证法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119页在回答“辩证法是什么”时,列宁是从矛盾的对立、依赖、同一和转化的意义上来回答问题的列宁写道:“这里也有辩证法的本质。

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着这个本质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285页我们可以看到,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无论是摘录黑格尔的话,还是他自己加的批语,只要涉及到辩证法的内容或给辩证法下定义,列宁都是围绕对立、同一、转化来阐明的最突出的是辩证法十六要素综观十六要素,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不是把辩证法仅仅看成是客观事物的辩证法,而且也是认识的辩证法,思维的辩证法二是对立统一观点象一根红线贯穿于辩证法要素十六条中,除第一条讲观察的客观性外,这是前提,其余各条都是围绕对立统一规律提出来的在形成辩证法的十六要素以后,至此,列宁关于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思想是完全成熟了所以他在写完辩证法要素十六条之后作了总结,明确提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我们把《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里的十六要素与《卡尔·马克思》中的关于辩证法的四个特征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列宁对辩证法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新的研究成果,作出了新的发现列宁说,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提出了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问题,有没有说明和发挥呢?应该说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作了初步的阐明和发挥可以认为,这篇短文是列宁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来阐明唯物辩证法体系的纲要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一分为二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在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普遍性以后,紧接着从两种发展观的高度,阐明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提出了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阐明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了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很清楚,列宁是准备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来展开辩证法的多方面的内容的这里,有的做了较多的发挥,有的只是提出了论点总的说来,列宁还没有对核心和实质问题作系统的说明和发挥但应该指出,这篇短文已经指明了“说明”和“发挥”的基本点二考察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历史,中间是不能跳过斯大林的这并不是因为斯大林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问题上有什么重大的贡献,而是因为他是列宁之后系统写出唯物辩证法基本特点的人,而斯大林关于辩证法的几个特点对中国哲学界影响极大,曾经归纳的几个特点的认识和评价也很不一致因此,研究一下斯大林是很是必要的斯大林哲学的代表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表在1938年(比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讲了四条,即:(1)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普遍整体;(2)自然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3)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是前进的,上升的,而不是循环,不是简单重复;(4)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斯大林的这四个特征,从总体上看,不仅是对列宁辩证法思想的倒退,而且是对马恩思想的倒退说它是从列宁辩证法思想的倒退,这主要是因为列宁的辩证法思想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第一,列宁强调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强调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强调把辩证法用于认识过程和思维运动而斯大林关于辩证法的四个特征只是讲自然界如何如何,根本不提认识和思维的辩证法第二,列宁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他的这一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在《哲学笔记》中,这一点,斯大林是清楚的但他关于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却只字不提列宁这一重要思想,他所列的“四条”也没有体现这个精神另外,列宁不仅讲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而且还讲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斯大林在讲到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时,却只讲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就把矛盾动力说变成了“斗争哲学”这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关于否定之否定,列宁虽然不满意黑格尔的形式主义三分法,但他不是抛弃这个辩证法的重要规律,而是承认这个规律,揭示这个规律的实质: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但在斯大林的辩证法“特征”中却取消了这一规律,他只讲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而不讲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

实际上他是反对曲折性和重复性的他把事物发展的曲折,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看成是简单重复,是循环而加以反对这说明斯大林并不理解黑格尔,更不理解列宁为什么说“四个特征”甚至是对马、恩辩证法思想的倒退呢?马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但他们反复强调,辩证法适合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是以这三个领域的普遍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而斯大林的辩证法却只是适合“自然界”的,适合于人类社会也是从“自然界”推广去的,而不是根据研究社会本身发展规律的结果,更排除了辩证法是关于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的重要观点马、恩在讲到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时,都不是只讲矛盾的某一种属性,而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斯大林就只讲对立面的斗争,而且把矛盾斗争又简单归之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斗争,抹煞了矛盾性质及其斗争形式的多样性,这种理论势必造成实际斗争的扩大化马、恩在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时,虽然没有接受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核心、实质的观点,但他们并没有否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恩格斯在几个地方明确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出“否定之否定”是由矛盾引起的螺旋式发展,这和列宁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也是被斯大林在讲辩证法的特征时给“遗漏”掉了。

有些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辩证法的四个特征是“继列宁之后建立辩证法体系的一次初步尝试,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法成果的一次积极的综合它符合列宁的十六要素的精神实质,在其最基本的方面是和十六要素相一致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应该说,斯大林的“四个特征”的某些条文和十六要素一样,但其精神实质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和列宁的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积极综合,而是倒退当然,斯大林把辩证法的特征梳了辫子,归纳成几条,比较通俗,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辩证法,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斯大林的这几条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特别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神实质,也给人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比如,只讲斗争,不讲同一,否认事物运动的曲折前进,会助长人们行动中的“左”倾盲动斯大林是看过列宁的《哲学笔记》的,了解列宁的辩证法思想,为什么会有如此倒退呢?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条:第一,是他犯了同费尔巴哈相类似的错误,不懂得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但“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却有一个广博的辩证法纲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0卷,第386页是“一切现有逻辑材料中至少可以加以利用的唯一材料”(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卷,第121页。

因此,在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把辩证法一起丢掉了由于不懂得黑格尔,又怀有极大的偏见,这种状况使得30年代苏联哲学界都认为,黑格尔哲学是德国贵族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苏联从1930年底开始,由斯大林亲自发动,在哲学界开始了对德波林派的批判这场批判运动的起因之一是德波林派过分夸大了黑格尔哲学的意义和作用,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根本的改造,只要把它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加以综合就可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德波林派的观点是错误的,批判是应当的但是在批判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意义却估计不足,批判运动的结果贬低了黑格尔哲学斯大林对黑格尔哲学怀有戒心,他的小册子就得避开黑格尔的“痕迹”(如“否定之否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