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编【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课件 1 .4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1MB
约41页
文档ID:577307257
新编【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课件 1 .4_第1页
1/41

北 师 大 版 数 学 课 件精 品 资 料 整 理 成才之路成才之路 · 数学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 选修选修2-1 常用常用逻辑用用语第一章第一章 1.4  逻辑联结词“且且”“或或”“非非” 第一章第一章 知识要点解读知识要点解读2预习效果检测预习效果检测3课堂典例讲练课堂典例讲练4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6易混易错辨析易混易错辨析5课前自主预习课前自主预习1 课前自主预习课前自主预习 1.“且”“或”命题与真假判定概念判断且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________;当p、q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________或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当p、q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时,p∨q是________;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是________p∧qp且q真命题假命题p∨qp或q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p的否定¬p(1)“非”命题的表示及读法对 命 题 p加 以 否 定 , 就 得 到 一 个 新 的 命 题 , 记 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或“p的否定”.(2)含有“非”的命题的真假判定p¬p真________假________¬p非p假真 知识要点解读知识要点解读 1.逻辑联结词“且”与自然语言中的“并且”、“和”相当.“或”与自然语言中的“或者”、“可能”相当,但自然语言中的“或者”有两种用法:一是“不可兼”的“或”;二是“可兼”的“或”,而我们仅研究可兼“或”在数学中的含义.“非”与日常生活中的“不是”、“全盘否定”、“问题的反面”相近.而“非”命题,就是对命题的否定.2.在判断三种形式的新命题的真假时,要熟练运用“至少”、“最多”、“同时”、以及“至少有一个是(不是)”、“最多有一个是(不是)”、“都是(不是)”、“不都是”这些词语. 3.通过实例去理解“且”、“或”、“非”的含义.对“且”的理解,可联想“交集”的概念.A∩B={x|x∈A,且x∈B}中的“且”,逻辑联结词中的“且”的含义与“交集”中的“且”的含义是一致的.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并集”的概念.A∪B={x|x∈A,或x∈B}中的“或”,逻辑联结词中的“或”的含义与“并集”中的“或”的含义是一致的.对“非”的理解,可联想“补集”的概念,若将命题p对应集合P,则命题非p就对应集合P在全集U中的补集∁UP. 4.在判断复合命题真假时,先确定复合命题的构成形成,同时要掌握以下规律:(1)“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与命题p的真假相反.(2)“p或q”形式的复合命题只有当命题p与q同时为假时才为假,否则为真.(3)“p且q”形式的复合命题只有当命题 p与q同时为真时才真,否则为假. 真值表pqp或qp且q非p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假假假假真 预习效果检测预习效果检测 1.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是(  )A.“p或q”形式的命题B.“p且q”形式的命题C.“非p”形式的命题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 B[解析] 相等且平分包含两个同时成立的结论,所以它是p且q形式的命题. 2.如果命题“p∨q”与命题“¬p”都是真命题,那么(  )A.命题p不一定是假命题B.命题q一定为真命题C.命题q不一定是真命题D.命题p与命题q的真假相同[答案] B[解析] ¬p为真命题,所以p为假命题,又p∨q为真命题,∴q为真命题. 3.“x不大于y”是指(  )A.x≠y     B.x<y或x=yC.x<yD.x<y且x=y[答案] B[解析] “不大于”是指“小于或等于”.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p假q真,只有B满足. 5.命题p:a2+b2<0(a、b∈R),命题q:a2+b2≥0(a、b∈R),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q”为真B.“p∧q”为真C.“¬p”为假D.“¬q”为真[答案] A[解析] 因为p为假q为真,所以“p∧q”为假;“p∨q”为真;“¬p”为真;“¬q”为假. 课堂典例讲练课堂典例讲练 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p:35是15的倍数,q:35是7的倍数.[解析] (1)p∧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由于p是真命题,q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2)p∧q:35是15的倍数且是7的倍数,由于p是假命题,q是真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p∧q命题 [总结反思] 判断p∧q形式的命题的真假,首先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真假,然后根据真值表“一假则假,全真则真”进行判断. 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构成它的命题p,q,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n-1)·n·(n+1)(n∈N*)既能被2整除,也能被3整除;(2)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并且不等式x2+x+2<0无解. [解析] (1)此命题为“p且q”形式的命题,其中p:(n-1)·n·(n+1)(n∈N*)能被2整除;q:(n-1)·n·(n+1)(n∈N*)能被3整除,其中p为真命题,q为真命题,所以“p∧q”为真命题.(2)此命题为“p且q”形式的命题,其中,p: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q:不等式x2+x+2<0无解.因为p为真命题,q也为真命题,所以“p且q”为真命题. 分别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命题的真假:(1)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或对应角相等;(2)集合A是A∩B的子集或是A∪B的子集;(3)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解析] (1)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相等;q: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因为p假、q真,所以p∨q为真命题.p∨q命题 (2)命题“集合A是A∩B的子集或是A∪B的子集”是由命题:p:集合A是A∩B的子集;q:集合A是A∪B的子集用“或”联结后构成的新命题,即p∨q.因为命题q是真命题,所以命题p∨q是真命题.(3)命题“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由命题:p: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q: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用“或”联结后构成的新命题,即p∨q.因为命题p,q都是假命题,所以命题p∨q是假命题. [总结反思] 为判断p∨q形式命题的真假,首先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真假,只要有一个为真,即可判定p∨q形式命题为真,而p与q均为假命题时,命题p∨q为假命题,可简记为有真则真,全假为假. 对下列各组命题,用逻辑联结词“或”构造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正数的平方大于0,q:负数的平方大于0;(2)p:-1是方程x2+4x+3=0的解,q:-3是方程x2+4x+3=0的解.(3)p:π是整数,q:π是分数. [解析] (1)p∨q:“正数或负数的平方大于0”,即“非零实数的平方大于0”,是真命题.(2)p∨q:-1或-3是方程x2+4x+3=0的解,是真命题.(3)p∨q:“π是整数或分数”,即“π是有理数”,是假命题. ¬p命题 [总结反思] ¬p是对命题p的全盘否定,其命题的真假与原命相反.对一些词语的正确否定是写¬p的关键,如“都”的否定是“不都”,“至多两个”的反面是“至少三个”、“p∧q”的否定是“¬p∨¬q”等.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形式.(1)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2)若m2+n2=0,则实数m、n全为零;(3)若xy=0,则x=0或y=0.[解析] (1)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都是全等三角形.(2)∃m、n满足m2+n2=0,但实数m、n不全为零.(3)∃xy=0,但x≠0且y≠0. (2013·临沂高二检测)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负根;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围.[分析] 此条件涉及方程的根的问题,可考虑用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p或q”、“p且q”的真假已知,故可根据含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规律,判断出p、q的真假.用逻辑联结词求参数的范围 [总结反思] 1.根的分布已知方程ax2+bx+c=0(a≠0)根的情况求参数的范围时,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分析:(1)判别式.(2)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本例利用x1+x2<0的情况.2.重视命题真假的判断规律对于含有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的判断,要根据“p且q”、“p或q”的真假判断p、q的真假,如本例就是由“p或q”为真,“p且q”为假,判断出p、q一真一假.3.分类讨论的意识在解决问题时,当出现不同情况时要注意分类讨论. 若命题p:函数f(x)=x2+2(a-1)x+2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写出非p.若非p是假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分析]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结合p与非p的真假相反来求解.[解析] 非p:函数f(x)=x2+2(a-1)x+2在区间(-∞,4]上不是减函数.因为非p为假命题,所以p为真命题.故-(a-1)≥4.所以a≤-3,即所求a的取值范围是(-∞,-3]. 易混易错辨析易混易错辨析 [正解] (1)p∨q:方程(x-11)(x-2)=0的根是x=11或方程(x-11)(x-2)=0的根是x=2.(2)p∧q: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且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迷津点拨] (1)(2)两题中p,q都是假命题,所以“p∨q”,“p∧q”也都应是假命题.而上述解答中写出的两命题却都是真命题.错误原因是:(1)只联结了两个命题的结论;(2)只联结了两个命题的条件. 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点此链接)(点此链接)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