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 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及感悟 钱伟长(1912—2010),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伟长的父亲和七位叔父都是文化的饱学之士,是现代大儒钱穆先生的侄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经典教育 小学时期,钱伟长主要学习国文和历史,15岁考取“苏州中学”读高中钱伟长文史成绩优异,自幼就将史记汉书烂熟于胸苏州中学的数学老师严晓帆、地理老师陆侃舆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钱伟长经常在严晓帆老师的宿舍中学习,向严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步入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愈来愈浓,但理工科目的成绩却不理想他在大学的入学考试中历史和语文成绩分别是100分和99分,而理工科目都是20分、30分,但总分数不低1931年,报考时,被清华、交通、武汉、中央五所名牌同时录取他按照叔父钱穆提议,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根据钱伟长的回忆,当时清华入学的语文科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仅用了45分钟便写成了一篇450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 但发现一个字也改不了,于是给了他100分。
历史科题目是二十四史的名字,,卷数,解释人是谁等等钱伟长因为从小背过二十四史,历史科他也得了满分 除了优异的文史成绩,钱伟长的数理化,英文四门课,加起来却一共只考了25分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因为从未学过,考了零分钱伟长入学后的第二天,即发生“九一八事变”,这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他最终下定决心,准备转学物理系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最初并不同意让钱伟长转学物理,因为他的理科基础太差,钱穆当时也对他说:你这基础想学物理象是空中楼阁但这并未让钱伟长退缩,经过一个星期的软磨硬泡,吴有训终于被钱伟长的诚意所感动,同意钱伟长到物理系试读钱伟长十分高兴,回去拼命地学习数理化等科目那一年,他除了吃饭睡觉,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物理、数学和普通化学上 开始的时候,钱伟长像学古文一样,熟读各种物理学书籍,把其中的公式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但效果却不理想每个星期20分钟的课堂测验,他竟一连7个星期都不及格,真是欲哭无泪吴有训教授见他如此用功,考得却这样糟糕,就找他谈话没想到钱伟长进办公室的头一句话就说:“吴教授,请你不要让我离开物理系,我会赶上来的。
吴教授见他忐忑不安的样子,微笑着说:“哪个要你离开物理系了?叫你来,只是想告诉你一些学习方法他顿了一下,语重心长地说:“学物理不能像学中文那样追求文字的记忆,而要体会其深刻的概念和含义,要学通,通就是懂,只有懂了才会用,会用了自然记得了钱伟长长舒了一口气,仔细品味老师的话,才恍然大悟他回去以后,一改先前的学习方法,开始在“通”和“懂”上下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考试及格第一学年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外语等科目的成绩都达到80多分,得到了素以严格著称的吴有训教授的认可随他一同转学物理系的五个人中,后来仅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清华的整个物理系只有八个人顺利毕业 钱伟长的这段“弃文转理”的经历和他日后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后来,钱伟长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最终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感悟】 故事里的道理:语文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看似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才是真正大巧若拙、成就大才的不二法门一个人,不管他将来是要学文还是学理,也不管他小时候有多么聪明,天赋多么出众,如果没有在小的 时候经历过这样大量记诵的训练,想在将来成就一个大的人才,对不起,那是不可能的。
钱伟长的成才经历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把握机遇,勇往直前发现自身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不断地挑战个人极限,超越自我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