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测试一、单选题1.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 北京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B. 天安门广场一年之内每日的升降旗时间不同C. 学校教学楼的正午影子夏季比冬季短D. 太阳每日东升西落【答案】D【解析】解:选项A描述的是季节变化,该现象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故A错误; 选项B描述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该现象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故B错误; 旗杆影子的长短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故C错误;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牢记即可我校的小英同学于2019年12月22日(冬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 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短再变长 D. 先变长再变短3. 这一天,小英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情况是()A. 方向朝南,一年中最短 B. 方向朝南,一年中最长C. 方向朝北,一年中最短 D. 方向朝北,一年中最长4. 这一天过后,我们泉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A. 昼夜长短不变 B. 昼变短 C. 夜变长 D. 昼变长【答案】【小题1】A【小题2】D【小题3】D【解析】本题考查一天中影子的变化。
物体影子的长短受太阳高度角大小影响大,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出时太阳高度角小,物体的影子长,中午时太阳高度角大,物体的影子短,所以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故A正确,BCD错误本题考查影子长短与太阳位置的关系由题中可知,该日为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且位于正南方向日影方向与正午太阳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我校在泉州,位于北半球,因此小英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情况是:方向朝北,一年中最长故ABC错误,D正确本题考查泉州的昼夜长短变化由题可知,该日为冬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泉州位于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过后,昼变长,夜变短故ABC错误,D正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9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北纬39°54′,东经116°23′)召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北京市位于图1中的()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会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焦作昼短夜长 B. 北半球各地昼夜平分C. 地球运行在图2中的a段 D. 地球运行在图2中的b段【答案】【小题1】B【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经纬度位置的确定,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北纬向北增大,南纬向南增大北京的经线度是(北纬39°54′,东经116°23′),因此,北京位于东经100°以东,北纬40°以南,即图中②位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判断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2019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焦作位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A对、B错误读图可知,左侧地球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右侧地球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结合节气变更顺序和地球公转方向可知,上面地球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下面地球位置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因此,2019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地球运行在图中的d段,C、D错误。
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2月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读题,回答下题 7. 这是某城市当天昼夜长短的时间,请你判断该城市是()A. 北京 B. 开普敦 C. 悉尼 D. 里约热内卢8. 下列图片代表悉尼欢度圣诞节景象的是()A. B. C. D. 【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2月25日接近北半球的冬至日节气,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从左图可以看出,昼长9小时,夜长15小时,此地位于北半球;从右图可以看出,北京位于北半球,开普敦、悉尼、里约热内卢位于南半球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的变化12月25日接近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由于地球的公转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半球)正是夏季,从图片可以看出,ABD都是冬季的景象,C是夏季的景象读图,回答下题: 9. 如图中②地的经纬度是A. (20°N,20°E) B. (20°N,20°W)C. (20°S,20°W) D. (20°S,20°E)10. 根据如图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由A. ①→② B. ②→④ C. ④→③ D. ③→①11. 下列有关③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北半球 B. 位于西半球 C. 位于低纬地区 D. 位于温带地区【答案】【小题1】A【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坐标位置的判读。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由图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图中②点坐标为(20°N,20°E),A对,BCD错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由图中经度的变化可知,从①到②是自西向东,A对;从②到④是从北向南,B错;从④到③是从东向西,C错;从③到①是从南向北,D错本题主要考查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由图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图中③点坐标为(20°S,20°W)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所以③地位于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AB错;③位于低纬度和热带地区,C对,D错2019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据此回答下列题12. 大会开幕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当地时间是()A. 18日20时 B. 18日22时 C. 17日22时 D. 17日20时13. 会议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C. 昼夜等长,昼逐渐变短 D.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14. 与18日相比,24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A. 较大 B. 较小 C. 相同 D. 更趋近90°【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B【解析】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
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开幕在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而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所以开幕时,纽约为17日20时故D对,ABC错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变化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在10月18日到2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的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故B对,ACD错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在 10月18日到2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距离北京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B对,ACD错15.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建港口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由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侵蚀作用在右岸,②地适宜建港;南半球相反,侵蚀作用在左岸,③地适宜建港口故B对,ACD错二、综合题16. 图1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地的纬度是__________,B地的经度是__________2) 从东、西半球看A地位于__________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__________纬度地区3)A地位于B地的_______方向。
一天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地4)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______(填序号)处次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这种现象主要由于____________原因造成答案】(1)60°S 20°W(2)西 低(3)正西 B(4)④ 冬至 昼长夜短 地球公转【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和地球公转的判读,属于基础题,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根据“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可知,图中A点的纬度是(60°S,60°W);B点的经纬度是(60°S,20°W);C点的经纬度是(23.5°S,20°W)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依据B、C点的经纬度可知,从东、西半球看,A地位西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低纬度地区3)依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图中 A、B 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A 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向。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故B点比A点要早看到日出4)读图1可知,当太阳直射C地时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刻,再观察图2可知,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④位置,此时北半球的所有地区是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的时刻,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越向北白天越短,黑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