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车防抱死制动ABS系统培训课件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03.50KB
约37页
文档ID:51314466
汽车防抱死制动ABS系统培训课件_第1页
1/37

---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相关预备知识 ★ ABS概述 ★ ABS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原理 ★ ABS系统的控制方法 ★ ABS系统的工作控制原理 ★ ABS系统的发展相关预备知识Ø制动时车轮的受力Ø制动系的类型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制动系的结构(鼓式制动器)制动系的结构(盘式制动器)ABS概述ØABS的功能ØABS与普通制动系统的关系ØABS基本工作图ABS功能能根据路面状况,控制车轮的滑移率在某 一范围内工作.在汽车制动过程中,自动调节车 轮的制动力,防止车轮的制动抱死.即使在非常恶劣的路面条件下,也能够保 证车辆:(1)在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2)在制动时的转向操纵能力(3)获得较短的制动距离(4)无需点制动ABS与普通制动系统的关系Ø优于普通制动系统Ø建立在普通制动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上Ø只有超过一定的速度值ABS才开始工作Ø只有抱死时才调节压力调节装置制动器轮胎 轮速传感器ECU制动管路压力制动力轮速信号控制信号ABS基本工作图ABS的组成及结构原理★ 防抱制动系统的布置图及工作原理★ 无论是气压制动系统还是液压制动 系统,其ABS的主要组成部分均包括轮速 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和压力调节器三大 部分。

防抱制动系统的布置图波许公司的ABS3型液压防抱制动系统的布置图 1.轮速传感器2.车轮制动缸3.液压调节器 4.电子控制器(ECU) 5.警告灯防抱制动系统的布置图国产(重庆公路研究所研制)FKX-AC1型气压防抱制动系统的分布图, 其控制方式为对角线控制 1.传感器2.调节器3.制动阀4.制动气室 5.电子控制器6.升关7.警告灯防抱制动系统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 ,轮速传感器不断把轮速信号传送给ECU ,这些信号被ECU进行逻辑判断和分析, 并加以计算,一且识别到某一或几个车 轮有抱死倾向时,ECU就发出指令,并送 至液压或气压调节器中,通过调节器中 电磁阀“升压”、“保压”、“降压”3种不同 工作状态,及时调节车轮制动缸(气室)中 的压力,以防止车轮制动抱死轮速传感器★车轮测速系统通常由齿圈和轮速传感器组成, 一般安装在车轮附近,但也可以把它们放在其 它部位,只要这些地方的旋转与车轮速度成一 定的比例★两种类型的轮速传感器问世,即主动式和被动 式 ★被动式速度传感器结构及与齿圈的安装关系图被动式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及与齿圈的安装关系 1-联接线 2一永久磁铁 3一外壳 4一线圈 5-感应头 6_齿圈电子控制器ECUECU一般由微处理器及其他数字电路 组成。

按功能可分成5个模块:轮速传感 器输入电路、计算及监控微处理器、调 节器控制输出电路、报警灯输出电路和 电源装置ECU控制系统示意图ECU控制系统示意图n1.制动踏板2.报警灯3.ECU4.车轮转速传感器5.车轮6.制动分泵7.制动液 压力调节装置8.制动总泵ABS控制单元液压调节器在ABS的控制过程中,液压调节器 在收到ECU的控制指令后,就通过电机或 电磁阀去调节车轮制动分泵的压力主 要由电磁换向阀储液罐和液压泵和电动 机总成组成.四轮控制的三通道系统图四轮控制的三通道系统图1.三位电磁换向阀 2.比例阀与旁通阀 3.制动总泵 4.液压泵 5.储液罐 6.执行器 7.ABS ECU 8.右后 轮制动分泵 9.左后轮制动分泵 10.右前轮制动分泵11.左前轮制动分泵ABS的控制方法ABS的工作控制原理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 制动、制动压力降低、制动压力保持和制动压 力升高四个阶段 ★常规制动阶段:在常规制动过程中,制动防抱 死系统不起作用,制动防抱装置的ECU不向磁 化线圈传送电流图a) ★制动压力降低阶段:随着压力的升高,车轮即 将抱死,这时车速传感器把该信号传给ECU, ECU给执行其器磁化线圈输入电流,从而产生 强大的磁力使三位电磁阀阀芯移动到上端。

图b)ABS的工作控制原理★制动压力保压阶段:当制动分泵中的制动管路 压力降低,使车速达到预定值时,车速传感器 给ECU传送相应信号,ECU就给磁化线圈提供 电流,磁化线圈产生的磁力将相应减小,三位 电磁换向阀阀芯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移至中间 位置图c)★制动压力升高阶段:只有制动分泵中的制动液 压力升高时,才能产生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 车速尽快将低,为此ECU停止向磁化线圈提供 电流,三位电磁换向阀被回位弹簧拉下图d)常规制动阶段图1.制动总泵 2、5、11.单向阀 3.液压泵和电动机总成4.ECU6.储液罐7.前轮 轮速传感器8.盘式制动分泵9.回位弹簧10.磁化线圈12.三位电磁换向阀制动压力降低阶段制动压力保压阶段制动压力升高阶段ABS的发展K德国BOSCH公司的专利K美国西屋公司将其用在火车和飞机上K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汽车上K60年代开始电磁传感器探测车轮车速K集成电路应用于ABS中K目前ABS控制器已普遍采用16位单片机 为CPUABS的发展K我国对ABS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现 在刚刚进八产品试制和在车辆上试装的 阶段K目前,我国已着手制定车辆安全性方面 的法规,其草案已经制定出,并决定首 先在重型车和大客车上安装ABS。

ABS的发展K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目前应用的ABS产品基本 都是基于车轮加、减速门限值及参考滑移 率方法设计的以下几个方面有待改进:⑴门限值的设置与很多因素有关,不同的车辆需要不同的匹配技术,需要较多的道路试验加以验证;⑵从理论上讲,整个控制过程车轮滑移率不是保持在最佳滑移率上,而是在它的附近波动,并未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⑶不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性,难以适应各种制动工况ABS的发展ABS实际产品的研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利用软件来补偿轮速传感器测量误差(由传感器齿轮的制造、安装误差及腐蚀所引起的)以提高轮速信号测量精度;⑵将体积小、质量轻、性能可靠、成本低的微电子机械及 表面声波探测装置应用于ABS中,以测量车辆运行速度;⑶将滤波器与路面探测器结合用于轮胎路面间摩擦的实时估计;⑷将一些具有自适用强的控制算法应用于ABS控制逻辑的设计中,以适应车辆参数、载荷和路面状况的变化;⑸建立液压ABS制动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⑹在控制器软件设计中考虑了充气不足的影响,设计轮胎气压监视程序ABS的发展ABS发展趋势1.新的控制理论、方法不断出现2.电子技术的进步将提高ABS功能3.功能结合,不断扩展谢 谢 观 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