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工智能和关系存在论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7.11KB
约25页
文档ID:229113078
人工智能和关系存在论_第1页
1/25

人工智能和关系存在论 摘要:作为量子力学发展新事实的重要哲学应对,关系实在论的探索开启了从实体致思向关系致思的重要转换由于关系实在论是关系存在论在实体实在论范式中的表达形式,一脚在关系致思,一脚在实在致思,在逻辑上不可避免地陷入理论困境作为信息科技的最高层次成果,人工智能不仅关系到信息关系性质的充分展开,而且在更深层次涉及信息科技中的本体设置从信息科技中“ontology”的“概念化的规范”涵义,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设计本体”的重要存在论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信息层次提供了从实体致思到关系致思转换的时代条件,不仅充分展开了信息的关系性,呈现了关系存在论的信息基础,而且在生存存在论基础上,作为“此在”意义上的特殊具体存在,在更高层次展示了关系存在论的更完整形态关键词:人工智能;关系存在论;信息;生存存在论;关系实在论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AZX003):B089.3 :A :1003-854X(2020)09-0017-09以不同的方式搁置乃至抛弃绝对实体,已成为当代哲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甚至成为哲学是否具有当代性的一个重要判据。

实体并不是像具体个别事物那样实际地存在着,但人类理性又不能否定其存在,这无疑是关系实在论提出的重要逻辑根据关系实在论虽然从概念上看包含内在矛盾,却标志着一种根本的范式转换:从物能范式到信息范式的转换而从物能范式到信息范式的转换,则意味着从实体致思转向关系致思把世界、实在、存有看作本质上随人及其实践而开显的观点,随着信息文明的发展而日益显示其合理性由于信息文明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影响①,这一观点的展开层次也越来越深作为信息文明展开的最高层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这一点展现得日渐清晰:存在随着人的实践而展开;完全不同于物能的信息,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得以充分开显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将信息及其进化的关系性质展示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在走向“此在”的意义上,在更深层次地展示生存存在论,从而为关系实在论研究走出困境,并更到位地展开关系存在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一、关系实在论的重要探索及其理论困境在实在论发展过程中,洛克关于“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具有重要历史地位这一区分在量子物理学中得到关键性科学支持,而在信息科技的发展中则得到根本体现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事实上标志着人类关于事物性质关系性认识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或进程。

在洛克看来,广延和质量等“第一性质”为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在体积大到可以为感官感觉到的所有物质粒子中,感官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性质;而在体积很小的物质粒子中,虽然单个物质粒子不能为感官所感觉,心灵也可以感受到与物质粒子不可分割的性质”与此完全不同,“第二性质事实上完全不存在于物体本身,物体只具有以第一性质引起我们各种感觉的能力,即以体积、形象、组织和不可感觉的部分运动引起的诸如颜色、声音和滋味等”②在关于物能实体的认识中,由于与人类感官直接相关,第二性质的关系性相对容易被人们察觉;由于为人类感官所难以直接感觉,“第一性质”则仍然被看作物体自身内在固有,既不依赖观察者,也不依赖他物与此相应,相对论特别是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更深层次的新事实则带来了事物性质的客观性危机在宏观领域,第二性质已经使人们看到,与第一性质为单个物体所固有的机械唯物论不同,性质存在的相对化使属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关系,而第一性质客观性的危机不过是第二性质客观性危机的继续说到底,“个体的实质不是性质而是关系和关联,事物的种类不是共相而是关系的相似不相似,洞察个体和事物的这种方式——从性质本位到关系本位的转变,需要不断地展开和扩大”③。

这是富有创见的前沿性思考,而且是涉及根本的重要观点人们观念中实体的退隐和关系的凸显,正是量子力学在微观尺度所映现的更真实的认识图景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宇观和微观尺度上,上帝之眼中所看到的一切——更确切地说是在上帝之眼的立足点上所建立起来的所有观念体系(理论)——都与观察者有着根本关联,并且这种关系的关系项也全是关系相对论首先说的就是关系的相对性,在一个无边无际的关系世界,所有的关系都只能是相对的由于关系的把握者是人,因而在使用的意义上往往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两个相对运动的观察者都有权说对方的量杆变短了;究竟是你变短还是我变短,这被看成是一个悖论,是否证相对论的一个理由④ 在这里,悖论确实存在,但只是在某一层次上的悖论,实质上是不同立足点上的人出现相互矛盾的判断,因此意味着必须在更高层次看待和处理这一悖论性问题⑤在更高层次看,这不仅不是“否定相对论的理由”,反而应当是支持相对论的证据当人们说“相对论收缩的实在性”时,其实已经表明仍然固着于经典物理学的实在观,因为在相对论实在观看来,长短、快慢本身就是相对的量子物理学将相对论关于参考系的相对性推展为对于实验安排(观测手段)的相对性,从而把相对性推广到更大的相互作用因素体系。

在相对论中,低速运动领域不起决定性作用的观测者立足点或参照系,在量子力学中起决定性作用了正是由此可以看到事物性质更高层次的关系性质在这方面,玻姆(David Bohm)做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阐述:“没有哪一事物的存在方式有完全的独立性,因为它的各种基本特征必定依赖于它跟其他事物的关系由此看来,事物的观念是一种抽象,在这种抽象中,我们把事物从其无限背景和次级结构中概念地分离出来然而实际上,一个事物并不是也不可能脱离从其中抽象出来的全部联系而存在⑥ 在这里,玻姆涉及一个重要观點:抽象的事物观念不能脱离所从抽象出来的具体关系而存在由于源自量子力学,这一观点的根据非常充分;由于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创新观点,又不免带有不完善性:混淆了事物的抽象观念和具体事物本身事物的抽象观念在根本上是关系性的,但具体事物本身则未必如此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区别,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事物的“性质”是关系性的,而个别具体事物则未必玻姆这一混淆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处于量子力学语境中,作为数学形式体系,量子力学本身就是量的关系体系量子理论的发展,甚至有了“关系量子力学”的研究典型的关系量子力学观点力图“把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重新表述为从一组简单的物理假设中导出形式体系的问题”⑦。

关系量子力学的研究,将量子力学引向了信息理解方向只是由于关于信息本身理解的局限,其基本观念仍然不可避免地受着实体实在论的束缚十分耐人寻味的是,作为重要内在因素,关系实在论的提出却是对现代物理学所揭示的新事实的实在论应对人类根深蒂固的实在感,成为提出关系实在论的重要内在因素因为一方面,关系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凸显,“关系”成了“性质”乃至“对象”生成的必要条件,成了定义任何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作为最基本的存在,关系本身又必须具有实在性,从而实体致思在关系实在论中得以延续正是由此,关系实在论蕴含了因范式转换而导致的悖论,从而必定导向理论困境首先,关系实在论不可能在与实体实在论对立的意义上成立关系实在论的第一个论题:关系是实在的,从物理(包括感觉心理)上说,首先指的就是关系参量之不可消除⑧ 关系参量不可消除只是关系实在性的量化反映,而其定性反映则是观测者通过测量等相互作用只能把握关系作为抽象概念,“颜色”只是一种观念的存在,而作为个别事物存在的所有个别“颜色”则都是具体的存在作为具体的存在,关系项无疑比建立于其上的关系更基础、更具实在性因此,认为“关系实在论的关系论部分是可以承认的,而实在论部分是有问题的”⑨,无疑有实在论根据。

归根结底,只要在实在论意义上,关系实在论就始终超越不了关系项比关系更实在的问题其次,关系实在论不可能在实在论意义上论证关系的实在性所谓关系的实在性,是指它的内在性、不可还原性和在先性关系内在于系统整体而成为其结构要素,它们不是附加于与它们相关联的东西,而是构成了其总体实在;关系并非伴随其关系者的非关系性质而产生,因而关系不能还原为非关系性质;在先性有时表述为客观性、先验性,是讲它在人的意识之外,尽管它也具有对人的选择、约定的相关性⑩ 很明显,在这个意义上只能确定关系的客观性,而不能确定其实在性,因为这种论证仍然是在实体实在论的范式中进行的由此可见,由于仍然立足于实在,关系实在论的一些基本论证虽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始终存在问题在当代哲学中,现象和实在的关系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现象即实在,实在即现象,这不仅包含了‘实在是关系的结论,还从根本上拒斥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现象与实在、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此种两橛观乃是实体模式之产物 “现象即实在,实在即现象”的观点,具有超越二分法造成的二元对立的性质,但把现象等同于由其推定之结果的实在,又明显把现象推出的实在现象化了,其结果与将实在现象化等效最后,关系实在论最终必定回到实体实在论。

实际上,实在论就是实体意义上的,只有实体实在论;关系实在论虽然具有重要的关系致思,但明显拖着实体实在论的尾巴,圈限在实体实在论中也可以说,关系实在论是关系存在论在实体实在论范式中的表达形式由于其实在论立足点,当关系实在论面临许多问题甚至困境时,就可能以某种形式回到实体实在论绿蓝悖论”的解决最终走向多世界理论,就是典型的例子绿蓝悖论”的尖锐性,集中表现在它与通常实在观的冲突设想有一个种族所说的语言以“绿蓝”和“蓝绿”作为基本颜色词,蓝绿适用于在时间t以前是蓝的、在t之后是绿的事物,而我们则用“绿”、“蓝”语言来描述一个给定的情况:例如,绿宝石在时间t前后都是绿的,我们就说它的颜色保持不变但在使用“绿蓝”和“蓝绿”语言的人看来,颜色确实变化了它由绿蓝变成了蓝绿这就导致一个惊人的结论:一个“实际情况”是否有变化,也许取决于用来描述那个情况的语言工具面对这一悖论,关系实在论不得不走向多世界解释,认为“从关系实在论观点来看,意味着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实在,或者说,将人们带到了不同的世界之中”——这明显是传统实体实在论的“还魂”事实上,这里所涉及的不是悖论而是实际情况不仅如此,它还正好表明很多所谓“事实”其实是描述的特性。

在实际事物中,不存在没有具体条件的真实命题或判断,但这并不说明关系在实在论意义上是根本的,因为只有在描述中才可以看到关系具有根本性所以关系实在论事实上是在描述而不是实在意义上说的,也只有在描述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由于困在实在和描述之间,关系实在论本身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从描述的观点看,描述的特性至少受到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描述者的特性(比如人类学特性);二是描述工具的特性而在关系实在论看来,它们却意味着对应不同的实在,或者说,它们将人们带到了不同的世界之中,这就不自觉地回到了实体实在论走向多世界理论,无疑是关系实在论将实在论推向极端,从而推出其有效范围的结果实在论有其合理性,问题只在于其合理性范围在其合理性范围内,实在论的实在假设不是人类理性所能否定的量子实在论在于否定“实体”,而不是否定“实在”如果被称作“实体”的对象实际上是关系体,那仍然存在一个最后的关系项问题,即作为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所以问题不在于实在论是不是成立,而在于在实在论假设的基础上,怎么推进认识朝更合理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关系实在论在展开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的同时,陷入了与实体实在论对立的困境;而人工智能对信息关系性的充分展开,则使关系实在论得以摆脱实在论困境,走向存在论的澄明:从立足实在到立足关系,从实体(本位)致思到关系(本位)致思。

因此,关系实在论本身意味着重要启示,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一启示的开启性需要随着信息文明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才可能完全彰显二、从实体致思到关系致思的人工智能展开关系实在论反映了很重要的直觉,但没有可靠的论证,也不可能在实体实在论范式中得到充分论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