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科学及农学类本硕连读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领域,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具有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献身科学的精神2、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的试验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能解决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问题,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顺利地进行中、外文互译和撰写研究论文;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并能基本正确运用外语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二、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一般为 6 年。
学生学习期满,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培养环节,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合格,授予硕士学位对其优秀者推荐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转入本科专业学习,学制一般为4 年,学生学习期满,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培养环节,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合格,授予学士学位2本科毕业标准与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175 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三、课程设置: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加强基础课程、优化知识结构、强化科研能力、突出创新特色、严格考核分流”的原则设置课程采用“2+1.5+2.5”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前 2 年)学习本科基础课程,学生不分专业,按类培养,本阶段以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培养实验技能为目标第一阶段学习结束,要通过大学英语全国六级统考其它课程学习符合对本科生学分绩点要求,否则,转入本科阶段学习第二阶段(1.5 年),学习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方法性、进展性课程,这一阶段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要交叉在一起,充分体现本硕连读专业的课程特色,使课程体系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以奠定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动态和发展趋势。
这一阶段要按生科、农学、林果、植保、资环五个大块设课第三阶段(2.5 年)为科学研究阶段在学习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选定研究课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三个阶段中,要突出一个强化,二个交叉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学习中要突出一个“强化” ,与普通本科教学相比,如果学时相同,则教学内容相应地增加,如果教学内容相同,则学时要相应地减少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创新激发型的转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要处理好两个“交叉” 一是本科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之间内容的交叉,二是第二阶段的课程学习和第三阶段的科研论文之间时间的交叉本专业学生入学后,单独编班,单独组织教学,配备优秀教师任课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直接转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转入本科专业学习3生命科学及农学类本硕连读专业教学进程表学 时 数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备 注课 程代 码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总 计 讲 授 实 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文 法 德 育 与 法 律 基 础 2 36 36 2文 法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原 理 2 36 36 2文 法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原 理 1.5 27 27 1.5文 法 中 国 化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3 54 54 3文 法 应 用 写 作 1.5 27 27 1.5体 育 体 育 1- 2 3 54 54 1.5 1.5外 语 大 学 英 语 19 342 342 4 5 5 5各 学 院 研 究 生 专 业 英 语 2 36 36 2信 息 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 及 实 验 3 54 36 18 3信 息 高 级 语 言 程 序 设 计 ( VB 或VFP) 3 36 18 3信 息 计 算 机 模 块 课 ( 提 高 课 程 ) 2 24 12 2经 管 管 理 学 2 36 36 2信 息 高 等 数 学 C 4 72 72 4信 息 线 性 代 数 2 36 36 2信 息 概 率 统 计 3 54 54 3信 息 无 机 及 分 析 化 学 1- 2 4.5 81 81 2.5 2化 学 有 机 化 学 2.5 45 45 2.5化 学 基 础 化 学 实 验 1- 2 5 90 90 2.5 2.5信 息 大 学 物 理 学 C 2.5 45 45 2.5信 息 大 学 物 理 学 实 验 C 1.5 27 27 1.5生 科 植 物 学 2.5 45 45 2.5生 科 生 物 化 学 B 3 54 54 3生 科 植 物 生 理 学 B 3 54 54 3生 科 普 通 遗 传 学 B 3 54 54 3生 科 普 通 微 生 物 学 B 2.5 45 45 2.5生 科 生 物 科 学 基 础 实 验 ( 植 物 ) B1 1 18 27 1生 科 生 物 科 学 基 础 实 验 ( 植 物 ) B1 1 18 1生 科 生 物 科 学 基 础 实 验 ( 植 物 ) B2 2 36 36 2生 科 生 物 科 学 基 础 实 验 ( 植 物 ) B3 4.5 81 81 4.5生 科 高 级 植 物 生 理 及 实 验 技 术 4 36 36 4生 科 高 级 生 物 化 学 及 实 验 技 术 4 36 36 4生 科 分 子 生 物 学 4 72 72 4资 环 土壤与肥料学 2.0 36 36 2资 环 土壤与肥料学实验 1.0 18 18 1信 息 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3 54 45 9 3农 学 农业生态学 2 2各 学 院 专业模块课程(35) 20 15文 法 自然辩证法 3 54 54 3文 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36 2各 学 院 研究生专业模块课程 20 20合 计 109+ 35+20 28.5 24 23 22 26 26 20实践性教学环节 30-35 学分随各专业本科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