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备课助教资料(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12页
文档ID:36228678
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备课助教资料(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1/12

第 7 课《最后一课》备课助教资料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 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 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 的事件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 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强占以后进行 的文化侵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 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 度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 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 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 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 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例如细节描写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 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 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 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 ,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 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 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 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 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又如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 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 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品首先写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 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 铁戒尺” 但是,韩麦尔先生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 让小弗郎士大感诧异。

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 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况且,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的 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 一课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 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 ,这就像一 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 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就是作者塑造 的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 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 二、问题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 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 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 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 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 灵的作用 2.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因此,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始终是在儿童幼稚目光的 轻纱之后隐隐约约散发着动人的光辉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没能够直接将笔触深入 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去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 内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 戒尺” 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虽然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还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 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作者没有直接写 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对学 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 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惨痛,连孩子 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 塑造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 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 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 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 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4.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注意这句话中的“又”字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 起,人心惶惶 “最近两年来,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来的” 阿尔萨斯地区的百姓在这 两年里,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法国战败、征发人员、调集物资……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 块布告牌上发布的。

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 到有许多人围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句,还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就埋下了伏 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后来的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情节才显得水到渠成练习说明 一 、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 么大的变化? 设题意图: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小弗 郎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心态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题理解了这一点,就能 够比较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参考答案: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 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 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 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 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 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二 、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请结合下 面几段文字加以思考、体会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 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 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 ”他说, “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 设题意图:作者是从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 心活动,只能通过形象、动作、语言等外部特征来间接地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理练习中的 三个小题,就是分别从服饰、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人物的心 理。

参考答案:参见“整体把握”与“问题研究 2” 三、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设题意图:这一题是为了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这种变换视角的练习方式旨 在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的情境氛围来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难度较高,需要学生调动更多 的积累由于叙述方式的限制,原文只是通过外在的细节来描写人物但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还应该根据作品提供的场景展开丰富的想像,补充大量的细节来丰富这一人物形象 这种变化视角的阅读,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便于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所达到的程 度 其实,对于来到课堂听课的小镇上的居民们,我们也可以运用变换视角的方式来体会他们 的心理 答题提示: 要根据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合理想像想像要符合文中的具体情境和人物身份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改写: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到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看到小 弗郎士迟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当他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 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 四、△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 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本题旨在使学生学会把握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认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内涵, 就抓住了小说的主旨。

对于母语的作用,教师可以略加点拨解说,而对于母语的态度则必 须依赖学生的自我体验,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参考答案:这段话包含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 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 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 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 成的语言称做“母语” ,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 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 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 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为如此,普鲁士政府在军 事占领阿尔萨斯与洛林之后,就马上强迫当地学校取消法语教学而改教德语;同样,在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 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 民族的军事占领还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 的占领和征服。

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这就是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可用两课时来教读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 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 内涵 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初次默读教师不做其他要求,只让学生将作品认真细致阅读一遍学生可以依照自 己的兴趣,结合自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