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专项解析与训练:评析类题 含义:所谓辨析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现象,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1)辨:就是对观点下判断(有时候也可以渗透在“析”中),说明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2)析:就是对正确的观点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对错误观点的要将其改正并分析原因;对观点不完整的需要补全观点并分析原因(3)评:指明坚持正确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错误实质、危害、思维缺陷、理论焦点,对整个试题进行评判时要注意科学性二、基本特点:有的是亦此亦彼,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是对错相混,需作具体分析;有的有两重性,需作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缺陷,但有合理的因素,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有的在整体上是正确的,但有不合理成分,需区别对待;有的具有条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条件下又是错误的,需灵活对待等总之,辨析题没有固定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该题型有明确规定:“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这一总的规定性说明辨析题的能力要求是:一要判断,二要分析,并且重在分析三、基本要求: 基本解题结构是:有辨有析,即“判断+分析+总结”。
具体说来就是:“肯—肯”,即一个观点(一层意思)正确要说明理由;“否—否”,而断定一个观点(一层意思)错误要说明原因在解题时要求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点,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判断,进而进行分析划分层次的办法对于在高考中遇到较难的辨析题十分有效,用这种办法能达到蚂蚁搬大象的效果但是要做到这点除了要求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比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好的阅读习惯补一补” 解答的基本要求是: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充不全点答好辨析题,前提是找全论点,关键是找准辨点,原则是先辨后析,必要时还要评判辨析题这一题型它要集中考察学生的什么能力呢?辨析题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辩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这也就是说应该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做辨析题,而不能陷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正是出于这一意图,在近几年的高考辨析题中,基本上已经没有了那种全对或全错式的了,因为它无法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具体步骤:⑴确定辨析点认真阅读题目,划分题目的层次,找出辨析点,然后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判断结合辨题的具体特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分析,明确每个层次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准确回答辨析题的前提。
⑵分析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即运用有关知识、原理和观点,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⑶展开讨论点如该命题是不正确的,但其隐含的前提可能是正确的;该命题在现象上有合理性;该命题欠全面或走极端,但在某一方面还是有正确成分等;⑷补充遗漏点如未揭示出本质的联系,关系表述不全面,关系的成立缺少必然性或条件性等,针对辨题的这些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四、辨析题类型单向辨析型(全对全错型)、正误混合型、附加条件型、内容片面型、复合型等(某几种类型的复合)1、单向辨析型(全对全错型)(1)题型特点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表面上看似乎不难,但为了迷惑考生,辨析题常常列出几个表面上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正确的观点为此,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掌握书本上的观点、原理、概念以及时政方面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讲,此题型思维简单,在辨别正误上难度不大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2)解题对策: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
它可分为:第一,观点完全正确型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是: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说明理由作出结论第二、观点完全错误型这类辨析题的解题方法是: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说明理由和原因,提出正确的观点,④做出结论典型例题:例题1:“恶搞”经日本、台湾、香港而传入内地不久前,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被“恶搞”成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指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个昔日备受压迫、奋起反抗的小英雄形象,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分析:“恶搞”是一种文化创新吗?(11分)①从形式上看,“恶搞”形式新颖,是新出现的文化现象;但从目的、过程上看,“恶搞”绝不是文化创新辨析)(2分)②(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恶搞”出于个人目的,混淆是非,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3分)③(析)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恶搞”肆意歪曲革命传统精神,也体现不出时代精神3分)④(析)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外来优秀文化交流、借鉴、融合⑤(评)“恶搞”对外来文化没有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3分)例题2、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而,弘扬中华文化,就是继承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不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文化,既要继承包括齐鲁文化在内的优秀中华民族文化,又要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还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结论:例题3: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十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的信都不写 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题目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辨)第二步:说明理由和原因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析)第三步:紧扣题目分析,提出正确的观点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报,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受到谴责。
总结)例题4:文化继承就是要原封不动的继承传统文化答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就有自身的价值和精华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所以文化继承必然要继承传统文化但这种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在继承的过程中,要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④原封不动的继承传统文化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表现.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上述观点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片面的正误混合型题型特点 正误混杂型,即命题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具体说有以下五种情形:题目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着错误的或不合理的因素;题目内容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③题目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由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④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⑤题目包含多层意思,每层意思都正误混杂解题对策 对策一:避免单向的思维。
在分析辨题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善于用正确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题的正确和错误,又要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逐一分析观点中包含的多层意思,全面理解各层意思间的关系因此在解答正误混杂型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 对策二:解题方法: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观点的正误部分,并且能分别说明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培养辨证的思维方法第一步: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说明理由第二步:指出题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第三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对整个答案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典型例题:例题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因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应尊重差异,包容一切答:(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辨题肯定了包容性的作用,是正确的2)对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需求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我们在文化建设上既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4)不加区分地包容和吸收一切文化形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十分有害的例题2:文化的影响只体现在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上。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正误混杂型辨析题这道题表面上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与“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之闻的关系,其实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具体表现,所以必须要补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其他表现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人们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因此,“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还表现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它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例题3:中华民族精神对我国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能决定社会存在在,所以对我们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它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例题4: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11分)答:(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5分)(2)“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见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的认识不能判断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3分)(3)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即是真理,最终是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而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见2分) (4)所以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