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冯至先生年谱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10KB
约3页
文档ID:280433468
冯至先生年谱_第1页
1/3

冯至先生年谱 冯至先生年谱 冯至年谱 1905年1岁 9月17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也作均培),笔名有琲琲、CP、鸟影、鼎室、F等远祖曾在天津经营商业,后迁居涿州冯至降生时,家已破产父亲冯文澍是个读书人,有时在学校或机关做点文牍之类的工作,常常失业母亲姓陈,安徽望江县人,外祖父在涿州为官期间,她与冯父结为夫妻冯至有一姐、一兄、一弟 1909年4岁 开始在父母教导下看图识字,描红 1912年7岁 就读于叔祖冯学彰创办的一个私立小学,小学停办后,在家中从父亲学习《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的某些篇章 1913年8岁 春,入涿县两级小学在初级小学学习一个学期,暑假后入高级小学 6月,母亲因病逝世 1914年9岁 父亲与继母朱氏结婚继母是北京人,待冯如亲生子 1916年11岁 暑假,从涿县高小毕业继母克服经济困难,力排亲属的非议,送他去北京读书冯考入北京京师公立第四中学(现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前三年走读,住在继母的堂弟朱受豫家中,舅父母待他很好。

舅父擅长国画,冯至从他那里得到不少绘画知识四年级时住入学校 在中学里,冯最感兴趣的是教数学的黄自修和教国文的潘云超的课黄先生使他对代数、几何有了爱好,潘先生讲《韩非子》、《史记》中的名篇、司马相如和鲍照的辞赋,以《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序》等,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 1919年14岁 5月4日(星期日),“五四”运动爆发,四中也跟北京各学校一样,成立学生会,参加罢课游行,与北洋军阀进行斗争 暑假后,潘云超因在《益世报》上发表一系列支持学生运动的署名社论而被捕,判处一年徒刑黄自修调另一中学任校长冯在学校大量阅读当时传播新文化提倡新文学的报刊杂志,如《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晨报副刊》等对新诗发生兴趣,练习写新诗 由同学戴昌霆介绍,他最早在《新青年》6卷5期读到鲁迅的小说《药》此后,凡是鲁迅发表的作品,都找来读印象最深的是《一件小事》,他反复阅读,为之感动 通过继任国文教师施天侔,冯至接触到西方文学流派,首次知道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名称 1920年15岁 寒假开始后,冯至和同班同学陈展云、戴昌霆等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通过自筹经费和向老师募捐,创办《青年旬刊》,发表新诗和其它习作。

后因经费告竭,仅出4期便停刊,它在冯至心里播下了以办刊物为乐事的种子同时,读到胡适的《尝试集》夏,中学毕业回到故乡,读郭沫苦、田汉、宗白华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诗,知道了歌德、海涅等诗人的名字,也注意到郭沫若在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上发表的《凤凰涅槃》和《天狗》那样的诗《三叶集》对冯至起了诗歌启蒙作用 1921年16岁 3月,继母在北京病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