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析毛泽东演讲稿(讲话稿)的结构安排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42KB
约7页
文档ID:252231236
试析毛泽东演讲稿(讲话稿)的结构安排_第1页
1/7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其革命生涯中,撰写了大量文质并美,思想深刻的演讲稿(讲话稿)为了继承和学习毛泽东讲话稿的写作艺术,以达到对当今讲话稿写作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讲话稿的写作水平,本论文通过对《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以及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有针对性地梳理出毛泽东有代表性的讲话稿,从开篇点题,突出重点;结尾升华,灵活多变;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讲话稿的结构安排关键词:毛泽东讲话稿;结构布局;语言讲话稿的结构是使讲话成形备体的关键,是表情达意地将讲话目的传达到位的重要一环讲话的内容稍纵即逝,听众的思考余地较小,所以为了确保听众能够从头到尾跟上讲话者的思路,明白讲话者的想法,讲话稿的写作就必须注重整体性,力求结构严谨,清晰得当毛泽东的讲话稿构思巧妙,不仅整体上血脉贯通,而且层次上条理分明其讲话稿开头点明要旨,突出重点,先给听众一个总的概念,让听众心中有数;结尾升华,不仅照应开头,而且画龙点睛,韵味无穷,雄健有力;段落与层次之间脉络流畅,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这样的布局不仅确保了讲话的连贯性与整体感,使听众更易理解讲话的内容,更使讲话的内容听上去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一)开篇点题,突出重点讲话稿的开篇至关重要,它对讲话的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好的开篇,不仅能使整篇讲话稿的谋篇布局结构紧凑,同时更能够安定听众,吸引听众,赢得听众的好感毛泽东讲话稿的开篇形式灵活多样,但无论哪一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题,让听众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讲话的目的总结毛泽东讲话稿的开篇方 式,主要包括下面三种:1'单刀直入法单刀直入,也即开门见山,就是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直接点出讲话的的要点,将讲话的要点全盘托出,不绕圈子我们知道好的讲话稿的开篇讲究“短、快、亮”短”即简尚 避免冗长,“快”即入题要快,突出重点,“亮”即要精彩,吸引听众毛泽东的讲话稿历来重视开篇的写作,其开篇往往体现出“短、快、靓”的特点这种特点尤其体现在其开篇直截了当、旗帜鲜明地道出讲话的意旨纵观《毛泽东选集》1T 中的40多篇讲话稿,运用单刀直入法开篇的比比皆是:如《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的第一句话:“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37《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开篇:“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38《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段:“今天邀请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①2、设问导入法为着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引发听众的思考,毛泽东也运用设问形式引出讲话的要点。

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可以制造悬念,发人深省而人的天性好奇,为破解悬念,往往会由被动地听讲转化为主动地思考另外,在恰当的情况下打破悬念,既符合听众的期待心理,满足听众的好奇心,也使整个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一致,浑然一体《论持久战》这篇演说的开篇,毛泽东一口气提出了七个问题身受战争灾难......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 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服,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①这一连串的七个问题不仅是整篇讲话稿的着眼点,也是整篇讲话稿内容高屋建令瓦的提炼这七个问题抓得准确,提得尖锐,遒劲有力,而且只问不答,巧设悬念,激发听众的好奇心,吸引着听众的注意力,引发听众的思考3、幽默导入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毛泽东本人的智慧与才能,而且能够给听众以美的感受,让听众在幽默风趣、诙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进入角色,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如《反对党八股》这篇演讲稿是这样开头的: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他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

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他们就还用一个藏身的地方,他们还可以躲起来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失了气这篇讲话稿的开头采用开宗明义的方式,点出文章的意旨,即对党八股“给以清算”,但更不失幽默风趣之感首先通过拟人化手法,用一个“躲”字,一个“藏”字,写出党八股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关系,自然风趣其次把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比作怪物,而只有打倒了党八股这个所谓庇护所,才能把这两个怪物“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最后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类俗语歇后语增加幽默、风趣的情味,让人听起来饶有兴味 (二) 结尾升华,灵活多变讲话稿的结尾是讲话者的想法深入听众内心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一个妙趣横生、令人难忘的结尾,就能够使听众或欢欣鼓舞,或心服口服地对讲话人产生信赖感,并按讲话人所说的付诸行动对于讲话稿的结尾,毛泽东在写作时也十分重视结尾升华,形式多变是其讲话稿的一大特点其讲话稿的结尾要么总结前文,要么照应开头,要么激发人们去行动,从来没有疲沓乏力、收束过早、画蛇添足的情况。

毛泽东讲话稿结尾多变,极具特色毛泽东讲话稿的结尾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往往还表现为自然收尾的形式如《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文,毛泽东分四节来论述文章的内容,当第四个问题被阐述完之后,整个文章也就结束了,不突兀、不拖沓三) 层次清晰,循序渐进毛泽东的讲话稿脉络清晰,论证严谨他的讲话稿围绕主题,由浅及深,环环相扣就这个问题,毛泽东自己也说过:“一篇文章或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是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予解决的办法①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毛泽东的政论文,包括讲话稿,往往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运动呈现出来的,体现出逻辑的严密性毛泽东讲话稿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是按照开篇点题,主体论证,结尾升华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展开当然对于一些内容较多、涉及问题较广的长篇讲话稿,毛泽东往 往将其内容按问题的性质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标题以及结构布局,部分与部分之间又有内在联系,甚至有些部分自成体系比如《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毛泽东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独立的标题,分别为“目前政治形式的特点"、“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共和国”、“国际援助"。

这四个部不仅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有的还可以独立成篇,如第一部分“目前政治形式的特点"总而言之,毛泽东讲话稿的结构眉目清晰,层层递进,使人听后感到前后呼应,气势贯通,便于理解和接受结论毛泽东的讲话稿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多方面的,包含着讲话稿的语境分析、材料运用、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等这是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品质,这是毛泽东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参考文献[1]布瓦洛.诗的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⑵陈果安,何纯,王定.写作学基础[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2[3] 陈晋.文人毛泽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81[4] 邙成才.毛泽东讲话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1-3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